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茹,張 榮,王凌霞,馬軍紅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 054000)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一帥也。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關鍵。教師必須在社會的要求下,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更加完善的專業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如何統率學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的人,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立場和態度等也尤為重要。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希望的社會重任,扮演著社會巨輪航行的重要角色。它既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美麗不衰的話題,這是因為教師職業道德具有永恒性、時代性,時代不斷地賦予它新的內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教育是一種培育人的活動,有著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責任。不負責任的老師不僅有損為人師表的形象,而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形成一種嚴重的誤導。因此,要貫徹“以人為本”,責任為先,著力提高師德內涵,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傳統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承擔起育人為英的社會責任。貫徹“以人為本”就是要全面地關心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質。追求學生的自然性、社會性和持續性的均衡發展。因此,在師德建設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教師在自身的道德方面必須以社會的楷模為標準,嚴格地要求自己。這既是對教師職業整體而言的高要求,也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體現。我們一直談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叭祟愳`魂的工程師”是師德的上線。但就整個社會來看,大多數教師能夠達到的實際水平而言,師德參差不齊。那么什么是師德的底線呢?底線就是事業心和責任心——良心。作為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構筑教育事業的大廈中,甘為一片瓦,甘為一塊磚;可以沒有篤定的信仰,但一定要有愿意為之付出的信念。良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新時期仍有很高的道德教育價值,以此為教師道德的底線是恰當的。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我國目前教師教育改革的前進方向?;A知識技能與道德素質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兩者不可分割。知識技能是教師道德素質的基礎,教師道德素質是知識技能更高的體現。教師不僅要注重師德修養的提高,還要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多方面能力。把自身的知識技能與素質運用到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知識技能和師德修養中充分挖掘教師的職業價值。
在過去的教師專業道德要求上,我們更多的強調統一性,卻忽視了差異性;強調一致性,而忽視了層次性。這也是現在造成師德效果不佳、參差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的不同都會造成教師的認知不同。因此,我們一方面必須著力提高教師教育的職業境界,全面加強師德見識;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體現基礎性、層次性。協調統一廣泛性和先進性,推向更高的層次,尤其是對那些優秀的教師應該提出更高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從而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當道德義務和道德價值在受到外界支配,而與本體的意向無關時,這屬于他律時期的道德,這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階段。自律是他律的升華,是個體成熟的表現。一切師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師的道德人格,而高尚的道德往往都是靠嚴于律己來實現的。因此,在師德修養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他律,還要強調自律,積極地倡導教師自覺踐行師德規范,這是師德建設的最終目的。
[1]王海濤,江洪軍.淺析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2009(03):106.
[2]陳小虎.論師德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05):107.
[3]劉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企業家天地,2009(05):123.
[4]]梁樑.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J].甘肅教育,2010(3):37-38.
[5]袁誠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