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彭小英 周艷兵 唐文燦本刊記者 袁 妲
?
數學真好玩
特約記者 彭小英 周艷兵 唐文燦本刊記者 袁 妲
數學,等于枯燥的公式、繁瑣的數據嗎?
當然不是!
在湖南省株洲市先鋒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精彩的故事,有快樂的游戲,有無窮的魅力。在學校舉辦的數學文化節里,同學們把數學玩出了許多新花樣。
“認識人民幣”“對稱圖形拼組”“巧算24點”“魔方轉轉轉”“過目不忘”……海報上數學游戲的項目,一看就讓人躍躍欲試!
更刺激的是,學校還邀請到了來自英國的帥哥校長,與同學們一起“玩數學”。讓我們趕緊去湊熱鬧吧!
數學比賽,比誰算數又快又準嗎?NO!有創意的“玩數學”,不僅要動腦,還要會動手。
瞧,同學們像變魔術一般,變出了精彩紛呈的數學海報,變出了萌萌的創意對稱圖形。

馬雨婷參加了“數學海報大比拼”。她喜歡畫畫。把出現在海報中的“模特”嘗試描繪成數字的形狀,她覺得太有趣了。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文化節被張貼出來,馬雨婷心里甜滋滋的。她由衷地感嘆道:數學真好玩!
數學中的幾何圖形豐富多樣。二年級舉行了 “剪對稱圖形”創意拼圖活動。小朋友們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與,用彩紙剪下對稱圖形,粘貼在白紙板上,勾畫出豐富美麗的場景。有個小男孩舉著自己的手工作品,驕傲地說:“這是有‘數學味’的作品。”


數學文化節現場驚現大量人民幣!怎么回事?
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舉行“換錢比賽”和“出錢比賽”。
哈哈哈,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有趣的數學道具,真是“處處皆數學”呀!
第一輪,將整錢換成零錢,比誰的速度快,換法多。第二輪,計算“貨物”的價格,以最快的速度準確地拿出“貨款”。可別小看這些六七歲的小朋友,數起錢來,一點也不含糊,敏捷又準確。因為,他們早就在家里和爸爸媽媽“演習”多次了!
生活中常見的數學道具還有許多。比如,小小的魔方,看起來呆萌的一個四方盒子,玩起來可不簡單。
五年級和六年級舉行“魔方轉轉轉”活動。來自各班的“魔方達人”齊聚一團。裁判一聲令下,魔方在選手手中神奇地轉動著,很快就按比賽要求轉回原樣,現場驚嘆聲不斷。
據說,這次數學文化節邀請到了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嘉賓,是誰呀?真令人期待!
這位神秘的客人就是來自北愛爾蘭一所小學的David校長。他高高的個子,一雙藍色的大眼睛,身著一套筆挺的西服,特別引人注目。
看到教室走廊上張貼的數學海報,他微笑著豎起了大拇指。同學們都很有禮貌地跟他打招呼。校園里的涂鴉墻深深地吸引了David,他贊嘆道:“中國的小朋友太有想象力了。”
在彭校長主持的數學游戲活動中,同學們邀請David和他們一起“玩數學”。
一張白板上寫著游戲規則:拿12張撲克牌,和同桌輪流拿牌,一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看誰拿到最后一張牌,誰就贏。
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你一張,我一張,大家都好奇地往下拿。
十幾分鐘后,彭校長問:“有人對抗五場全贏的嗎?”教室里鴉雀無聲。
“四場呢?”教室里舉起了幾只驕傲的小手。
他們勇敢地挑戰彭校長,可是都輸掉了。David終于按捺不住,他把手舉得高高的。
彭校長微笑地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同學們拼命鼓掌。David一邊往講臺上走,一邊脫掉自己的外套,兩手交叉壓了壓——哈哈哈,他在做熱身運動呢!
比賽開始,每拿一張牌的時候,David都要停下來想一想。可最后,還是彭校長拿走了最后一張牌,她又贏了!
David一只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另一只手搖了搖,說了一句英文,意思是:“我的腦袋不如彭校長的腦袋靈活。”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參觀完校園和數學文化節,David贊嘆道: “你們的課堂讓我看到了數學的希望。我們學校的小朋友真的很怕數學,很討厭數學,這種玩中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值得借鑒。”

聽到David的感慨,大家心中充滿了自信和自豪。
臨走時,David對先鋒小學美麗的校園和可愛的小朋友充滿了留戀。他依依不舍地與大家道別,幽默地說:“我把你們都打包帶回去,可以嗎?”
“可——以!”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編輯有話說:
先鋒小學已多次開展“數學文化節”。在這些精彩紛呈的數學游戲中,小朋友們感悟數學,體驗數學。
我第一次發現,數學可以如此好玩。
彭小英校長說:“學好數學并不難,關鍵是要喜歡它。無論做什么事情,興趣和熱愛是最為本真的驅動力,數學學習也不例外。”
老師們說,小朋友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敏捷才思和燦爛想象力,讓遠道而來的英國校長也贊嘆不已。
在這些快樂的活動中,數學變成了一個生動的詞,一個讓人心生喜歡的詞。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杰強調,兒童應該通過動作進行學習,勇敢探索外部世界。在活動和游戲中得出答案,比接受灌輸式教學效果更好。
“大拇指行動”報道過“英語游戲”“數學游戲”。其實,很多知識可以從游戲中獲得。
怎么把一個枯燥的學科知識變成有趣又有益的游戲?親愛的小讀者,請你開動腦筋,設計一個充滿創意的學科游戲,和你的伙伴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