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瀛寰
摘 要:本文研究了我國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利用1982 -2011年期間的經濟發展數據,以及商品貿易開放度、服務貿易開放度、直接投資開放度、證券投資開放度、其他投資開放度等衡量我國對外開放度的一系列指標,利用SA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取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等數據分析方法,從多個角度來研究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的結論是經濟增長與對外開發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貿易和金融的開放對經濟增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降低關稅在一定范圍內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促進經濟增長。
關鍵詞:對外開放度;經濟增長;因子分析;多元回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7.221
1 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GDP上升迅猛(表1)。198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0202.2億元,到2012年,十月份一個月的總量已經超過了這個數目,這樣的增長成績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30多年的快速發展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了可能。
對外開放是否對中國GDP迅猛提升有重大的影響?從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現實比較,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全是經濟開放的國家,而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一直是專家和學者熱議的問題。因此,研究我國對外開放度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有著極其積極的意義:
(1)了解對外開放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與有利條件,有助于制約我國經濟的全面振興和協調發展;
(2)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較全面地編制出一個衡量我國對外開放的指標體系,為以后我國對外開放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論參考;
(3)分析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了解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對于擴大對外貿易,優化貿易結構,提高外資的規模和質量水平,促進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具有深遠的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衡量指標的選取
選用度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的評估和衡量指標,應當以該國的市場開放程度、經濟發展階段和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為依據。本文選擇五個一級指標:貿易開放度、金融開放度、投資開放度、旅游開放度以及實際關稅率,二級指標詳見表2.1。經濟發展的指標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
數據來源于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統計數據的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和中國經濟信息網,以及《中國2012年統計年鑒》。
2.2 研究方法
首先選用了因子分析法得出一個綜合指標來研究我國的對外開放度,繼而得到各年度的對外開放度綜合得分。然后比較各年度的對外開放度綜合得分與GDP的序列圖,直觀的反映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度之間的關系。接著用多元回歸的統計方法分析了GDP與開放度各指標之間的定量關系,同時用廣義差分法對存在自相關的回歸模型進行修整,得到回歸模型。數據分析在軟件SAS9.0和EViews6.0下進行。
3 實證研究
3.1 因子分析
首先對數據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到KMO值為0.819,Bartlett的P值<0.05,表明這8個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利用SAS9.1軟件采用FACTOR過程進行因子分析,估計提取公共因子的方法為主成分法。
根據主成分法可以取兩個公共因子,這兩個公共因子的方差累積貢獻率達到93%。為了較好地解釋每個公共因子的含義,接著對因子載荷陣進行旋轉,輸出3.1顯示的是旋轉后的因子載荷陣。把兩個公共因子分別記為F1和F2,其中商品貿易開放度、服務貿易開放度、旅游開放度在F1上有較大的載荷,故可以把F1稱為服務貿易開放度因子;直接投資開放度、投資開放度、證券投資開放度、實際關稅率在因子F2上有較大的載荷,故可以把F2稱為金融開放度因子。
為了得到1982-2011每年的對外開放度,需要計算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系數見輸出3.2。因子得分函數如下:
2個公因子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度的總體水平,按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的權重計算綜合統計量:
根據SAS9.1計算出的因子得分,計算出開放度的綜合得分,作出序列圖,同時作出GDP的序列圖,具體見圖3.1。
從上圖的增勢來看,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從1982年到2011年整體呈遞增趨勢,尤其是從1998年以后對外開放度的綜合衡量指標上升趨勢更為顯著。從折線圖中可以看出,自改革開放政策執行以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開放度水平較為緩慢,改革開放后期開放的發展程度較快,到了2008年折線有明顯的回落,那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出口和產業經濟發展產生了影響,中國的外需下降了,因而就影響到了我國的經濟開放發展。從圖3.1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度的趨勢是基本一致的。我國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經濟的增長速度越快。
3.2 回歸分析
從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為了進一步探究我國經濟增長與開放經濟下的幾個指標之間的定量關系,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本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我國經濟增長,為記號簡便,用Y表示。通過觀察Y與X1、X2、X3、X4、X5、X6、X7、X8 之間的關系圖,可以考慮將模型設定為:
ln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β6X6t+β7X7t+β8X8t+μt
利用EViews軟件對lnY與X1、X2、X3、X4、X5、X6、X7、X8等 指標進行OLS逐步回歸,得到輸出結果如輸出3.3所示。
從而得到多元回歸方程:
(3.1)
并根據輸出3.3的結果知,回歸方程(3.1)是顯著的(P <0.0001),R2等于0.963。
得到多元回歸方程后,用殘差平方和來衡量回歸方程對樣本的擬合情況。以殘差平方e2i對因變量lny來繪制殘差圖(圖3.2),直觀上看分析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從殘差圖中大致可以看出e2i對因變量lny的變動呈增大的趨勢,說明模型可能存在自相關性。進一步根據DW檢驗,驗證模型中確實存在正自相關性。
為解決自相關問題,選用廣義差分法。由于隨機誤差項是不可觀測的,通常假定隨機誤差項為一階自回歸形式,使用et進行滯后一期的自回歸,使用EViews得到回歸方程:
由et的一階自回歸模型可知,自相關系數的估計=0.402,對原模型進行廣義差分。
可得廣義差分模型:
lny*t=5.8206+0.28996X*2t+0.2498X*4t-0.0977X*8t (3.2)
其中lny*t=lnyt-0.402lnyt-1 ,X*2t=X2t-0.402X2,t-1,X*4t=X4t-0.402X4,t-1,X*8t=X8t-0.402X8,t-1
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01)R2=0.9081。并且根據D-W檢驗,模型(3.2)中已無自相關性。
根據差分方程式有
帶入到(3.2)式中,得到最終的回歸模型為
lnyt=9.7334+0.28996X2t+0.2498X4t-0.0977X8t (3.3)
由回歸模型(3.3)可知,服務貿易開放度每增加一個單位,GDP對數的增量就增加0.28996,證券投資開放度每增加1個單位,GDP對數的增量就增加0.2498,而實際關稅率每增加一個單位,GDP對數就會相應減少0.0977。
4 小結
由多元回歸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開放經濟市場下,服務貿易開放度、證券投資開放度、實際關稅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較為顯著的影響。服務進出口總額和證券投資總額對經濟增長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即服務貿易的增長態勢和我國在對外金融資產中的證券投資額的增加是有利于推動我國對外經濟的增長的;而實際關稅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呈現出一定的負相關關系,降低關稅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服務貿易開放度、證券投資開放度分別作為貿易開放度和金融開放度的二級指標,對我國GDP有顯著的正相關影響,間接說明我國的貿易開放程度和金融開放程度對我國GDP的增長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綜合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因素分析,對于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提出以下建議:
(1)服務貿易方面。在原有經濟環境和制度基礎條件下,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的規模擴大和結構提升,加快調整進出口貿易結構,走發展質、集約化、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下轉第82頁)
(上接第254頁)
(2)金融投資方面。改進金融監管,加強監管機構間的協調配合,加強與國際和地區金融合作交流,不斷吸收先進的金融技術或經驗,順應國際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常健.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R].第六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2008.
[2]王長風.中國離小康社會有多遠[N].中國財經新聞,2012(11).
[3]王藝璇.我國地區經濟增長與對外開放程度的關系分析——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思想戰線,2011(S1).
[4]朱國艷.我國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7(05).
[5]白雪梅,趙松山.我國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9(11):73-75
[6]張為付,朱志剛.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國1985-2004數據驗證[J].全國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會議暨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論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