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歡 趙亞珠
(榆林學院 陜西 榆林 719000)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研究
劉 歡 趙亞珠
(榆林學院 陜西 榆林 719000)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是環境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大學本科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核心學科之一。本課程重要對固體廢棄物的基本的特性,以及具體的處理和處置方法進行講解。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優化課程教學方法應當成為教室在教授該課程時候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并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進行詳細的介紹,以期能夠產生較強的實踐作用,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固體廢棄物;教學內容;教學實踐
1.教材更新速度慢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橋梁和依據,也是教師進行課程知識體系教學的主要依據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的研究,將其與相關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為之后的教學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教材也是學生們在上課之前進行自我課前預習和課堂中學習、以及在課后的復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依據和主要參考資料。但是,隨著社會科技環境學科技術的不斷飛速發展,《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教材中出現的一些工藝方法知識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其內容方面出現落后情況,甚至與新科技內容出現偏差,這就可能造成教材中所講到的知識點和工藝方法等不夠全面和具體,難以適應當今的實際生產需要。
2.教學方式落后
大多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通過教師自己不斷的自我講解給學生們進行知識傳授。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們只是在聽,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對于課堂所講的知識往往是被動的吸收,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應付所謂的考試;傳統教學方法往往會讓學生難以吸收真正有用的知識,無法讓學生獲得收獲,其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傳統教學方法也很難將學生的興趣帶動起來,無法讓學生實現自我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對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的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容易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作用。
3.實踐性不足
依照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工藝和設備日新月異,加上固體廢物處理設備需要相對較高的成本支出,所需要的處理場地較大,造成了高校教學中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機會,尤其是先進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裝置應用等方面。高效所存在的局限性讓學生的實踐行出現嚴重不足,對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當中的教學內容無法通過實踐的方法予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相比于理論知識點的學習,實踐教學讓學生們很難真正的理解到專業知識的真正意義和內容,嚴重的制約了學生們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揮
1.構建課程體系
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教材能夠適應目前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求,只有做好教材的更新換代,做好課程體系的構建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要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內容予以深入認識和了解,通過深入的探究來合理規劃課程教學體系。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和國內外本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結合,將其補充到課堂教學中,并做好重點知識點的劃分,力爭保證將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到重要知識點中進行教學。第三,教師在進行課程體系構件的時候,還要注重將課外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的知識面變得更加寬闊,讓學生的眼界得以提升,讓整個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飽滿。第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做好相應的調整,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和完善。
2.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手段,改革教學方法
通過對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應用,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在課程教學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媒體教學是通過處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的能力,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具有更為強大的優勢。在《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方法中,其中很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都較為枯燥,簡單對其進行講解也無法讓學生們深刻理解。還有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的設備,設備的具體的工作原理和工藝方法等教學內容,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會讓學生們難以明白其中比較復雜的工藝流程內容及設備結構,對于教學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就會讓課堂有圖、有聲、有色的開展起來,提高學生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但是多媒體作為現今的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教師因為多媒體的應用而缺少板書的書寫等,這就容易造成信息內容量過大,讓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因此,教師在進行《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時候,要注重將多媒體與板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及讓學生能夠繪聲繪色地學習重點知識和內容,也能夠讓學生隨著老師的板書進行課堂學習體系的構建,讓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強化理論聯系實踐
理論教學必須與實踐教育結合在一起,讓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深化,讓實踐在理論中獲得有效指導。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更具有更直觀性、創新性、實踐性,“實踐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理論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們動手實踐創新能力,才能夠讓學生們學習到真正的知識。教師在進行《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時候,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實踐讓學生們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讓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得以顯現。比如,教師在進行生活垃圾焚燒、熱解,固體廢棄物的分選干燥等內容教學時候,可以引進“仿真實驗與模擬實訓”技術,一方面讓實踐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其工作原理和工藝流程,能夠簡化原有的知識點難度,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通過具有生活性、實踐性的案例應用,能夠讓學生走入案例中的“實踐”,起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其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的視野得以擴散。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拓展,教學實踐環節的應用和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考核制度的完善,達到整體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切實學習到重要的、具有實踐性的知識,讓學生對于固體廢棄物予以更好的處理。
[1]蘇小麗,陳云霞,段金華.《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廣州化工,2012,12:201-202+207.
[2]程婷,陳晨,唐榮,許文靜.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課程開發與教學實施[J].廣州化工,2016,13:165-167.
[3]鐘山,張靜,張漓杉,蒙冕武.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設計類實驗課程教學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35:158+160.
[4]黃向東,薛冬.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革[J].廣州化工,2013,11:295-296.
G322
B
1007-6344(2016)10-0217-01
劉歡,女,出生年月:1987年出生,民族:漢族,籍貫:陜西省榆林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作單位:榆林學院。
第二作者:趙亞珠,男,1985年出生,漢族,陜西省榆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學。工作單位:榆林學院
榆林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GJK25
第八次全國優秀職教文章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