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民
(四川昊通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如何解決路面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研究
汪宏民
(四川昊通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我國較為注重對于硬件的引進,并且我國鐵路部門也從國外進口了大量的筑路設備及鋪設路面使用的瀝青,但是卻忽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這一關鍵。我國較為看中自己的研發成果,并以我國的技術為核心,但是這種方式使得人們會盲目的排外,從而忽視了學習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路面結構設計;路面結構存在問題
我國較為典型的路面結構設計就是瀝青路面,這種路面設計與國外的做法完全不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通常使用柔韌性幾號的集成瀝青路面與全厚樣式的路面作為道路建設的主要結構,但是我國路面建設結構一直使用半剛性瀝青路面,并且沒有其他的路面結構被使用。國際對于瀝青路面的標準主要是瀝青層之間的彎拉與集成的模量,但是我國只是看重路面彎沉,沒有考慮其他影響道路使用的因素。我國路面結構設計中有許多與國際標準不相同,但是這些不同部分在我國被認為是較為先進的結構技術。
我國修建了很多的高速路,在修建時期,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國際路面結構的標準,使用瀝青混合材料建筑的。并且一些高速路的建設中也采用了國外一些優秀的道路結構,這些道路的使用情況基本良好,并且公路的管理使用了動態質量管理的方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公路成為了我國質量較好的高速路。之后,由于我國強調自主研發,公路結構通常使用國內經常使用的結構,這些結構沒有跟著時代的發展而得到改進,另外監理的素質也開始下降,從而導致公路的質量得不到較好的保證。我國的公路建設施工時期,也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豆腐在工程較多,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公路也沒有充分的發揮出自身應該帶給社會的效益。
我國是第一個使用彈性結構建設公路的國家,這種結構在國際中是較為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國只有先進的技術缺乏充分的建設參數與相關材料,因此建設的公路不具備良好的實用性。我國在設計公路結構時,由于沒有充足的資料作為參考,因此建設參數一般只是根據設計人員的經驗而得到的,但是設計人員往往沒有考慮工程的不同參數也是跟著變化的。 在這樣的設計情況下,設計出的路面結構只是一個個無用的數據,并且我國的所用瀝青路面的蠶食幾乎相同,由此可見我國的路面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需要去改變。
我國的瀝青路面已經成為了我國公路的大患。交通能夠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交通是作為公共服務的一個部門。進入二十一世紀依賴,我國應該不斷的改變與完善路面結構設計,從而給國家與人們交上一份優良的路面結構設計。設計人員應該重視路面結構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外表美觀,更要注重的是使用方面。路面結構的設計不僅與交通恒業的形象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且交通行業需要為國家的經濟承擔起較大的責任。我國的交通行業的發言人曾說過質量是工程繼續發展的關鍵,也是這個行業的生命。如果我國的公路港建設幾年就需要大面積的整修,我們的交通行業將會遭受到嚴重的信譽危機。目前,我國的許多公路也面臨著大面積的修整,這種修正幾乎與重現建設一樣,對交通與社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這也便成了各個地區交通部門的最為頭疼的事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相關部門應該好好的自我反省與思考。
交通部為了設計出更好地路面結構,也開始研究怎樣有效地預防高速路的病害問題,深入的分析了瀝青公路早期受到損壞的原因,并認真的研究了應該采取何種措施。路面在剛投入使用的過程中通常有兩種類的損壞。第一種是路面在建設完成之后,投入使用三年左右,路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車轍與水損壞從而使得路面出現嚴重的問題。存在這些問題不僅是施工質量存在問題,后期的路面維護與檢修機制也存在著問題。這樣的工程如果及時的維修或者把損壞的重新建設在短時間內路面的使用性能還是相當的穩定。此路面出現損壞還可能時由于早期建設材料不合格、壓實工作沒有做到位、排水的設計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道路結構的設計一般是有重量限制的,公路再投入使用時超載的車輛也會造成路面的損壞,使得路面出現基礎層的開裂與路面的離析,從而造成路面不能夠較好的排放雨水,雨水就會沿著路面的縫隙從路基中排走。有時候瀝青公路與基層之間存在著斷接的情況,使得路面出現較大的裂縫,這會使得路面出現坑槽,這些坑槽會讓公路遭受到嚴重的水損壞,如果不及時的維修,公路的運行狀況就很難把握,從而公路會在短時間內大面積的受到損壞。有的公路中有一段上坡的路段,這種路段在高溫的情況下會無法抵抗住重載車輛從而出現較大的變形。另一種問題是公路使用年限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年限,國際上公路一般使用在二十年以上,但那是我國的瀝青公路使用十年時就得重新進行修整。這種修整不僅僅是維修瀝青,還要對公路的基層進行修整。這種修整的成本較高,并且對社會的影響較大。公路存在著使用年限短與耐用性差使得交通部門十分的憂慮。我國的很多的公路出現問題或者超過設計的使用年限,即使路面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壞,但是我國的交通部門也只是反反復復的維修,從而讓公路一直處于使用狀態。通過分析公路發生損壞的原因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路面損壞都是由于路面出現老化而導致的。
我國的公路結構設計中存著大量的問題,通過分析瀝青公路,很多人認為我國公路存在的問題與使用半剛性路面結構存在的緊密的關系,這種結構可能是致使公路使用年限不足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我國的道路專家曾指出我國的路面結構設計千篇一律,大都是照搬照抄,沒有具有靈活性,也沒有與實際情況較好的聯系在一起。因此,交通部門應該引進國外先進的科研成果與先進技術,科研成果是人類最為寶貴的知識,也是實踐的總結,因此我國的路面結構設計必要借鑒一切先進的科研成果。在路面結構設計中國內與國外存在著大量的共性,比如說管理方法、設計方法與施工技術等方面。由于發達國家研究實踐比我國要早,因此積累的經驗也比我國要多,由于很多的路面結構設計技術都是屬于政府的管轄,沒有得到知識產權的保障,因此我國的交通部門應該把引進先進技術作為發函公路建設的重要手段與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解決我國瀝青路面結構問題,我國的交通人員應該把眼界放寬。國際上的公路結構大部分使用的是全厚樣式或者柔韌性的瀝青路面,但是我國路面設計人員卻對于這種概念一直處于混淆的狀態。因此,相關人員應該重視這種問題,要重視分析與研究瀝青路面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的方法改變目前我國公路存在的問題,改善我國公路使用年限短的問題,不斷的優化路面結構,讓公路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總結:綜合上述可以得到瀝青公路常見的路面結構多種多樣。由于我國的國情,我國的路面結構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出現較大的改變。因此我國的交通部門與公路設計人員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引進較好的路面設計結構。我國對于半剛性路面結構設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這種結構的優點,應該把先進的技術融入撿來,可以再半剛性路面中使用碎石作為過渡層,從而有利于路面的排水,較少積水對于路面的破壞。我國的交通部門應該看到自身的優點與缺點,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并積極地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與成功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我國道路路面建設的設計方案,完善路面施工技術,分析路面結構的優缺點,從而做到揚長避短,保證公路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的防止公路出現損壞。
[1]陳志 淺析路面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建筑,2014:45-47
[2]郭德志 路面結構設計的優化方案 中國道路,2015:67-70
[3]陳誠 路面設計應該注意的問題 中國科技,2014:34-35
TU7
B
1007-6344(2016)07-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