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梅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 廣東 梅州 514021
自身特色構建下的芹洋半島城市設計探索
劉 濤
梅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 廣東 梅州 514021
“城市特色風貌”塑造需要結合地方特色、融入地方文化。為了更好地做好芹洋半島的城市設計,優化城市的空間形態,完善城市的服務功能,加快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步伐,在客家文化背景的影響下,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芹洋半島的城市設計,為該區域的特色風貌打造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地保障,保證其中建筑風貌及空間景觀的獨特性與合理性?;诖耍疚膶ψ陨硖厣珮嫿ㄏ碌那垩蟀雿u城市設計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芹洋半島;客家文化;開敞空間;天際線;城市風貌
芹洋半島作為“世界客都”梅州復興客家建筑文化、重塑城市特色的突破口,山水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在對芹洋半島城市設計的過程中,從山水格局、客家民俗文化、客家傳統建筑特征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并在開敞空間、道路景觀風貌、高度密度及天際線、重要界面及節點風貌和建筑風貌等多方面的設計中充分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突顯芹洋半島的城市風格和特色,努力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建設總體目標。
在對芹洋半島開敞空間設計中,在“背山環水”的格局下,盡量保留基地內部現狀丘陵、水塘等要素,體現出客家“依山而居,前塘后林”的傳統空間特征。具體表現在:(1)地塊內共保留山丘4座,沿山體周邊控制寬度5-10m的綠化帶 ,并作為地塊內的主要開敞空間。山丘周邊的綠地應種植觀賞性開花樹種。山丘周邊的集中水塘建議保留,并與山丘、綠地組成具有客家傳統風水格局的開敞空間;(2)北側山體周邊設置約 30米寬帶狀綠地,以保證觀山視線的通暢。內部設置休閑步道,涼亭,座椅等休憩設施,種植具有地域特色的植被,打造連續的生態休閑廊道。(3)地塊內中心綠地應提供一定比例的體育或文化娛樂場地,作為居住區的重要休閑場所。
道路景觀風貌設計需要從街道尺度、功能和景觀三個方面進行重點考慮。道路的景觀設計主要策略包括:(1)沿街設置豐富的雙排喬木,優先選取當地的植被,如細葉榕、大王椰等;(2)城市家具設計考慮將客家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有效地結合起來,突顯地域特色;(3)街道鋪裝可采用素雅風格,整體色調應與周邊建筑風格相協調。
在芹洋半島建筑密度的探索中,借鑒傳統客家聚落的建筑密度和肌理,整體通過降低高度,提高密度,形成致密緊湊的空間,體現客家強調“圍”、“聚”空間特征,并采用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法,細化居住街區尺度,形成小街坊居住單元,延續客家傳統尺度宜人緊湊的居住模式,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在濱水地塊內,建筑密度控制在45%-50%,新客家風貌核心區內地塊密度可達50%,而沿北部山體地塊建筑密度可降低至30%。在建筑高度控制上,為了更好地展現濱水現代客家風貌區的風采,規劃區內建筑高度控制為“外低內高”,臨近濱水區域至半島內部建筑高度逐漸升高,形成豐富的城市天際線,并在高層塔樓的布局預留視線通廊,確保了從不同方向看芹洋半島都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一線濱水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下,以多層為主,二線濱水地塊建筑高度不超過80米,由濱水至內部逐漸升高,最高至100米。
芹洋半島三面環水,北面靠山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得梅江濱水界面和沿山的S223省道成為區域的重要景觀風貌界面。在設計中考慮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的協調性,將傳統客家風貌與現代城市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展現出山水相融的現代客家風貌。在沿梅江濱水界面的設計上,充分地考慮了不同建筑之間的整體層次感,采用低層、多層與高層建筑相互交叉布局的方式,使整個界面高低錯落,富有韻律感,同時,為了保證半島周圍的江景不被遮擋,在垂直江面方向上設置多條公共空間廊道,提高了濱水空間的公共性及景觀最大化。在對S223省道界面設計的過程中,沿道路設置客家建筑特色的服務設施,控制沿山體居住建筑的高度及體量,營造半山半城的景觀風貌特征;沿線的步行道應體現與山體生態環境的聯系,增加沿山木棧道與人行道的聯系,與濱水景觀帶形成連續的步行景觀系統;完善山體公園中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并設置標識系統,突出地客家地域特色。在主要橋梁節點風貌設計上,需要體現新客家建筑特點,在建筑裙樓屋頂、入口和局部構件裝飾等部位進行控制,高層以立面裝飾、建筑符號體現客家特征,并在橋梁匝道兩側設置地標性建筑,形成地區門戶形象。
在建筑風貌設計上,結合現狀條件及資源特點,將規劃區建筑風貌總體分為三個片區。具體表現在:(1)北側靠山的生態宜居風貌區,將傳統風格的建筑與現代客家風格建筑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以新客家風格建筑為主風貌展示區;(2)中部的傳統客家商業休閑綜合風貌區,將傳統客家風格住宅和商業建筑作為主體對象如客家騎樓等,并融入新客家或者新中式建筑元素,展現傳統客家與新客家交相輝映的街區建筑風貌;(3)沿梅江的新客家濱水商住風貌區,重點突出新客家風格,并搭配現代風格的高層辦公和商業綜合體,結合江景及濱江公共空間,形成開敞舒適、具有活力的濱水形象綜合展示區。另外,在對建筑風貌控制要素上,結合傳統客家建筑的形態,主要包括五行山墻、坡屋頂、凹門廊、素雅色彩等。
芹洋半島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從該半島的總體風貌定位出發,體現出了良好的現代客家風貌,這對重塑世界客都形象,促進區域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意義。文中從多個方面對芹洋半島的城市設計方法進行了必要地闡述,突出了自身特色構建下的芹洋半島城市設計方法的重要性。
[1]王柏松.中國新安全觀及其安全戰略選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05).
[2]程鈺.人地關系地域系統演變與優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06)
[3]吳閆.城市群視域下小城鎮功能變遷與戰略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5,(06).
G322
B
1007-6344(2016)07-0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