杜偉,夏磊,陳琛
(濟寧市水利科技推廣培訓中心,山東 濟寧 271000)
南四湖蔡河橋承臺工程基坑開挖施工方法
杜偉,夏磊,陳琛
(濟寧市水利科技推廣培訓中心,山東濟寧271000)
承臺高水位深基坑開挖是橋梁工程中常見的問題,本文通過放坡開挖結合管井降水在蔡河橋承臺基坑開挖中的應用,詳細闡述了管井排水的設計方法及放坡開挖的施工要點,可供同類地質條件下施工參考。
南四湖;深基坑;放坡開挖;管井降水
南四湖湖西大堤蔡河橋位于蔡河入湖口處,全長167 m,寬22 m。蔡河橋混凝土灌注樁共40棵,承臺4個,其中有主橋2#、3#承臺開挖深度為8.21 m,由于在主河道內新筑攔河壩上進行承臺基坑開挖,水位高7.31 m,施工難度較大。
蔡河橋采用筑攔河壩加導流航道施工方案。攔河壩用黏土回填,頂高程35 m,寬60 m,水面高程為34.1 m。2#、3#承臺底高程為26.79 m,長為21.4 m,寬為10.4 m,設計開挖深度為8.21 m,水位高7.31 m。當前,高水位深基坑開挖普遍采用拉森鋼板樁施工工藝,該工藝具有施工周期短,安全性能高,止水能力好,抗側面壓力強等優點,先期施工的洙水河、惠河等橋均采用此工藝,但是在施工中也發現不少問題,如:橋梁基礎為黏性土,吸附能力強,鋼板樁打入對打樁機械要求較高,成本較大;鋼板樁打入及拔出進度較為緩慢,影響工期;鋼板樁接合處容易產生變形,導致密封性差,易漏水,影響施工。經分析研究,綜合考慮地質情況,決定采用放坡開挖配合管井降水施工方案。
2.1地下水控制設計
1)降水方法。根據地質分析報告,地層基本以黏土為主,采用井點降水及明溝排水法施工。因基坑東西兩個側面為迎水面,在基坑上口四周采用管井降水,共設置12個管井,等間距布置,形成閉合。井管采用直徑500 mm無砂管,埋置深度17 m,采用潛水泵抽水,將水降至承臺底2 m以下。如施工期間有少量滲水,可在基坑底部四周及層間平臺上挖明溝截水,用水泵將滲水排出。
2)降水計算。依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降水井井深計算綜合考慮基坑深度、降水水位距基坑底要求的深度、水力坡度作用基坑中心所需增加的深度、降水期間的地下水位變幅、濾管綜合工作段長度,經計算降水深為16.61 m。
綜合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基坑大小,采用潛水完整井基坑近河岸計算公式,基坑降水的排水量通過計算,涌水量為1 860.55 m3/d,單井涌水量為568 m3/d,管井數量取4。
現場選用SY201規格為QS15-26-5.5潛水泵,每天一個井抽水量為288 m3,遠小于單井用水量,所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井的總數量取12。
現場施工時井深17 m,井徑為500 mm,井數取12,降水井中心距基坑上口距離1 m。
2.2基坑開挖設計
本工程2#、3#基坑采用放坡開挖法進行土方施工,基坑采用分層開挖,邊坡1∶1,層間留寬度為1.5 m的工作平臺,基坑開挖深度為8.21 m,基坑開挖完成后,在距基坑坡頂東西兩側5 m處各打入一排6 m圓木,嵌入深度為2~3.5 m,以防止土體向內側擴散。
管井降水是影響施工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排水期間必須保證水泵不間斷運行,為防止潛水泵損壞可以及時更換,需配備一定數量的備用潛水泵,并配用雙電源以防斷電。技術人員應每天多次測量管井水位下降情況,同時觀測水質是否渾濁,如出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問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由于承臺基坑受高水位壓力影響,容易產生坍塌,造成安全事故,施工期間需要加強位移監測,如發現變形異常(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要求,控制基坑上口水平位移24 mm作為預警值、36 mm作為限制值),立即停止挖土,在開挖時發生邊坡位移超過預警值時,采取加大邊坡自然放坡坡度,并對地質情況進行重新分析。
蔡河橋2#、3#承臺基坑開挖,采用了管井降水放坡開挖施工方案,降水完成后,施工場地較為開闊,能夠干場作業,為下一道工序施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施工進度,保證了施工質量,與拉森鋼板樁施工方案相比工程成本節省了近50%。高水位深基坑開挖是一項危險系數較高的工程,因此,開挖方案需要詳細論證,如工程地質較差,透水性較強,存在流砂和管涌的隱患,可以考慮在基坑四周增設水泥土攪拌樁截滲墻進行截水。
(責任編輯趙其芬)
U44
B
1009-6159(2016)-06-0037-02
2016-01-15
杜偉(1977—),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