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琳
(浙江省臺州市洪家中學,浙江臺州 318015)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百姓和社會對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高。“辦老百姓滿意的學校”成為辦學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在對校園建設的審視和思考中我們發現,一些傳統的辦學思想已無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特別是新課程背景下對學校管理體制、特色化課程、師資隊伍的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培育、校園人文環境等建設方面提出了挑戰。如何在教育改革深入的當下有效調整學校的辦學思路,促進學校和諧、有序發展,成為學校發展思考的重點。
和諧,是一個富有詩意并帶有愉悅感情色彩的詞匯。校園是師生共同生活學習工作成長的家園。和諧校園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的和諧,教育環境的和諧,教師間、學生間、師生間關系的和諧,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
洪家中學創辦于1956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人文底蘊。洪家中學從奠基新建時的方正實用的美麗,到花草樹木欣欣向榮的美麗,再到校園設施的現代化美麗,一直在校園文化的傳承中溫潤著一代又一代洪中人的心靈。在美麗校園的建設中,洪家中學也由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發展成為一所教學設施一流、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品質薈萃的現代化省級特色示范學校。近年來,學校以美麗校園建設為重點,推進校園整體和諧、健康發展。
美麗校園建設強調的是對學校包括教育教學設施、花草樹木、學校整體布局等硬件環境和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學生隊伍、課程建設、文化理念等軟件環境的設計與搭建,軟硬件環境的有機結合與協調促進了學校整體和諧的建設與發展。
洪家中學一直致力于探索學校發展的個性化管理模式,不斷提出一些新的改革舉措。從傳統科層管理階段到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從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引進到扁平式管理,這些制度改革推動了洪家中學的發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源自企業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以監控為主要的管理手段,剛性有余、柔性不足,企業味有余、教育味不足。扁平式管理雖然調動和挖掘了年級組這一基層組織的積極性和潛能,但是對于協調年級組之間的關系,對于教師個體發展與組織發展的共同促進考慮得不夠充分。單一的結構工資制,強化了“看錢辦事”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加劇了他們之間的惡性競爭,降低了教師的幸福指數等。
我們對學校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深刻的優劣剖析,同時為了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夠感受自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變化,都能夠感受自己追求目標的努力過程,體驗追求過程取得進步的“成就感”,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給每一位學生以無限的發展空間,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學校探索并制定了“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凸顯人本的思想特點,崇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激發和激勵每一位師生朝著更為優秀的方向發展。“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四個鮮明特征:
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強調尊重人,依靠人,一切管理為了塑造人的追求目標。要真正實現“和諧”校園人文環境,必須在學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中更加關注人的主體性作用。不僅關注師生在教與學環境上的物質需求,還要關注如何去實現師生的精神追求。
“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將個體發展與團隊的整體發展相結合。在教師發展層面上,不僅關注年輕教師的規劃發展,而且充分發揮教學骨干的引領作用。在學生層面上,在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良好個性特長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團體的協作發展。
“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是一種關注動態過程的管理模式。它不僅注重對教師教學行為、教學手段的監督,也注重對教師中期評價和終期評價的結合。對于學生來說則規避了以往簡單的以成績論英雄的現象,更多側重于每位學生的成長,激勵每一位學生,使其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任何一種管理機制,除了對當下的組織運行進行有效管理評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進行持續性的激勵。“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不僅讓師生關注近期發展區域”,更多的還讓師生關注“遠期發展區域”,在師生不斷完成目標和目標再設定中實現持續激勵作用。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指導思想是:堅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學校特色、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的原則,加快選修課程建設,轉變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教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促進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實現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個性的發展。
我校有著60余年的辦學歷史。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成長和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我們將中學生領導力的培養作為學校育人特色。中學生領導力不能完全理解為精英或領袖獨有的能力,這種領導力應該是所有中學生培養的一個基本目標。領導力的培養,既要培養各行各業的基礎建設者和專門技術人才,又應該為各個層面培養杰出人才、骨干精英和領袖人物,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校在不斷提升每個學生基本素質的同時,使每一個中學生都具備自我領導、自我提升的能力。學校的領導力課程主要包含三大方面:
