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偉
(濱州市海河管理局,山東濱州256616)
濱州市主城區河道物業化管理初探
劉景偉
(濱州市海河管理局,山東濱州256616)
通過對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傳統管理模式的分析和物業化管理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討,旨在通過創新機制,把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作為物業的一種形式,把物業化管理引入城區河道建設管理中,以擺脫重建輕管現象,實現“管養分離”,實現水利工程管理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
濱州市;城區河道;物業化管理
濱州市主城區內自南向北有新立河、秦皇河、秦臺河、張肖堂東干渠、濱南支溝、馬堡溝等河道穿越,東環河、西環河、南環河、北環河(統稱“四環河”)環繞主城區周邊;城區河道總長160 km;南北向河道通過節制閘、壩、涵等建筑物與“四環河”相聯通;另外,借助自然洼地或人工建造了70多個小型生態景觀湖、5座中型蓄水水庫以及攔蓄、調節水資源建設的多座涵、閘、橋、壩、泵站等附屬建筑物。濱州市委、市政府為建設“四環五海,生態濱州”新型城市,自2002年起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對主城區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初步形成秀水、綠脈、新城的格局。
1.1管理現狀
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量大、范圍廣。在2004年以前由于城市建設規模小、標準低,大部分水系工程僅發揮傳統的排澇、灌溉功能。由于多種因素制約,管理也是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由當時濱州市駐地濱城區水務部門統一管理,管理形式簡單、粗放。2005年以后,隨著濱州市城市建設的速度、規格、規模的快速全面提升,主城區水系工程建設愈發重要,水工程建設成為一個城市環境和外在形象的靈魂。濱州市政府提出在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設城市河道管理單位,專門負責城市河道水系工程的管理。按照市政府要求,市水利局成立了城區河道管理站,專門負責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管理。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資金投入渠道單一,資金數量嚴重不足。目前,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每年由財政預算撥付120萬元管理經費,而按照有關標準測算主城區河道維養經費每年近890萬元,財政撥付遠遠不足。
2)管理法律法規依據不足,制度不健全。濱州市主城區河道大多屬于小型河道,渠系化現象較突出,性質上有別于大中型防洪、排澇、灌溉河道(渠道)。由于主城區河道所處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其管理涉及城管執法、房地產開發、城鄉規劃、市政公用、環境保護、道路交通等多個有關部門,管理維養單純依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涉水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和辦法、規定還不足以使城區河道工程管理到位。由于沒有綜合性的可操作性強的行政法律法規和制度,城區河道管理力度小,管理水平較低。
3)管養一體,主體責任不明確。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由于管養一體,管理人員在管理上是“裁判員”,在維養方面是“運動員”,監督和實施主體界限不明,責任不清,不符合當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4)維養專業技能低,力量薄弱。為節省開支,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管理維修養護工作全部由河道管理人員承擔。由于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功能的擴大和提升,對工程管理養護的內容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水面保潔、河道周邊衛生環境清理等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閘、涵、壩等水系配套建筑物以及景觀、安全等工程設施維修養護更需要具有專業化水平的隊伍實施,整個城區水系工程管理養護仍不規范。
2.1物業化管理的必要性
濱州市主城區河道水系工程物業化管理是實現管養分離要求的具體舉措。國務院辦公廳2002年9月17日轉發國務院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時指出:“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精簡管理機構,提高養護水平,降低運行成本”之后,各省、市、縣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水利工程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時,都對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2011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區分水利工程性質,分類進行改革,建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運行長效機制”。所以,實行物業化管理實際就是實行管養分離的具體方式和措施。
2.2物業化管理的可行性
濱州市主城區水系工程位置固定,河道功能明確,管理服務內容具有社會公益性和共享性,符合物業服務公共性和綜合性特點。城區河道所有者(即業主)是國家,受益主體是社會公眾,由業主對河道工程受益主體服務需求進行統一,然后在物業管理合同中明確,更容易對物業服務進行客觀評價和認定。由于主城區河道水系景觀、生態功能占比較大,所以對水面保潔、水生態環境、景觀娛樂設施工程、水周邊衛生環境的及時檢查、維修、養護和清理成為水工程物業服務的重要內容,這一點對管理精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符合物業管理服務的及時性和無形性特點,同時水系工程管理維養也具有連續性和長期性。基于以上特點,主城區水系工程管理維養同時具有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特征,完全符合物業管理的特征。
3.1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跟進,協同發展
濱州市主城區水系工程屬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受益方是社會公眾,即利益共享。同時,濱州市城區河道水系工程以發揮社會、生態效益為主,經濟效益欠缺。所以,工程管養以政府宏觀調控為主,市場機制跟進,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兩手協同發力。管理維養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健全公共財政投入穩定機制,以政府購買物業服務形式確定公共投入資金。同時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或民間投資人以出售服務或投資入股形式參與水系工程管理維養,實現政府和社會市場在水利工程管理維養方面投融資的有機結合,確保資金投入。
3.2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維養體制機制和制度
濱州市主城區水系工程物業化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要遵循水利部門既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又要參照執行物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條例、實施細則等。鑒于城區河道水系工程涉及范圍的廣泛性,應該由政府主導建立河道管養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針對性強的城區河道水系物業管理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確保水利物業化管理實施順暢。
濱州市主城區水系工程物業化管理是一個新生事物,是將城區水生態環境改善及其良性運轉經營物業管理的新模式,在實際運用中務必做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并重,確保實現城區河道管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
[1]邊朝輝.精細化管理在深圳市河道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2013,05.
[2]溫州市政府.溫州市水利工程物業管理暫行辦法.溫水政發[2013]318號.
(責任編輯鄭繼勝)
TV85
B
1009-6159(2016)-09-0028-02
2016-05-06
劉景偉(1969—),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