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
(遼寧省沈陽水文局, 遼寧 沈陽 110043)
?
遼寧省飲用水水源地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能力建設
李兵
(遼寧省沈陽水文局, 遼寧 沈陽110043)
【摘要】飲用水水源地水量和水質的監測與計量是水源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別從飲用水水源地管理體制、飲用水水源監控體系建設、飲用水源應急預案三方面介紹了遼寧省飲用水水源地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能力建設情況。
【關鍵詞】管理體制; 飲用水水源地; 監控信息; 建設
1飲用水水源地管理體制
1.1管理目的
飲用水水源地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源泉。因此,水源地水質是否良好和水量是否充足會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城市的穩定與發展。逐步杜絕供水和用水的結構型、生產型、消費型浪費,使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使存在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水體污染等問題的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治理。通過實施諸如隔離防護、污染源綜合整治、生態修復與保護等工程能夠維系水源地周圍的生態系統平衡,合理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輸水損失,保障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和水量安全。
1.2管理體制
完善《水法》配套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對水資源的配置作用,為建立流域統一管理體制和城市水務一體化改革提供政策法規支撐和保障。
在水利系統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制機構能力建設,積極推進水利系統綜合執法改革,通過改革體制和調整機制,按照業務行政管理與監督處罰職能相對分開、技術檢驗與監督處罰職能相對分開和“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整合執法力量,實現各項執法任務的協調統一,把水行政執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適應建設法制政府的需要。建立運轉靈活、保障有力、管理科學的水行政執法模式,加強對各類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確保水利工程和水利資源免遭破壞,減少水利規費的流失。
2飲用水水源監控體系建設
遼寧省城市飲水安全存在部分水源地水質不達標、供水保證率低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等問題。全省縣級以上城市日缺水169萬m3,缺水嚴重的是中部的沈陽、鞍山、營口,西部的葫蘆島、阜新、錦州,南部的大連。絕大多數縣城也面臨缺水問題。相當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威脅到飲用水水質。因此需要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控體系建設。
2.1水量監控體系建設
針對遼寧省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實際情況,在采取工程措施對水源環境加以保護的基礎上,還必需加強對水源地的監測工作。按照《遼寧省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取水人應當在取水口安裝取水計量設施。由于遼寧省自來水公司和取水大戶取水計量設施安裝率偏低,而且部分計量設施不能滿足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建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對全省地表水集中供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進行遠程取水計量[1]。
建設全省集中供水水源監測系統,實現對所布設監測站點取水量的實時監測。全省集中供水水源監測系統由取水計量監測站網和省(市)監測中心組成。
2.1.1取水計量監測站的組成
取水計量監測站設計采用實時自動監測、時實傳輸的方式進行。各監測站由電子取水計量設施、遠程監測終端(RTU)、通信模塊及其他附屬設備構成。
2.1.2省(市)監測中心的組成
在省水利廳設置系統總中心,在14個市設置分中心。
a.設計目標。由各市分中心實時遠程監測取水計量監測站的取水量信息,利用監測數據,分析統計各種相關報表,輔助區域的水資源決策分析。省水利廳總中心遠程實時接收各市取水工程的取水量數據及相關的統計分析數據,為全省水資源決策提供依據。
b.中心構成。各省(市)監測中心由計算機等硬件設備和監測服務決策輔助系統組成。
硬件設備主要包括數據庫服務器、通信服務器、Web服務器及通信設施等。其中,數據庫服務器用于存儲各分中心上報的各種實時數據;通信服務器用于接收各分中心上報的數據,并保存到服務器中;Web服務器提供公眾了解信息的通道,同時提供水利廳相關工作人員的辦公平臺。
監測服務決策輔助系統中,監測模塊負責監測數據的接收、處理、分析、入庫;服務模塊負責各種統計報表的生成,支持Web瀏覽;決策輔助模塊應根據監測數據對不同決策條件下的水資源供需平衡狀況進行分析,為水資源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2.2水質監控體系建設
2.2.1現狀
目前遼寧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初步建立了水質監測資料整編系統,基本實現了省廳中心及各分中心水質數據的計算機處理與管理,但是水質監測資料數據庫尚未建立,對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評價、趨勢分析與預測仍依靠人工方式,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全省水質信息網絡服務系統,不能實現省、市間的水質信息共享。
2.2.2建設目標與任務
通過整編現有水質監測資料,實現水質監測信息的綜合管理,實現數據的實時查詢、分析、預測,并將結果以統計圖表、電子地圖等方式生動直觀地顯示出現,為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建立覆蓋全省的三級分布式水質及相關信息綜合數據庫,實現對監測站網采集的數據的實時網絡數據傳輸、接收處理和入庫;適應目前廣泛應用的Web技術趨勢,提供多用戶信息檢索服務,進行網絡信息發布;初步建成以GIS為平臺,以網絡數據庫管理系統為基礎,以Web方式為主導的信息管理、查詢、發布機制;提供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和優良的管理模式,實現對全省水質信息數據分層次統一管理、分析和利用,并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滿足水質信息化、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在對飲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水質信息進行全面統一管理的基礎上,開展水質變化狀況研究,進行水質模型的應用和驗證工作,建立系統的模型庫和參數集,建立并完善輔助決策系統,進行決策支持的應用研究,能方便地進行預警預報并直觀顯示不同方案的結果,為決策人員提供直觀的對比結果,最終形成完整的水質信息服務系統,滿足水源地保護等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的需要。
2.2.3建設內容與實施計劃