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的類別、特性及發展趨向等,為學生自我職業的選擇提供認識基礎,引導學生建立職業規劃意識,并激勵學生對自我職業建立初步規劃,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等。
根據學校具體的人才發展要求,將知識拓展類、職業技能類、興趣特長類和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劃分為人際溝通課程、活動體驗課程、組織能力課程。如開設《禮儀》《商務英語口譯》《我的軍旅生活》《道德觀察》《模擬聯合國》等。
根據學校的文化精神內涵將學校德育活動課程化,主要分為“正氣篇”“志氣篇”“硬氣篇”“大氣篇”四個篇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立德樹人的理念貫穿于課程內容,使學生在課程教學和活動實踐中得到成長和提升。如開設《誠信與法制教育》《學生干部培養》《成長心連心與野外拓展》《社團活動》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因此,注重教師隊伍業務素養的提升就顯得至關重要。近年來,學校不斷創新師資隊伍的培養方式,積極搭建各種平臺,使教師在學科育人水平和個人文化修養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邀請省內外專家或名師來校講座,吸收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組織學科教研組到省內名校進行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拓寬教師教學視野,創設更好的教學研究氛圍。
為了不斷提升我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磨煉過硬的課堂教學基本功,在全校開展一線教師模擬上課活動。通過活動,教師之間開展相互討論,進一步理解如何做好有效備課,也使一部分年輕老師脫穎而出。
注重骨干培養,進行分層發展。在名師培養上,主要是注重他們在教科研方面的作用,突出他們對組內乃至校內教師的引導、示范作用;在教壇新秀的培養上,注重量身定做,爭取打造一位成就一位;在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的培養上,主要是跟隨名師隨堂聽課和做教科研,爭取突破。
組織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區課堂教學比賽、省區教學大比賽、省市區精品課評比、錄像課評比、區微課程比賽、區精品課例評比等活動,通過比賽促使老師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學指導意見和教材,促進教師自身業務素質不斷提高。這些活動既為學校贏得了榮譽,也對廣大教師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浙江省省委書記夏寶龍在全省育人工作座談會上講到:中小學育人是打基礎的工作,是培育未來、創造未來的工作。要把育人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靈魂……使每一個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有個性的發展。
目前在中小學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重學科教學輕德育教育,重形式展現輕內涵滲透的現象,認為德育工作就是學校的事不關家長的事、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不關科任教師的事等錯誤觀念也大量存在。
近年來,洪家中學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傳承創新校園文化為切入口,以“生活簡單化、學習刻苦化、精神高雅化” “情趣高雅、舉止優雅、談吐儒雅”的“三化三雅”為教育格言,實施陽光德育的育人方略,努力營造“健康、陽光、和諧、發展”的德育氛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提升德育隊伍管理能力,健全德育工作管理體制,構建陽光德育校本課程,促進教師心態平和、智慧豐富、交往和諧、專業博深,促進學生昂揚自信、青春活潑、積極向上、儒雅文明、全面發展,通過系列活動豐富學校德育內涵。
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等,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為展示學生優異的才華和學生成長的正能量,舉辦首屆校園好聲音,并評選出校園十佳歌手、潛力歌手。為展示班集體良好的藝術修養和精神風貌,舉行紅五月大合唱活動。
為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積極開展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藝、相互啟迪為目標的社團活動。
努力打造以感恩、責任感為主體的畢業典禮和十八歲成人儀式,促進學生感恩、敢于擔當,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走進軍營,讓學生切身感受軍人嚴肅的紀律,培養堅韌不屈、吃苦耐勞的毅力以及衛國的情懷。走進自然,讓學生尋找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學校在整體環境建設中注重分層搭配建設,既營造局部自我的特色,又形成整體的有機結合,積極促使部分與整體相互映襯、互為補充。
學校綠化建設形成喬、灌、花、草立體組合,以常綠植物為主,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一種優雅的綠化格調。學校人文環境建設中積極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從石雕文化的營造到墻壁文化的書寫,從體育人文到休閑人文,無不處處體現著校園的人文美。教育家顧明遠先生題寫的“開拓進取、追求卓越”八個字,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我們為之前行的標尺。“為每一位學生創造自主發展的無限空間”的辦學宗旨,激勵著每一位洪中學子在求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努力營造“我是洪中人,洪中就是我的家”的家園意識,讓師生真正成為校園的主人,提升師生在學校工作學習的幸福指數。
在教學場所中形成了標準化教室、理化生數字化實驗室、教學活動中心等現代化教學空間,強有力地助推了學校現代化教育的進程;形成了陶藝室、花藝室、組培室、創新實驗室等特色化教室,為學校特色化教學實施提供有力保障。積極構建師生美麗的生活空間,從體育館到燈光球場,從體育公園到休閑吧,從后花園到師生餐廳,促使師生在運動的空間中感受生活的激情,在休閑的空間里享受生活的寧靜,在溫馨的空間里品味生活的甜美。
洪家中學走過了60余年的風雨歷程,有過坎坷,有過輝煌,但是我們對于美麗校園的追求,對和諧校園的向往一直沒有動搖,校園的變遷、制度的革新、人文的集聚,促使學校的文化積淀越來越濃厚,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陳志明.普通高中紅黃藍績效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馬旭東.論和諧宿舍建設與和諧校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