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梁昌凡
修車之道(3)
廣西/梁昌凡
一 輛 2 0 1 0 年 新 君威,2.0L, 自 動 擋,VIN為LSGGA53Y0AH××××××,由于跑高速時,顯示“請檢查電子穩定系統”進廠維修,同時防滑燈、發動機故障燈亮(圖25中紅圈、紅框處)。

圖25 儀表臺報故障

圖26 電子剎車穩定系統故障碼

圖27 刪除故障碼后P0031仍然出現
故障診斷:用KT600進入電子制動穩定系統,結果發現有U0100故障碼(如圖26所示),解釋為:與發動機控制模塊失去通信。車主自述之前也出現過這個問題,在4S店維修過,說是某個插頭的原因。于是按一般思路,把ABS泵插頭(帶ABS/ ESP模塊)、發動機模塊插頭、前輪ABS插頭全部檢查、重新拔插后,試車仍然報此故障,此時,發動機故障燈沒有點亮。考慮到一般電子制動穩定系統此類故障一般是由于ABS系統引起的,于是決定在行車過程中查看ABS各輪速的數據流,結果發現全部正常(4個輪速基本一致,最大不相差2km/h,正常)。由于發動機故障燈也點亮,于是用X431PRO進入發動機系統,結果發現有兩個故障碼:P0013 排氣凸輪軸位置執行器電磁閥控制回路,U0073控制模塊通信總線斷開。刪除故障碼后,試車,雖然電子制動穩定系統以及發動機故障燈都沒有點亮,但是仍然出現P0013這個故障碼(如圖27所示)。考慮到動力系統會影響到制動系統(但制動系統在某些車系如寶馬車系也會影響到動力系統,功率限制),但此車的ABS數據流沒有問題,于是決定先維修動力系統問題。車主堅持說是先亮防滑燈,后來發動機故障燈才亮(車主想不通為什么報穩定系統故障去維修動力系統),于是跟客戶解釋動力系統對制動系統的影響。經再檢測,排氣凸輪軸的控制線路無故障(用萬用表量取排氣凸輪軸控制電磁閥的占空比信號,能夠正常在20%~97%變化),更換排氣凸輪軸控制電磁閥(如圖28靠排氣支管側,近EXI字樣那里),再試車,試車過程中不斷急加油、減油后再急加油,結果發現電子制動穩定系統故障不再提示,排氣凸輪軸控制故障也不再現,證實問題解決。
故障排除:更換排氣凸輪軸控制電磁閥。
故障總結:(1)此故障再次告訴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報電子穩定系統故障,不一定是電子穩定系統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動力系統的問題:一旦動力系統出現問題,則會引起動力系統通信的問題,進而影響電子制動穩定系統——電子穩定系統實際上就是ABS系統功能的延伸(增加了方向盤角度傳感器、橫向/縱向偏擺角度等傳感器,計算實際轉向角度與預期轉向角度的差異后對某個或者某幾個輪子進行制動或者電子差速制動)。(2)在換件前,一定要排查線路無問題,控制信號無問題(本案例中,我們量取了排氣凸輪軸的控制信號正常,同時排除了線路故障以及控制模塊故障),就是執行元件的問題。(3)本案例采用了排除法去確定電子制動穩定系統無問題,通過動態讀取了該系統的各輪速傳感器的數據,發現均正常,推斷出電子制動系統無問題,進而解決動力系統問題,最終電子制動穩定系統問題得以解決。(4)對于汽車電控的邏輯,我們也要了解。本案例中,動力系統會影響電子穩定系統,相反地,電子穩定系統一般不會影響動力系統(但在某些歐系車如寶馬等會影響動力系統,具體表現在動力限制,一般鎖止變速器前進擋在某個擋位,提醒車主及早去維修)。

