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利
(甘肅省莊浪縣良邑鄉人民政府 甘肅省莊浪縣 744600)
新時期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研究
陳云利
(甘肅省莊浪縣良邑鄉人民政府 甘肅省莊浪縣 744600)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國情需要,我國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戰略,重視城市發展政策,進而形成當今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和社會管理體制,未能在城鄉之間構成平衡協調增長的發展關系。城鄉發展的最終體系是城鄉一體化,也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1]。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要求我國城鄉規劃體系采取相應改革變化,我國處于社會主義體系的轉型期,城鄉關系問題突出顯現,應當以開放納新的視角審視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積極探索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內容,采取相應措施。
城鄉關系;城鄉統籌發展;規劃管理一體化
引言:目前我國城鄉發展極度不平衡,以致于城鄉差距過大,我國農村發展模式相對粗放,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落后。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轉型期,改革發展面臨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應當重視處理現代化進程中城鄉的結合發展,促進我國新農村發展建設的速度。
(一)城市化概念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西班牙工程師艾·塞埃達在其著作《城市化基本理論》提出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指伴隨著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以農業為主體的傳統農村社會向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等非農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其含有對人口職業、產業結構、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轉變[2]。城市化在經濟、信息、科技、文化等方面加強城鄉之間的融合程度,有效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城市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化的水平也映射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
(二)城鄉統籌概念
關于城鄉統籌的概念,陶武先認為“把農村和城市、工業和農業、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整體統籌規劃、綜合分析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協調城鄉關系,在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漸縮小城鄉發展的差距,以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村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3]。城鄉統籌重點涉及地域之間空間、人口、資源等對各要素之間進行協調規劃。
(三)城鄉一體化概念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經濟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是將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使我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推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既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于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改變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一)加快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是減少城鄉差距的根本方法,同樣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必經之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將現代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等方面重點建設。首先,建設新農村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鎮發展體系。我國各地區自然條件及自身經濟發展情況不同,農村發展基礎和資源存在很大差異性,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中小城市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向中小城市轉移。隨著新農村發展及剩余勞動力的增加,部分較偏遠地區的農村形成了新城鎮,這樣大城市及小城鎮體系的形成,可以使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實現互相協調發展。我國農村公共事業的建設發展相對落后,應當加大對其資金投入,加強管理為原則,積極摸索資金投入多元化渠道,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增收渠道,促進持續增收[4]。應該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優勢及其特色,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傳統農業的產業結構加以構造,改變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的規模效益。
(二)統籌城鄉就業政策
建立統一的勞動就業體系,是保證城鄉勞動者平等享有勞動權利和發展機會的制度基礎。統籌城鄉就業,重點要營造出公平的就業環境。首先要盡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市場,破除城鄉就業壁壘,達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自主擇業、同工同酬的勞動市場體系。其次清楚并取締存在的各種違法收費項目,依法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為農民工進入城市務工提供良好的服務與管理。最后建立適應市場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地,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加強農民就業競爭力。并拓寬就業渠道,大力發展有潛力勞動密集型產業。
(三)確保農村社會保障建設
社會保障體系的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長遠目標。在當前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城鎮已逐漸全面建立了相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然而由于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在國家社會保障的邊緣。中國農村人口眾多,社會保障工作開展較晚,導致資金問題成為農村社會保障的核心問題。我國有自己獨特的國情,不能與國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相提并論,我國大部分財政資金需要促進經濟發展,短期內無法憑借國家財政投入實現全社會保障工作。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應及時出臺有力政策,吸引社會資金,調動農門參加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有著長遠計劃,有步驟逐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總結:在我國當前經濟的新形勢下,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勢在必行。要實現城市規劃與管理的有機銜接。對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和管理體制中暴露的問題進行針對處理,要求從區域層面加強對空間發展的統籌協調,建立跨越城鄉界限的無縫空間管理的機制和體制。大力開展城鄉的統籌規劃,更加強調城鄉統籌發展,建立資源、信息、勞動力流動的渠道。重視城市與鄉村的互補與協調發展,注重建立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旨在破除在城鄉規劃管理領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城鄉協同發展的良性機制。城鄉規劃是動態化發展規劃,需要長期性的工作,并對出現的新狀況、新問題作出深入研究,對城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1]王開泳,李曼,張弘玓.新時期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3,23(05):51.
[2]曾萬明.我國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西南財經大學,2011,12(32):34.
[3]岳文海.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3,11(88):42.
[4]陳卉茹.新時期城鄉一體化建設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2013,45(12):49.
G322
B
1007-6344(2016)07-0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