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蘭,張俊敬,任文濤
(1.臨沂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臨沂276000;2.臨沂市水利局,山東臨沂276000;3.臨沂市園林局,山東臨沂276000)
臨沂市農村汪塘生態整治措施探討
盧立蘭1,張俊敬2,任文濤3
(1.臨沂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臨沂276000;2.臨沂市水利局,山東臨沂276000;3.臨沂市園林局,山東臨沂276000)
臨沂市農村汪塘在調蓄降水、灌溉養殖、凈化水質、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汪塘被侵占、被填埋、被污染現象日益嚴重,本文從生態治理的角度,分析了農村汪塘生態治理的基本原則及工程措施。
臨沂市;農村汪塘;生態整治
農村汪塘是農村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農村生態治理的重要載體,也是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對調蓄村居雨洪水,提高防洪除澇能力,增加農村灌溉用水水源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兼具凈化水質、美化環境、補充地下水、水產養殖、保持水土、滿足居民親水、戲水等功能,是農村重要水利工程。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土地紅線的嚴格管理以及土地價格的節節攀升,大量的城市、農村汪塘被侵占、被填埋、被污染,有些甚至成為農村的垃圾場,加上多年的淤積,無人管理,汪塘的水面面積逐步萎縮,蓄水量逐步減少,汪塘功能逐漸喪失。
臨沂市共有各類汪塘7 301座,總庫容1.84億m3,水面面積共4 060 hm2。從調查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侵占嚴重,汪塘面積大幅減減少。據調查,面積縮減的汪塘約占總數的90.55%,近10年面積平均縮減23%。二是淤積嚴重,進出水口堵塞,平均淤積達1.37 m。三是村民隨意傾倒垃圾,約有35%的農村汪塘成為天然垃圾場。四是水質污染嚴重,約有一半的汪塘水質都受到了污染。五是管理主體缺失,農村汪塘基本上處于“無管護主體,無管護制度,無管護人員,無管護經費”的四無狀態。對農村汪塘進行生態整治十分必要。
1)堅持系統規劃、全面治理。農村汪塘治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汪塘治理規劃和美麗鄉村治理規劃要同時進行,系統規劃。農村汪塘承載著美好的鄉村記憶,發揮著抗旱排澇、灌溉養殖、消防減災、凈化水體等多重功能,在規劃時應統籌考慮,不能使原有功能簡化弱化,在治理時要對應原有功能提出治理對策,因“塘”施策,全面治理,切合實際。
2)堅持自然和諧、生態優美。汪塘岸線應保持自然彎曲的形態,避免取直調直。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汪塘周圍栽上垂柳、迎春、連翹等植物,汪塘中間栽植蓮藕、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汪塘內放養蛙類、濾食性魚類等,形成“岸邊垂柳依依、塘中荷花爭艷、雨后蛙聲一片”的景觀。要把生態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尊重自然規律,強化生態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和鄉村自然風貌,滿足農村水環境、水生態的需要。
3)堅持綜合治理、突出特色。汪塘綜合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清淤擴容、生態固岸、親水設施打造、綠化美化及休閑設施、汪塘水系連通、水質凈化處理及生態修復等六個方面,只有通過系統整治,才能將汪塘原有的功能充分發揮。治理要突出特色,不可千塘一面,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和人文特點,結合地形地勢,因地制宜,因塘施策。在治理過程中,多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多考慮當地的風土人情,使治理的汪塘特色突出,匠心獨具,體現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各地不同風域的特色。要充分研究汪塘形成的歷史,挖掘名人典故、歷史傳說,通過擺放牌坊、古碾、古磨,栽植古樹等,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古樸民風,突出村莊靈氣。
4)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對農村汪塘進行治理保護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人們群眾的殷切期盼。在治理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要“接地氣”、“順民意”,盡量選擇方便群眾生產生活、調蓄降水作用明顯、灌溉效益顯著、景觀功能突出的汪塘進行治理。要充分考慮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習慣,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發動群眾獻計獻策,群眾需要什么樣的汪塘、喜歡什么樣的汪塘就建成什么樣的汪塘,要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治理效果的重要標準。
5)堅持全面統籌,示范引導。對農村汪塘進行全面摸底普查,登記造冊,備案管理,對汪塘面積、深度、庫容、侵占、污染、管理等情況進行詳細調查,指定管理責任人員,責任具體化、目標清晰化。要優先選取一批代表性的汪塘進行生態示范治理,要精心選取、精心設計、精心治理,達到“治一座汪塘、改一片生態、成一片景觀、促一方發展”的目的,要充分發揮生態示范汪塘的引領帶動作用,將好的經驗做法進行推廣復制,精心謀劃、合理布局,把汪塘治理成農村的“生態明珠”。
6)堅持質量第一、建管并重。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把工程質量放在首位,確保治理一座、達標一座。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明確管理單位和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職責和管理經費,制定切實可行的管護方案。落實責任制,分級、分部門負責,加強指導和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加強工程建后運行維護管理,保障工程良性運行,長期發揮效益。
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亮點工程帶動周邊,調動農戶、村莊參與治理汪塘積極性,進而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最終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汪塘生態治理主要內容包括清淤擴挖、生態固岸、親水設施、綠化美化及休閑設施、水系聯通、水質凈化設施及生態修復等工程。
1)清淤擴容工程。按照恢復、擴挖和新建三種類型,清除汪塘內及周邊淤積物、垃圾、違章建筑等,盡可能增加蓄水容積,增加蓄水能力,提升汪塘水質;采用環保型清淤處理方式,并做好污染淤泥的填埋或堆放,避免淤泥產生二次污染。
2)生態固岸工程。生態固岸應考慮安全、自然、生態、經濟、景觀等因素,在滿足岸坡穩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先選用生態護岸,保持汪塘自然形態。可以根據情況采用草皮護坡、灌木護坡、木樁護岸、仿木樁護岸、漂石護岸、干砌石護岸及格賓網護岸、生態袋護岸、連鎖塊式護岸及組合護岸等型式。
3)親水設施工程。根據地形和環境要求,設置親水臺階、棧道、平臺、噴泉、瀑布景觀等親水觀水設施,并結合實際需要布設汪塘進出口溢流堰、控制涵閘等水工建筑物。汪塘親水臺階及平臺體現親水性、實用性、安全性及景觀性,宜用當地石材、木材和仿自然景觀混凝土等材料。
4)綠化美化及休閑設施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對汪塘周邊進行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適當布置休閑廣場、石臺、石凳、步道、健身器材、修建涼亭等休閑健身娛樂設施。
5)水系連通工程。對村內溝道、村外排水溝進行清淤擴挖,保持暢通,使溝道內的水能順暢的排入汪塘,汪塘的水能通過排水溝順暢的排入村外河道。有條件的汪塘可以通過活水源進行補水,使農村汪塘死水變活水,實現“流水不腐”,改善水質。最終達到“溝渠通、汪塘清;活水源、功能全”的目的。
6)水質凈化設施及生態修復。汪塘進水口設置前置塘或沉淀池,以減少汪塘淤積。前置塘或沉淀池后設潛流濕地及表流濕地,對排入汪塘的水進行凈化處理。汪塘內栽植蓮藕、菖蒲、香蒲、鳶尾、蘆葦、水燭、水蔥、蘆竹、野燈心草、美人蕉、再力花等凈化水質的植物,并放入蛙類、濾食性魚類等,以實現水體自凈、并保持生物多樣性。
(責任編輯遲明春)
X832
B
1009-6159(2016)-09-0026-02
2016-05-22
盧立蘭(1963—),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