圖28 更換排氣凸輪軸控制電磁閥
一輛2007年產速騰,1.6L,自動擋,VIN:LFV2A21K573××××××,由于行車過程中有次突然無制動,制動過程中幸好拉住手剎才得以穩定,故而進廠維修。
故障診斷:此故障為偶發性故障,平時試車根本試不出來。突然制動很軟,踩到底也沒有制動原因大致為:(1)制動油管漏油、漏氣;(2)制動皮太薄導致制動液壓油供應不足;(3)制動總泵故障;(4)ABS故障;(5)制動油過臟,水分太多;(6)以上故障中一種或者幾種結合及其他故障存在。
制動問題為汽車危險故障類,必須要處理。試車,在試車過程中制動良好,沒有發現空制動的情況。用舉升機升起檢查前后左右制動油管,沒有發現漏油、漏氣的現象,觀察后制動皮,有些薄,但是不至于完全影響制動的情況(如圖29所示)。用腳踩下制動踏板,用力轉動前后左右輪,發現制動很好,初步證實制動總泵,分泵無問題。拆下四個輪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對比右后輪制動碟與其他輪制動碟的顏色,右后制動明顯有高溫燒過的痕跡(如圖29紅圈內制動碟的顏色)。在松開制動踏板、松開手剎的情況下,用相同力度轉動各制動碟,右后碟明顯拖剎(根本不能自由轉動),拆下后制動皮,發現燒過的痕跡更明顯,有了崩角的痕跡(如圖30紅框內顯示)。一切都表明右后輪制動有問題。到此,問題已經找到了,是右后輪由于長時間拖制動,導致右后輪制動碟、制動分泵等與之接觸的部分溫度太高,造成液壓制動油稀釋、汽化、制動分泵活塞軟化導致。
故障排除:更換后制動皮,做四輪制動保養,更換制動油后,右后輪不再拖制動。經20天回訪,制動良好,制動空剎故障解決。
故障總結:此故障為制動系統偶發性故障,但是危害性高,曾有車主忘了放下手剎,導致后輪制動碟溫度太高,滾滾冒煙,棄車而逃。我們在了解影響制動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檢查,沒有盲目地去更換制動總泵、制動分泵等要害部件的情況下,一步到位找到故障的根源,最終快速解決問題。

圖29 右后輪制動碟顏色與其他輪顏色對比

圖30 右后制動片薄了、崩角了
一 輛2011年 奔 馳ML350 4MATIC,汽油,3.5L排量,非缸內直噴,VIN:WDCBB8GB7BA××××××,由于發動機故障燈亮,早上打火后車很震,且行車加速無力進廠維修。
故障診斷:用X431PRO進入發動機系統(選擇歐洲-奔馳-164M系),發現兩個故障碼(如圖31所示),0750 P0175怠速時,左列汽缸混合氣變稀,自適應低于容許極限;0746 P0172右組汽缸部分負載混合形成自學習低于容許值。

圖31 發動機系統故障碼
刪除故障碼后,車子開兩天又出現故障燈亮。再用X431PRO進入系統,發現這次多了很多故障碼(如圖32所示),發現除了P0175、P0172外,還有2、3、4、5、6缸失火故障。再次刪除故障碼,多種負荷下行車7千米,行車過程中沒有明顯的故障現象,故障燈沒有點亮,但進入發動機查看故障,仍然有圖31的兩個故障碼。由此可見,該車的故障為實實在在的當前故障。

圖32 發動機故障碼
故障診斷為多缸失火。多缸失火的原因大致有混合氣過稀或者過濃、點火故障或者線路、發動機電腦故障(此車能夠首先排除機械故障)。
用X431PRO讀取了該車相關的數據流,發現怠速時左列后氧傳感器的數據比右列后氧傳感器數值要低,左側為0.60V(如圖33中紅框),而右側為0.71V,按照故障碼P0175,是混合氣濃了,但是怠速時的后氧數據卻顯示好像不是濃了,這些故障碼與數據流之間好像相互矛盾!不管如何,P0175最先出現,我們先從混合氣的方面去檢查。首先我們想到了是不是燃油炭罐電磁閥直通了,拆下炭罐電磁閥,吹,發現不通。而通電的時候能夠正確打開,證明無問題。然后檢查了燃油壓力,用油壓表量取,發現有400kPa左右,且急加油時油壓相對穩定,油壓問題排除。聯想到左列怠速時后氧數據只有0.60V,決定拆下火花塞看看是不是火花塞導致失火現象。結果,拆下火花塞后發現每個火花塞的點火頭由于長時間點火而燒損了(如圖34中紅圈),通過負極側邊放電。量取火花塞正極電阻,為1.5kΩ,把負極適當敲近火花塞頭,繼續試車,但試車約10千米仍然出現圖31所示的故障碼,證實根本問題不在點火系。繼續讀取數據流,發現了如圖35所示的有意思的數據流,就是空氣流量計的修正數據為17.73hPa,而進氣壓力傳感器的修正值為-60hPa。用真空表量取實際的真空度,怠速時顯示為540mmHg,即約為59kPa,這個是相對真空度,進氣絕對壓力=大氣壓-相對真空度。也就是絕對真空度為102-59=43(kPa),而數據流顯示為360hPa,即36kPa,與實際真空度相差為7kPa左右。而修正值顯示為-60hPa,即6kPa,修正后基本與實際真空度的值相等。基于此數據,我們判定空氣流量計有問題(而非進氣壓力傳感器有問題,后面提及)。

