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利
(甘肅省莊浪縣良邑鄉人民政府 甘肅省莊浪縣 744600)
論城鄉規劃管理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及成因
陳云利
(甘肅省莊浪縣良邑鄉人民政府 甘肅省莊浪縣 744600)
根據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對城鄉規劃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建設相關規定,需要根據地區需求和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對其實施合理的行政保護。但是,受到地區城鄉建設中矛盾因素的影響,在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上產生了一定的爭議。因此,本文中針對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進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發現未來在其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深入文化遺產保護觀念和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對其爭議進行進行緩解和改善,從而加速我國城鄉規劃的一體化進程。
城鄉規劃;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爭議
前言:非物質文化建設是國家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文化遺產保護是當前我國全國范圍內發展和實施的政策方針。近幾年隨著我國城鄉規劃進程的不斷實施,在城鄉規劃管理中進一步深入了對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管理。但是受到地區經濟發展的制約,在城鄉文化遺產保護上存在一定的行政爭議,例如一部分支持保持完整的文化遺產,圍繞文化遺產進行地區經濟發展;一部分支持堅持以城鄉經濟發展為前提,制定合理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因此,針對這一行政爭議問題,本文中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研究緩解措施,以促進我國城鄉規劃管理的長期發展。
(一)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在其概念上可以將其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兩種類型,也就是日常所提到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種[1]。文化遺產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一個國家文明的發展水平,是國家經濟實力的一種體現。受到我國政治經濟環境和歷史環境的影響,我國文化遺產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民間傳承為主一種傳承方式。正是由于這種方式使得我國文化遺產面臨著失傳的問題。國家政府也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制定,并且將其列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一部分。
(二)城鄉規劃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
受到文化遺產在民間傳承的影響,我國在實施城鄉規劃政策過程中涉及到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據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對現有文化遺產應該堅持以維護、補救、繼承為原則。因此,城鄉規劃管理中也需要堅持這項原則,對城鄉規劃中涉及到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但是,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在城鄉規劃管理中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對象。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也日趨激烈化。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主要表現為:
第一,城鄉老建筑物的拆除與保留。在當前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對文化遺產保護爭議最多的就是城鄉中老建筑物的拆除與保留。老建筑物是我國歷史文化逐漸形成的一種建筑類型,是我國設計文化和生活文化的一種體現方式。但是,在城鄉規劃中老建筑是否真的具有文化價值,是對其進行拆除還是保留,成為了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爭議最主要的一方面。例如,“上海新天地的模式是否真的是一種文化遺產保護方式[2]。”城鄉規劃管理中對于老建筑物的保留、拆除成為了最具有行政爭議的問題之一。
第二,城鄉文化遺產的保護責任花落誰家。在城鄉規劃管理中由地區行政單位對城鄉進行統計規劃和管理。但是,在其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是由地區政府進行保護,還是由文化遺產所擁有者進行保護,也成為了城鄉規劃管理中的主要問題。例如,上海的思南公館,雖然是上海市中心中較為悠久的歷史建筑物,但是在其保存過程中,政府采用經濟保存的方式進行保存[3]。而素有“姑蘇城外第一樓”的稱號的山塘雕花樓,其在保存上由當地的民營企業家進行保存,屬于其私有財產。因此,在進行城鄉規劃過程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責任究竟是政府還是個人也成為其行政爭議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三,城鄉商業化與傳統化發展爭議。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政策的不斷深入,在對城鄉進行規劃管理過程中應該針對城鄉商業化進程模式對其進行規劃和管理。而當前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在對城鄉商業化建設中如何能夠更好的協調傳統文化,成為我國城鄉商業化與文化保護行政爭議的表現之一。例如,對于城鄉建筑拆遷問題,將老建筑拆遷修建成商業中心,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但是,拆除老建筑,就失去了地方的文化標志。城鄉規劃管理中心也對這一問題左右為難,也成為我國城鄉規劃中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爭議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針對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對其進行原因分析,總結為:
第一,由于地方文化和思想意識不足。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主要以地方政府為規劃團體,在政府內部往往形成了兩種極端的思想意識。一部分人員認為城鄉規劃管理應該以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為主;一部分人員認為地區文化遺產是地區的標志,也是先輩們留下的遺產,應該對其進行保護。受到地方文化和思想不健全的影響,造成城鄉規劃管理中文化遺產保護產生行政爭議。因此,如果未來想要進一步緩解爭議,需要對地區文化和思想意識進行更新,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第二,地區法律法規不健全。由于我國在實施城鄉規劃政策中并沒有針對性的制定地區法律法規政策。因此,在實施城鄉規劃管理中出現規劃爭議無法可依。城鄉規劃建設中建設依據是地方經濟發展現狀和地區未來規劃進行合理的發展,從而促進地區整體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而地區文化保護則是依據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對其進行保護,二者在其法律法規上存在的差異性,從而造成在實施城鄉規劃管理中產生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爭議,制約地區經濟發展[4]。因此,未來在其建設過程中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城鄉規劃管理條例和法律法規。
第三,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對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處理的不夠完善,從而無法明確在城鄉規劃管理過程中哪一點為重點,導致城鄉規劃管理中出現文化遺產保護行政問題。因此,未來在實施城鄉規劃管理中應該堅持以經濟和文化發展協調發展為目標,明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快其進程。
總結:城鄉規劃是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二者在其本質上不存在沖突關系。但是,受到地方經濟發展和思想觀念的影響,使城鄉規劃管理中出現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爭議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城鄉規劃的發展和文化遺產的傳承。因此,在未來城鄉規劃管理中應該進一步明確二者的關系,將文化保護與城鄉規劃管理結合發展。利用文化遺產價值,促進城鄉規劃的發展,讓城鄉規劃發展帶動地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形成互利互惠的發展效果,最終實現城鄉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發展。
[1]苗永勝.城鄉規劃管理中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爭議及具體原因分析[J].門窗,2014,04(02):398.
[2]郭璇,趙月苑,鄒怡情,等.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關聯耦合”思維——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保護規劃為例[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4,02(03):65-72.
[3]楊瀟,張毅.城鄉統籌背景下的成都全域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研究[J].規劃師,2013,11(05):94-100.
[4]劉奇志,羅巧靈.武漢市歷史文化遺產動態保護的規劃實踐探索[J].城市規劃學刊,2013,05(04):94-99.
G322
B
1007-6344(2016)07-0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