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約瑟夫·李斯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外科醫師。受父親的影響,李斯特在六歲時就立下了當外科醫生的志愿。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全神貫注地聽父親講解醫學方面的各種知識。在倫敦上大學期間,他還每星期給父母寫一封長信,與父親討論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各種現象。
畢業后,李斯特到醫院實習,業余時間從事個人研究。為此,他還專門請了一個助手幫他打理研究上的瑣事。于是,忙碌的李斯特不僅無法像之前那樣與父親探討醫學上的問題,甚至連回家的時間都很少。有一次,李斯特回家取東西,父親迎上前問:“有時間嗎?坐下來探討一會兒。”“不行,我要趕回研究室。”李斯特擺擺手說。可就在他轉身的時候,忽然看到父親落寞、失望的眼神。李斯特不禁想,何不讓父親去做自己的助理呢?這樣,既能讓退休在家的父親有事可做,也可以與父親繼續就醫學上的問題進行交流,讓父親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他找到價值認同感。
“爸爸,你能做我的助手嗎?”李斯特故作為難地說,“我現在很拮據,請不起助手了。”父親的眼里立刻閃出了亮光,他連連點頭:“當然可以。”此后,父親便一直在李斯特的私人研究所幫忙。直至1865年,李斯特成功研究出外科消毒法,并被倫敦國王學院聘為外科學教授。父親仍聳著肩膀,一臉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是李斯特的助手,他離不開我。”
后來,由于外科消毒法的發明,挽救了無數的外科病人和產婦,也使李斯特成為女王的私人外科醫生。當全世界的榮耀洶涌而至時,李斯特笑著說:“我對人類的貢獻,只不過是出于上帝的引導。當然,還有我親愛的父親的幫助!”李斯特不僅把最大的榮譽送給了父親,同時送出的更是一份充滿理解和尊重的孝心。
[潘燁摘自《演講與口才》(學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