圖33 后氧傳感器數據

圖34 燒損的點火頭

圖35 空氣流量計與進氣壓力修正值
于是向車主報修項目:更換火花塞與空氣流量計,清洗節氣門。但車主在聽說了火花塞與流量計的價格后卻說先不換,看看有無維修的可能性。我們跟車主說,試試,但不保證能修好。基于熱膜式空氣流量計的工作原理,我們試著用化清劑去清洗空氣流量計,同時也順遍清洗了進氣壓力傳感器(圖36中,上為進氣壓力傳感器,下為空氣流量計),隨后用壓縮氣體吹干。注意:清洗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化清劑離進氣壓力傳感器/空氣流量計太近,用壓縮氣體吹干的時候也不可離進氣壓力傳感器/空氣流量計太近,否則,都有可能損壞它們。清洗節氣門的時候,我們一人踩下油門踏板,一人拿噴過化清劑的干凈的抹布在節氣門閥板附近擦拭。維修后,把車放到第二天早上,打火時無怠速不穩的現象,試車20千米過程中無加油無力故障現象,回來后用X431PRO檢測無故障碼存在,證實問題解決。

圖36 進氣壓力傳感器
故障排除:清洗節氣門、進氣壓力傳感器、空氣流量計,刪除故障碼后,故障解決。
故障總結:(1)此案例維修基于我們對車輛各系統的充分認識。在沒有專檢的情況下,憑著對各系統的了解,通過通用型解碼器看數據流進行分析、推斷,一步一步排除或者確認各部件、系統有無問題,在按客人不換件的要求下去維修故障,也解決了問題;(2)高檔車的數據流更為詳細,我們在維修的時候更要充分利用數據流的作用,故障診斷儀不應該僅僅是作為讀故障碼用。此車發動機電腦應該是主要采集空氣流量計的數據,進氣壓力傳感器數據為參考作用,故而產生了進氣壓力傳感器的修正量為-60hPa即6kPa(被修正較大的數據一般是參考而非主要采用數據)。
一輛永源2009年SUV,VIN為LZ0CC5W0992××××××,1.6L排量,4G18發動機,由于漏電故障進廠維修。

