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四川省古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探究古建筑設計中的文脈思想
劉 濤
(四川省古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中的文脈思想就是建筑反映了建筑所處歷史的物質水平和人們對文化的追求,在建筑方式上表現為強調個體建筑是整體建筑的一部分,個體建筑環境是建筑整體所處環境的一部分。在建筑的過程中注重建筑之間的關聯,在橫向上與相鄰建筑在建筑技術上保持一致,在縱向上與整體建筑在文化上保持前后呼應,使不同時期的建筑在視覺、心理、環境上具有一定的連續性。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的建筑行業開始背離文脈思想,在建筑過程中進程隔斷歷史文脈,造成我國的現代建筑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現象。很多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更是破壞了地區原有的建筑文脈,給我國文脈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危機。探究古建筑設計中的文脈思想,從中找到把建筑文脈擴展到城市文脈的科學的建筑方法,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脈思想;文脈表現;建立文脈
文脈是建筑物對時代文化的反映,也是時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尊重文脈的觀點進行建筑創作是建筑行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文化發展的要求。根據建筑文脈對建筑的要求,應該和諧的依靠原有的自然環境開展,融入到原有的自然環境中去,而不是粗暴的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我國現代化的城市建筑大多沒有遵照建筑文脈的要求,沒有在建筑的過程中與自然環境相結合,有些建筑甚至在建筑的時候為了滿足建筑物本身不合理的需求,故意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肆意改造原有的自然環境。當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當中開始認識到文脈的重要性。
文脈一詞并不是源于建筑行業,而是來源于語言學的定義,后來文脈被引入建筑行業就形成了建筑中的文脈思想。文脈雖然起源于文化,又和文化不同,兩者是一對差異的概念,又有著緊密的聯系。文脈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其詞語含義要低于文化,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把理解成一種文化關系詞語,也可以把文脈理解成文化過程,是文化發展的一種具體化表現,對文脈的研究實質上是對文化發展過程的研究,對古建筑中的文脈思想探究實質上就是探究古建筑對文化的表達。文脈的建筑理念是在現代社會傳入我國的,對我國建筑理論的改革和建筑設計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我國在對建筑和環境的關系上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國古建筑中雖然沒有文脈思想理論的指導,但是在建筑理念上一直保持與環境的相協調,在建筑設計上講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深合文脈思想的要求。
1.顯性表現
文脈的顯性表現是指通過觀察就能看見建筑物表現的文脈因素,主要指建筑物附近的自然環境、建成環境和建筑符號。文脈附近的自然環境是指建筑附近的自然地理、天文氣象、地質水質等自然條件是文脈顯性表現的第一要素,是建筑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的建筑講究天人合一,在最適合的地點建造建筑,不對建筑附近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使建筑能夠襯托自然的美景,使自然環境能夠提升建筑本身的意境。建成環境是指建筑物建成之后的整體的表現,理所當然的是建筑物文脈顯性表現的一種,古代的建筑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而建,通過建成環境就能清晰的看出建筑所代表的人們需求。在所有的顯性表現上,建筑符號對文脈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最為深刻。建筑符號能夠彰顯建筑師的建筑風格,在建筑技術的影響下建筑符號傳遞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影響和制約著文脈關系。
2.隱性表現
隱性表現是文脈的隱藏秩序,是不能夠被人們直接觀察到卻深刻影響著文脈構成的重要要素。文脈的隱性表現主要有社會文化和人們的心理行為構成。社會文化是人們的生活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域,人類社會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人們的行為遵循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生活方式表現在建筑上就形成了文脈在表現人們生活價值觀上的符號體系,對文脈的發展延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文化在影響人的行為是時候是通過影響人的行為來實現的。人們不同的行為反應著人們生活的不同的文化氛圍和在相同或者不同的文化氛圍里人們心理受文化的不同影響。人們各不相同的心理行為導致在建筑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風格,影響著文脈向著多元化發展。
建筑和建筑群在建設完成之后,就有了特定的形式,不會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更出現變動。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有的建筑或者建筑群會慢慢喪失其原有的功能或者會慢慢滿足不了人們對建筑的要求,這個時候如何處理這些建筑和建筑群就會成為人們所要考慮的問題。輕易的把原來的建筑和建筑群推到重建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那么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建筑和建筑群進行新建或者擴建就成為了人們的選擇。在新建或者擴建的過程中不能夠潦草了事,要處理好新舊建筑的關系,注意建立文脈。
1.新舊一致
新舊一致就是對原來的建筑設計不做改動,按照原來的建筑設計進行新建或者擴建。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在原有建筑和新建之后的建筑之間協調一致。當然要做到新舊保持一致也是困難的,因為原有的建筑已經不能繼續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要,根據原有設計新建的建筑業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并且新建或者擴建的部分應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自己的時代性,這就要求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在形體上有一定的差別。而且我國在文物保護的觀念上也不要求照搬原有建筑。梁思成先生對隆興寺建筑保護提出的不要“涂脂抹粉”,要“輸血打針”就是強調在文物保護中要注意歷史的環境和風格。在對古代文物建筑上只有不拘一格根據其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才能使各時期的歷史信息融為一體,保存文物建筑的環境、氛圍和格調,使文物建筑的文脈意蘊永久。
2.從其他方面取得與原有建筑的協調
在對原有建筑和建筑群的新建或者擴建上不要求與原建筑字造型上保持一致,而是根據新的設計方案進行新建或者擴建,在建筑風格、氣勢等方面實現與原有建筑的協調。這種新建擴建方式是現代常用的方式,被中外大多數建筑師接受和認可,在實踐上得到過巨大的成功。這種建筑方式要求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對原有建筑周圍的環境做縝密的分析,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原有建筑的外在造型能夠準確的把握,否則就會使新建筑建成之后與原有建筑的風格、氣勢等方面出現格格不入的情況。
結語:文脈思想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對于我國建筑文物的保護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要遵循文脈思想,在建筑中建立好現代化的文脈體系,做好對古建筑文脈的承襲,使我國建筑中的文脈發展具有連續性。
[1]宋奇亮.淺談古建筑設計中的文脈思想[J] . 科學之友,2011(5):146-147.
[2]鄭品秀.地標景觀建筑設計中城市文脈傳承的運用方法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5(46):67-68.
[3]徐大偉,滕長禧 . 論中國古建筑元素在當代建筑領域中的應用[J] . 科技風,2009(10):233.
[4]劉強,張軍杰,張楊 . 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J] .華中建筑,2012(2):12-14.
TU7
B
1007-6344(2016)07-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