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方式,而且是人類重要的認知手段。它是通過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建立二者之間的關聯,以達到認知的目的。本文從認知視角出發,分析魯迅小說《吶喊》楊戴譯本和藍詩玲譯本中的動物隱喻翻譯實例,探討譯者的隱喻翻譯策略,可以發現譯者對原文中動物隱喻的不同理解,從而也可以對魯迅小說研究的傳承性和漸變性有進一步深入的認識。
關鍵詞:動物隱喻;魯迅小說;翻譯策略
1 理論基礎
西方對隱喻比較系統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在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體系中,隱喻只不過是詞語的許多特殊用法的一種,是服務于辯說藝術的。在亞里士多德的隱喻理論主導西方隱喻研究2000多年之后,Lakoff & Johnson在1979年發表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Lakoff & Johnson在書中以隱喻為聚焦點,探討了語言的本質以及隱喻的本質,用大量的英語隱喻例證來證明語言與隱喻認知結構的密切相關性。他們進而指出,概念的構建是隱喻性 ,行為的構建是隱喻性的,因而,語言的構建也是隱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5),隱喻是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經驗的一種普遍方式。他們對隱喻的這種別樹一幟的洞見,給隱喻研究這一天地開辟了一個新的探索空間。
隨著國外隱喻研究的發展,我國隱喻研究也蓬勃發展,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實現了向認知的轉向。其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理論介紹和引進工作、概念隱喻、隱喻與文化研究、隱喻的語用研究、語法隱喻研究及隱喻的應用研究。其中,國內學者蔣躍、柯平、丁樹德、毛榮貴、劉重德等試圖從不同的側面探討了隱喻翻譯。其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不同理論視角下的隱喻翻譯研究,列舉了隱喻翻譯的處理方法;一類為隱喻翻譯與文本類型結合研究,而結合理論、譯本與隱喻翻譯于一體的尚屬新鮮元素。
2 魯迅小說中動物隱喻的英譯
傳統翻譯理論對隱喻的翻譯研究多以修辭為取向,把隱喻的翻譯視為修辭層面的語際轉換。認知語言學從譯者思維層面入手,為隱喻翻譯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目前已有多位學者開始探索認知角度的隱喻翻譯為筆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至于國內文本類型的隱喻翻譯研究則多集中于《圍城》、《紅樓夢》、散文和部分詩歌,對魯迅作品的譯作研究很少,而且在少有的研究中也多忽視了魯迅作品中隱喻的英譯研究。為了幫助國外讀者更好地理解魯迅的作品,筆者從認知角度出發,探索魯迅小說《吶喊》的楊憲益、戴乃迭譯本和藍詩玲譯本中所采取的隱喻譯策略。
例1)原文:七斤慢慢地抬起頭來,嘆一口氣說,“黃帝坐了龍庭了。”(《風波》《吶喊》P146)
楊戴譯: Seven pounder slowly raised his head and sighed. “Theres an emperor again on the Dragon Throne.”
藍譯: Seven-Pounds slowly looked up at them all. ‘The emperor back,' he sighed.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它象征著帝王的權利和尊嚴。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楊戴譯本采用了直譯的方法來保留源語的文化。然而,龍在西方文化中沒有這些寓意,為了更好的符合譯語讀者的閱讀習慣,藍譯本在翻譯時省略了龍這個意象的翻譯。
例2)原文:王九媽卻不許他,d只準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罵了一聲“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著。(《明天》《吶喊》P110)
楊戴譯:but Ninth Aunt Wang would not hear of it. All she would let him do was carry the coffin the next day. “Old bitch!” He cursed, and stood there grumpily pursing his lips.
藍譯:…but Ms Wang appointed him coffin –bearer instead, to which honor Ah-wu responded by scowling and swearing at her.
在中國,如果一個人做了違背倫理道德觀念的事情,會被比作是“畜生”。 在西方文化中,“beast”指的是對一個不喜歡或者厭惡的女人的侮辱的詞語。王九媽是女性,所以楊戴譯本中把“老畜生”譯成“bitch”。而藍譯本中省略了這個意象的翻譯。相比兩個譯本,楊戴譯本翻譯的較為準確。
例3)原文:但趙老太爺以為不然, 說這也怕要結怨,況且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擔心的;只要自己夜里驚醒點就是了。(《阿Q正傳》 《吶喊》 p284)
楊戴譯:Mr. Zhao did not agree, saying that then Ah Q might bear a grudge, and that in a business like this it was probably a case of “the eagle does not prey on its own nest”; his own village need not worry so long as they were a little more watchful at night.
藍譯:Mr. Zhao resisted the idea, wary of making an enemy of Ah Q. As likely as not, someone in his line of business wouldnt shit on his own doorstep. The villagers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they just needed to take a bit more care at night.
“老鷹不吃窩下食“指的是別在家門口做壞事。漢語里也有類似的習語,中國讀者能夠迅速地領會這個諺語的意思。因此,楊戴譯本運用直譯的方法進行翻譯。然而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西方讀者在理解上會出現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西方讀者理解它的意思,藍譯本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將翻譯出來。
3 結語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可以發現楊氏夫婦及藍詩玲都運用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并且異化居于主導地位。但基于不同的翻譯目的,楊氏夫婦使用異化明顯高于藍詩玲。筆者從認知視角出發,通過對文學作品不同譯本間隱喻翻譯的對比分析,加深了讀者對魯迅作品的整體認識,促進魯迅作品的傳播和譯本的接受。
參考文獻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魯迅. 吶喊 [M]. 楊憲益,戴乃迭譯.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3] 汪珍, 楊思慧, 胡東平. 框架理論視角下魯迅小說中陰郁的英譯策略——以《狂人日記》和藥為例 [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作者簡介
谷磊(1988-),漢族,女,吉林省四平人,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