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國超,禚振江,王金良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德州市水資源安全體系建設探討
匡國超,禚振江,王金良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介紹了德州市水資源狀況及水資源安全體系建設情況,為德州市水資源發展提供參考。
德州市;水資源;安全體系
德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3.0 mm,水資源總量為13.71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29億m3、地下水資源為9.71億m3。當地水資源人均占有量244 m3,僅為全國的1/9。德州市客水資源主要是黃河水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接受的補給長江水。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提速以及人口的增加,水資源短缺依然困擾德州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德州要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以實現協同發展,發展建設好 “一區四基地”,必須水利先行,解決好水資源安全問題。
德州市生態功能區建設離不開水利的支撐,而其生活、農業、工業和生態環境用水4方面需求是不同的。以2010年為例,全市用水總量為20.14億m3。其中農田灌溉用水15.70億m3,占總用水量 76.9%,林牧漁畜用水 1.64億 m3、占0.8%,居民生活用水1.29億m3,占6.3億m3。生態與環境補水0.14億m3。
經測算,德州市2015年、2020年50%供水保證率時,需水量將分別達到24.33億m3、25.97 億m3,缺水率分別為3.7%、1.3%。全市基本實現平水年份水資源供需平衡。在75%和95%供水保證率下,缺水比較嚴重,2015年缺水率分別為13.4%、15%;2020年缺水率分別為 11.3%、12.4%。這表明,引黃和所接受的長江補給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德州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水安全問題。要建設發展好“一區四基地”,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
2.1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建設
新開工建設6座水庫,其中寧津大柳、平原龍門、陵縣新隔津河3座水庫全部竣工并蓄水,夏津白馬湖水庫主體工程完工并具備蓄水條件,樂陵丁塢水庫、慶云南侯水庫分別完成總投資的76%、52%,圓滿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2.2中小河流治理成效顯著
投資1.38億元完成臨邑禹臨河、夏津六五河等6個河道治理項目,清淤河道55.1 km,新建和維修建筑物58處,全市現代水網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
2.3灌區改造項目全部完工
投資1.5億元,完成潘莊、李家岸兩大引黃灌區節水改造、瓦王渡槽改建等工程,引黃輸水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投資4 710萬元,完成第四凈水廠輸水工程,鋪設供水管道6.05 km,日供水2萬m3,有效保障了高鐵新區用水需求。
2.4農村水利建設突顯成效
一是城鄉供水一體化持續提升。2014年投資8 997萬元,新建、改造管網2 103 km,更新改造600個村莊的村內老舊管網,解決了19.4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率提高到95%。二是小農水重點縣工程完成投資2.96億元,新增“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1.92萬hm2,使得一些“千年望天田”,變為“萬畝豐產方”。全市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12余萬公頃,在全省績效考核中奪得團體“五連冠”。三是農業節水點亮全國。以德強農場為代表的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建設,成為全省一面旗幟。四是以灌區改造、溝網治理等工程為重點,清淤溝渠2 000 km,新建泵站155座,改善灌溉面積8.13萬hm2,年新增節水能力9 600萬m3。
2.5水資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三條紅線”管理,年取水5萬m3以上的非農取用水單位實現計劃用水全覆蓋。全市計劃用水實施率、城鄉主要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列入國家和省考核的水功能區達標率均優于上級控制指標。嚴格取水許可審批,推動水資源論證前置審批程序落實,水資源論證率達到100%。全市依法征收水資源費實現應收盡收。健全完善市、縣、鄉、村、水管單位“五位一體”水政執法網絡體系,水利綜合執法能力大幅提升。禹城大禹文化水利風景區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平原琵琶灣、樂陵躍馬河和武城四女寺濕地公園成為省級水利風景區,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
2015年德州市認真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重點抓好“八個著力”實現“八個提升”。水利建設又大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總之,德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一區四基地”戰略地位的確立,為德州水利爭創工作新優勢,打造水利發展升級版,帶來了新挑戰、新機遇。德州水利一定會在“一區四基地”建設中攻堅克難、搶抓機遇發揮更大作用,構筑起安全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責任編輯崔春梅)
TV213
B
1009-6159(2016)-04-0040-01
2015-08-06
匡國超(1985—),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