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穌 王雪峰
摘要: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主要渠道,關系到整個教師隊伍與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通過對伊犁州直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的調查,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的基本情況、他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需求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15-02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是廣大中學教師與學生信息技能提升的骨干力量,在全面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主要渠道,因此,關注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繼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關系到整個教師隊伍和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2],同時,高校作為繼續教育培訓單位,有義務為中學教師提供服務,發揮地方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通過對伊犁州直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調查研究,了解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在參加伊犁師范學院舉辦的2015年暑假州直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繼續教育中,隨機選擇調查對象50名,調查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3],問卷題目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繼續教育需求、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問卷發放日期2015年7月15日-23日,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回收有效率96%。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對象來自州直八縣兩市中學,學校類別可分為市區、縣城、鄉鎮三級學校,人數比為7:24:17;男女人數比例為15:33; 40歲以下教師占到95.83%,說明信息技術教師比較年輕,接受新知識技能比較快;教齡在4-20年間的占到77.08%,說明計算機教師隊伍整體相對穩定;學歷,75%具有本科學歷,學歷層次相比2008年有很大改善[4];所學專業分布情況為計算機專業的占到66.7%,但同時也要看到,還有27.08%的教師是其他專業,比例較高;職稱,沒有高級職稱教師,中級職稱的教師占到31.25%,有68.75%的教師是初級職稱,職稱低。
2.2 對繼續教育的認識
對是否有必要參加繼續教育問題,認為非常有必要和必要的人數分別為17人,16人,占69%;認為沒有必要的僅有6人,占13%;在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如圖1,最重要的原因是晉升職稱,這與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稱普遍偏低有密切聯系;在“影響你參加繼續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有22人選擇“教學負擔重,沒有時間精力參加繼續教育”,占全部因素的46%。值得教育部分的反思。在繼續教育周期方面,有69%(33人)教師認為5年作為一個周期比較合適。
2.3 存在的問題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存在問題如圖2所示,“培訓模式過于單一”,現有的培訓模式是以講授為主的集中面授,形式比較單一,缺乏網絡平臺等學習模式;“培訓內容不符合實際需求”,說明培訓對象、教育主管部門及培訓高校之間,缺乏高效的溝通,造成信息不對等,高校作為培訓單位,未能及時獲取培訓對象的意愿,造成繼續教育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培訓時間過長,影響工作”,暑假培訓時間為3周,培訓時間安排存在不合理現象。
2.4 繼續教育的需求
2.4.1 繼續教育內容方面
在繼續教育內容上,“最希望在哪方面獲得新知”,有69%(33人)教師選擇信息技術前沿技術,說明在邊疆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體驗信息技術前沿的機會很少。
在希望學習掌握的軟件中,圖像處理,網頁制作和動畫制作占據前三,分別為17%,16%,14%,說明在中學實際工作中,這些軟件使用較為頻繁,且具有一定的要求。
2.4.2 希望的培訓方式和培訓者
培訓方式中如圖3,希望采用案例教學為主的有18人,體現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希望在信息技術與實際教學工作結合上,給予更多的學習,改善中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在希望的培訓者問題上如圖4,39,58%的教師,希望高校教師或專家來進行培訓,有50%的教師希望培訓者是在一線教學工作的同行,說明高校教師缺乏相對應的研究,高校在為地方服務方面還有待提高。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中有69%的教師認為繼續教育工作非常有必要,但同時也要看到繼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1 培訓形式單一
目前,在伊犁州直開展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寒暑假繼續教育上,以集中培訓面授為主,培訓對象知識層次不同,培訓時沒有分級教學,缺乏網絡立體化方式的有力補充;而面向伊犁州直全體中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培養培訓,則采用面授加網絡立體化的學習方式,學習形式多樣化,滿足了廣大教師的不同學習需求,得到大部分教師的認可。
3.1.2 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的契合度不高
培訓對象希望在繼續教育中,獲得在實際工作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根據調查發現,培訓內容與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需求,契合度不高。這就造成培訓對象無法通過培訓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
3.1.3 相關反饋工作有待提高
相關反饋包括培訓者的反饋、培訓對象的反饋、反饋方式等,繼續教育結束后,缺乏相關反饋,造成反饋不及時,教育主管部門不了解培訓實效,僅僅是完成了繼續教育。
3.2 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給出如下建議:
3.2.1 積極拓展培訓方式
采用集中面授為主、網絡立體化為輔、分層次教學相結合的繼續教育方式。在面授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經驗分享法等方式,拓展培訓方式,提高培訓對象參與積極性
3.2.2 建立高效反饋機制、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增強培訓的實效性,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培訓對象三者建立互動機制,培訓對象針對自身的需求,按縣分類匯總,統一上報教育主管部分,教育主管部將培訓需求,反饋到培訓高校,高校根據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內容,在培訓結束后,搜集培訓對象的反饋意見,并將結果反饋給教育主管部,實現信息對等,為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服務。
3.2.3 繼續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提高培訓層次
在培訓對象期待的培訓者身份問題上,”自己的同行、一線教師”是培訓對象最期待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十分了解培訓對象的現實需求。教育主管領導做培訓者,可以直接與培訓對象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教育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有直接的幫助。高校作為培訓者,應當選派熟悉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需求的教師擔任。
參考文獻:
[1]馬曉玲,王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能力素質結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3).
[2]陳梅,賈海鷹.內蒙古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實踐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
[3]吳廣義,陳藝英.金華市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調查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4]程如鐵,馮雪花.邊疆地區高等師范院校如何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教育[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