圖37 蓄電池測量結果

圖38 保險絲盒

圖39 實測漏電電流
故障診斷:客人自述此車停車到第二天無法啟動,蓄電池店說是漏電故障。據車主所述第二天打不著火,需搭電方可啟動,即確實為漏電導致。按一般原則,就先排除蓄電池故障,后拆除外加裝音響,拔繼電器、保險絲來確定故障。車來后,我們用專業蓄電池電子檢測儀檢查蓄電池,檢查結果,發現確實蓄電池沒問題(如圖37所示)。再把萬用表的表針用尼龍扎帶固定在蓄電池的正極(正極此時未斷開),經萬用表20A與正極導線連起來,鎖車20s后斷開正極接線,此時顯示電池為0.46A。漏電電流如此大,怪不得第二天無法啟動。拆下音響的正極電源線,漏電電流為0.46A不變。在發動機艙左側找到保險絲盒,按順序拔下各繼電器、保險絲,當拔到如圖38所示的10A保險時,電流變為0.35A;拔下如圖38所示的60A保險絲時,電流變為0,大的故障方面找到。正想著查看這兩個保險絲是起什么作用的,卻發現保險絲盒的蓋沒有了,即沒有了保險絲說明圖。在網上,試圖尋找該車的保險絲盒說明或維修手冊,但由于該車保有量太小,網上賣汽車資料的人均無此車資料。于是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去確定這個保險絲是什么線路的:先把10A保險絲拔了,發現無法著車;插上10A保險絲后再拔下60A保險絲,發現也無法著車。通過觀察單獨拔了10A保險絲時候,儀表背景燈不亮;單獨拔了60A保險絲的時候,車門開啟指示燈不亮且中控無法使用。初步確定了這兩個保險絲所控制的部件。結果,當班師傅診斷為空調面板、左前門鎖機故障。當班師傅報上說要換這兩個東西的時候,本人懷疑診斷有誤。因為至少鎖機出現漏電的案例很少聽說過。于是本人親自去再測量,先把左后門、右后門、尾門開了重新關上,再打開左右前門,并把左右前門的鎖機用螺絲刀按到“鎖”的位置(防止門開關未關引起誤診),實測漏電電流為0.10A左右(有時候跳到0.13A),不管把空調面板還是把左右前門鎖的插頭拔下,都是顯示0.11A(如圖39所示),而此類型車的電流應該為20mA(即0.02A)以下,在拔了所有的儀表臺的插頭(包括發動機電腦插頭)后,漏電電流依然為0.11A左右,相當于短路的地方電阻大約為130Ω。量取該線對地電阻為無窮大,再量取該線對該保險絲盒的其他線電阻,均為接近無窮大(實際約為11MΩ以上,可以認為是無窮大)。沒辦法,只能按最原始的方法,拆解線束去確定故障線路。斷開電源,拔下圖38紅框所示的10A保險絲,查到其經防火墻,通過電池架下方,一條進入儀表線束(這也是為什么拔了10A保險絲后儀表背景燈不亮),而另一條分支卻通向發動機艙。由于之前量取它對地的電阻為無窮大,只有接上電源后才漏電,只有類似傳感器與執行器的東西會漏電。順著這個思路,依次拔了進氣壓力傳感器插頭、氧傳感器插頭、怠速開關插頭……當拔到發電機的插頭時,漏電電流變為0,證實為發電機漏電。
故障解決:更換發電機后,量取鎖車時的漏電電流為0,第二天早上打火,強勁有力,證實問題解決。
故障總結:(1)此車為保有量極少的永源廠飛碟牌汽車,由于發動機艙保險絲盒的蓋(帶保險絲說明)丟失,在故障診斷方面有些難度,我們在充分利用邏輯與常用診斷思路的情況下,很快找到了故障所在。(2)在解決保有量少或者接觸少以及無資料的汽車維修的一般模式:①在診斷儀無此車型的情況下,故障碼診斷可以用電控系統與待維修車輛一樣車系的電控系統進入,本案例為博世M7電控系統,因而進入電控系統時可以直接選博世M7系統。②診斷漏電通常要把電流表的量程調到最大(一般萬用表為10A或者20A),先與其中一個電池的電極串聯在供電/回路總電路中;先把加裝的系統斷開供電試,再通過拔繼電器、保險絲、各用電器插頭以及啟動機、發電機的插頭或者線去診斷(注意:啟動機、發電機正極直接供電),但是如果我們檢測過程中要打開某個車門,一定要先用螺絲刀或者其他工具把門鎖扣上,模擬門鎖鎖閉的情形,若門開啟開關裝在車身上,還要把該插頭拔下,以免誤診,本案例開始就是由于開左前門檢測時沒有把門的門鎖手動鎖上導致誤診。③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要采用最基本的方法,拆開線束來看線的走向,也可以看線徑、線的顏色在下游的線束量取通斷去證實其對電源或者對地短路,以及傳感器、用電器內部短路。故障線路的某個保險絲或者繼電器拔掉后,去試對車輛的啟動、性能、功能等各方面是否有影響,從而大致判斷其屬于哪個系統的。④在診斷過程中適當利用邏輯與反邏輯,有時候能夠快速識別故障所在的系統及用電器類型——本案例在最初拔了圖38所示的10A保險絲后,儀表背景供電沒有初步判斷為該線進儀表,但在拔了儀表所有的插頭后漏電電流無減小,且從保險盒斷開后其對線束其他線、對地均無短路的情況,得出該線有分支且其故障部位為傳感器執行器類故障,使最終故障部分快速確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