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富,張 延,于晴晴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莒縣水利工程催生水利文化之淺見
趙立富,張延,于晴晴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通過簡述水利文化的發展,引導社會建立人水和諧的生產、生活方式,傳承水利文化歷史遺存、人文勝跡,建設富含水利文化內涵的水利精品工程,是新時代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
水利工程;水文化;文化水利;人水和諧
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生命的本源,更是文明的初始;水之夢,縈繞著全人類的夢境。水!與人類息息相關,共生共存。大禹治水,是中國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也是中國水利文化的開端。戰國末期,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的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2008 年09月09日,鄭國渠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它成就了人水和諧的局面,所以經久不衰。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
京杭大運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 700 km,連五水,跨八省,越十載,綿千里,開天之作,舉世之最。是今天至可寶貴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后,水利工程屢現世紀之作。如葛洲壩水電站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乃至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將 “更立西江古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變為了現實。
水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歷史印痕和追憶空間,重視水利文化已經成為水利工作的特點與趨勢。
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隨著莒縣大中型水庫的開工建設,廣大干部群眾以身邊突出的人和事為主題,以詩詞和歌賦等為體裁,創作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水利文化。
建于1965年的豐收渠,長五29 km,灌溉1.58萬hm2,是莒中平原農業命脈。老渠幾經剝蝕,漸趨退化,縣委、縣政府于1995年春決定將此渠全面襯砌。正如石志云:時之規模大、任務重,乃縣史之鮮見。今昔之比,灌溉縮短旬日,年節水3 500萬m3,起勝天之功。
近年來,莒縣水利局力求把水利工程建成生態工程、水資源保護工程、環境美化工程,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賦予古人“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河道治理、小流域治理、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中,無不體現了工程建設是載體,文化建設是靈魂。郭家泥溝村河道整治后,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觸景生情,欣然作詩一首“清溪一曲抱村流,風動薔薇柳岸幽。南映桃紅東挽黛,垂髫黃發樂悠悠。”
沭河橡膠壩工程孕育了沭河公園,借山水勝景,攬天地入懷,揚莒縣文化,繪沭河景觀,公園建設秉承水系生態和諧發展理念,突出人性化設計,講究造型與周邊景觀相協調,布局與自然生態相適應,充分挖掘人文、歷史資源,打造特色自然、人文景觀。采用“珍珠項鏈式結構”沿線布置了城市綠洲、沭水拖藍、古今夕照、世紀飛虹、文化圣域、阡陌人間、莒人廣場、健身樂園、大河之舞、長波望月、泓天一水等主要景觀功能區,形成景觀空間和情感空間的雙螺旋。沭河公園風景區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水利風景區”。
2015年初《中國水利報·社會版》以整版的篇幅連載《水之韻——山東省莒縣水利文化建設紀實》長篇報告文學,同時配發了編者按。在編者按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水利”一詞,無疑,這是站在大文化的視野上,把莒縣“水利文化”的實踐發展統領到了“文化水利”的頂層高度,將莒縣的水利文化建設成就,作為一個行業文化發展的范本,向全國推廣,從而具有了文化水利的啟示意義。
由此,莒縣水利局成為了人們矚目的一個焦點,全國水利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更是中國五千年水利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節點!莒縣水利局在這個歷史性的節點上,找到了文化思想的依托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那就是發掘水利文化內蘊,提煉水利文化品質,梳理水利文化理念,建構水利文化體系。
當一項事業形成文化,它便有了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根基。于是,以黨建文化為引領、以水利文化為支撐、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廉政文化為保障的“文化水利”應運而生。莒縣水利文化建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突出黨建文化。堅持以機關黨建文化引領現代水利發展、作為“四個文化”建設的先導,有效地發揮了機關黨建文化核心理念的帶動作用。
2)挖掘水利文化。在傳承古人治水理念、治水精神和治水實踐的基礎上,立足莒縣水利發展的實際,積極豐富和拓展現代水利文化的內涵,總結提煉出了莒縣水利文化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特色鮮明的水利文化,堅持兼收并蓄的原則,融合古代“天人合一”、“乘勢利導、因時制宜”和現代“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
3)弘揚傳統文化。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啟迪心智、提升精神境界,并賦予其時代特征和水利特色,通過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形成了莒縣水利人遵循的行為規范。圍繞筑牢提升水利發展境界的文化根基,堅持在傳承中體現時代特征,對傳統美德和古代先賢有關水的論述,進行解讀和詮釋,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水利特色。
4)打造廉政文化。依托當代廉政文化,通過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華,構建起了教育引領、制度保障、監督制衡“三位一體”的水利特色廉政文化。面對水利大投入、大發展的良好形勢,堅持以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保障干部安全、工程安全、資金安全,促進水利事業健康發展。從根本上筑牢了“工程堤防”和“廉政堤防”。
回顧莒地水利建設的光輝歷程,感受五千年積淀的深厚水利文化,令人心潮激越;體驗當今創新的文化水利,胸臆豪邁。
(責任編輯崔春梅)
TV
B
1009-6159(2016)-04-0041-02
2015-08-19
趙立富(1963—),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