以地理信息系統和水質綜合數據庫為支撐環境,采用瀏覽器/服務器的體系結構,結合COM+技術,以構件為基礎單元,降低業務功能之間的耦合,提高聚合性,完成水質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功能開發,從而構建起完善的水質信息管理系統,以便實時地提供各種圖形數據,為水資源保護和日常管理提供先進手段和科學依據。
系統結構主要分三部分:水質實時信息錄入子系統、水質報表生成子系統和信息管理與發布子系統。水質實時信息錄入子系統主要實現實驗室采集的水質檢測數據在監測中心(分中心)自動接收入庫;水質報表生成子系統主要根據水質數據庫中的信息實現自動生成各類水質報表(標準格式);水質信息管理與發布子系統以水質綜合數據庫和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在綜合分析水量、水質、污染源等各類信息的基礎上,對流域、省區水質的現狀、發展及變化進行實時的監控、分析和發布,為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水質信息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利用現有工作基礎,采用B/S和C/S混合的多層體系結構。以現有部水文局的標準數據庫為基礎,進行一定的增加設計,形成流域水質數據庫,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平臺,通過WebGIS服務,使用C/S結構水質相關數據的導入等功能,利用瀏覽器進行水質信息的查詢、分析、預測、管理等交互。通過對各類信息的綜合分析,實時監測水質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水質污染程度及影響,擬定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方案和對策。
2.2.4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能力建設
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能力建設主要包括兩部分:系統硬件建設、系統軟件配置。硬件建設主要包括系統必需的計算機、打印機以及中心站所必需系統服務器。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根據各級水環境監測中心的規模、承擔的監測任務和服務范圍,按水質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軟件配置標準進行規劃,主要包括系統軟件開發的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等軟件開發和使用平臺,監控信息管理系統程序等。
2.2.5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主要內容為遼寧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等。
2.2.6能力建設
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控體系能力建設是在現有常規分析的基礎上,提高全省水質監測的范圍和監測頻次,提高水質監測的分析檢測能力和機動監測能力[2],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水質分析室,提高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反應能力以及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預測、預報能力。
針對實驗室規模較小、設施較差的情況,進行實驗室的總體改擴建,達到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針對實驗室儀器設備落后與老化嚴重的問題,更新和改造實驗室現有監測儀器設備,使其水質信息采集能力和分析測試能力達到國家先進水平;針對監測機動能力和應急能力差的弱點,建立機動靈活的移動實驗室監測系統,添置水質監測采(送)樣專用車。
3飲用水源應急預案
為規范重大水污染事件報告制度,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水污染信息,避免和減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損失,提高應對突發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應制定《遼寧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應急監測預案》。應急預案應體現以人為本、重在預防的原則[3],一旦流域發生水污染事件,應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實施監控和救援,最大限度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盡力把水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對地級行政區以上城市及20萬人口以上的以地表水為主要飲用水水源的城市初步擬定了在連續干旱年、特殊干旱年及突發水污染事故情況下的城市飲用水安全應急控制預案。
4結語
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要建立起以水權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管理制度體系、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體系。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質水量預測為基礎,建立飲用水水源監控體系[4],預測規劃水平年飲用水水源水質水量狀況,核定保護區外圍水域納污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和排放總量控制方案,以便于有關部門進行相應陸域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曹廣祝,強毅,李峰,等.李官堡水源地地下水流場數值模擬及預測[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1(8):7-13.
[2]韓楓,王威,魏磊,等.河南省水源地監測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治淮,2015(1):63-64.
[3]李曉濤.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體系建設暨保證飲水安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5):91-92.
[4]徐紅梅,袁河江,劉晨.自流供水管道運行安全自動化控制系統研究[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2(1):64-69.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Liaoning Province
LI Bing
(LiaoningShenyangHydrographicBureau,Shenyang110043,China)
Abstract:Water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are important parts of water source area management.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management system, drinking water source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emergency plan.
Key words:management system;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2.013
中圖分類號:TV2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 4774(2016)02- 004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