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賢智
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一直是新課改以來主流的教與學的形式,教師不再以“填鴨式”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而是通過啟發誘導學生的主動思維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轉化.因此,掌握引導學生主動思維誘導的技巧,是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對于物理教師來說,物理教學中更需要引導學生采用布魯納“發現學習”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啟發、環境創設以及實驗操作等層面來促進物理教師熟練掌握啟發學生主動思維的誘導技巧.
1 重視問題的預設與生成,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
1.1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HJ1.33mm]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容易忽略學生的提問能力,認為學生的提問都是可有可無的,忽視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新課程改革以后,我們開始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從重視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演化為關注學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與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再被教師忽略,而是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的話題.物理教學中,學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產生疑問,如為什么我們在火車上前進時,我們看到車窗外的大樹都是反方向的運動?為什么公交車司機在緊急剎車時,我們會向前傾?這些問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物理問題,甚至沒有覺察到它是一個問題,認為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理所當然的.物理教師要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具有的觀念,結合教師自身的經歷,拋磚引玉,引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與合作,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自己通過發現學習獲得相應的物理知識.
1.2 引導學生選擇問題
哪些屬于學生應該意識到的問題?哪些問題是無關問題?物理教師首先要明確問題的性質、效度、可信度以及區分度.問題提出時,學生該如何選擇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將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辨別.當學生選擇好問題后,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問題進行審視,如選擇的問題是否能夠與物理教學中的知識相對應?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選擇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產生的問題結合起來,并能夠通過先行組織者將兩者聯系在一起,促進學生準確的選擇問題.
1.3 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
物理教學中,學生在對問題進行了選擇后,就需要對問題的每一個方面開展相應的分析與解答.首先,學生要搜集有關問題的相關信息,找出問題中的已知信息與未知信息,對問題中的每一個信息進行分析;然后,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每一個[TP3GW17.TIF,Y#]信息所要表達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從整體的角度重新審視問題,通過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基本步驟,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通過合作、討論、探究等方式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圖1).
如圖1,楔形物塊質量為M,頂角為30°,帶桿小球質量為m.現用一水平恒力F向左推動物塊M,使小球豎直向上運動,若不計一切摩擦,試求小球上升的加速度.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產生主動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提問、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之后,教師可以引入提問環節,讓學生發現題目中所隱藏的物理知識,如合力、摩擦力、重力等信息,以讓學生融入教師構建的學習氛圍.其次,通過選擇問題環節,讓學生知道該問題中的已知信息有哪些,未知信息有哪些.再次,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環節,重新統整問題的每一個有用信息,將F、M、m等信息整合在一起,找到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要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引領學生總結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引領學生舉一反三,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透析知識,以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思維學習.
2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挖掘學生思維的潛在能力
2.1 保持開放的課堂氛圍
物理課堂,不僅僅要學習物理知識,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與眼界.物理課本上的知識只是我們學習的一小部分內容,更多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應用的知識與能力.因此,物理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防止學生成為課堂中的“邊緣者”.保持開放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是活躍課堂,這需要物理教師多利用強化的手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如有些學生會問到,自己在家里看奧運比賽時,是現場的觀看者先聽到槍聲還是自己在家里先聽到槍聲?為什么我們可以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能聽到雷聲?這些問題的提出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可以保持開放的課堂氛圍.
2.2 促進思維與實踐結合
思維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等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以說,不同的思維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因此,啟發誘導學生的思維可以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僅僅憑借思維的力量并不能成功地解決實際的問題,很多思維的遷移與運用需要通過實踐來外化為應有的效果.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促進學生的思維與實踐相結合.如冬天在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時,眼鏡片上會形成一層霧氣,這層霧氣的形成原因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可以結合實際的生活來理解凝華、升華、液化、固化等物理現象.學生在實踐中能夠不斷的轉變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思維適應瞬息萬變的情境,實現不同場景、不同境遇的多種遷移.
3 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激發學生形成強烈的物理直覺
物理教學與語數外等學科相比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實驗.學生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之中,通過自己動手參與實驗的全過程,獲得實驗的相關數據,并對相應的實驗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實驗前,物理教師要啟發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可以利用實驗器材,也可以靈活的選擇生活中的小材料,不拘泥于固定的實驗模式,如在大氣壓的學習中,可通過“瓶子吞雞蛋”的實驗讓學習理解大氣壓的存在.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實驗,如“瓶子吞雞蛋”的實驗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有,應該如何改進?或者除了“瓶子吞雞蛋”能夠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還有什么實驗可以證明它的存在?等等,這些問題一方面可以驗證大氣壓存在的事實,讓學生理解大氣壓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強烈的物理直覺.
物理教學中,掌握引導學生主動思維誘導的技巧,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物理教師要積極的探究主動思維誘導的技巧和方法,結合行動研究的相關方法,將總結反思的經驗再次運用到實踐之中,幫助學生構建生活中的物理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培養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