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秀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淺析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
李 秀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借鑒國外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特點,分析及建筑行業特色,將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分為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并且對總結相關職業能力的具體內容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1)國外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對我國的啟示:目前,德國高職教育采用“以行動導向整體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考試新模式的結構內涵、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法26;美國職業能力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國家技能標準制度、關鍵工作評價體系、職業群體系、職場成功技能體系和職業記錄體系五個方面27;澳大利亞 TAPE得以優質高效運轉,不僅因為其能力本位的辦學理念,同時也有政府對教學質量的監督與管理,行業組織參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28。
通過對國外先進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不難發現他們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都是建立在權威的評價機構、科學的評價內容、完善的運行機制以及多樣化的評價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國外構建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改革具有良好的啟示作用。
(2)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是完成職業活動任務所需的能力單元的綜合,主要包括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兩部分。專業能力是通過對該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并經過大量的專業實踐活動所獲的與職業崗位活動相關的能力;關鍵能力是除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是與實際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無直接聯系的一種能力范疇,但卻是從事任何職業崗位都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西方很多先進國家都將關鍵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教育的重點。筆者認為對關鍵能力的評價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側重點。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能力特點以及建筑工程行業對其從業人員的相關要求,我們將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關鍵能力概括為六方面的內容:責任意識、承受能力、誠信意識、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
構建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指的是評價的指標體系。在教育評價體系中,指標是具體的,可行為化的可測量或可觀察的評價內容,即用可觀測或可觀察的要求而確定評價內容,用具體的項目反映抽象的內容。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既要突出學生的能力特長,更要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以建筑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例:
傳統觀念中對建筑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需求的特色集中體現在以下四點:
1)優良的職業道德素質。建筑物是百年大計的產品,建筑行業素有“百年大計、質量為本、安全第一”的說法。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很多環節是隱蔽工程,現有的建筑工程監督和管理機制根本不可能全方位的涉及到每一個工程細節,因此建筑工程的質量很大程度上與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操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國的建筑工程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在招投標市場以及原材料采購能方面很容易滋生違規行為,最終造成工程質量隱患。要想振興中國的建筑業,在招投標以及施工方面向西方先進國家看齊,必須大力加強建筑行業職業道德建設。
2)過硬的專業素質。建筑工程行業的許多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無論是勘探、設計、施工還是招投標等環節都是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的。所謂“一招鮮吃遍天”,高職院校畢業生如果要在建筑行業就業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擁有一技之長。
3)超群的溝通協調能力與適應能力。建筑行業具有資金量巨大,人流量、物流量密集的特點。建筑工地現場工作人員每天需要面對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沒有超群的溝通協調能力與適應能力是無法勝任的。
4)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對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評價成為其職業能力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現代建筑行業特點
建筑工程雖是傳統行業,但卻是極具生命力的行業,每年對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均超過6%。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建筑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3059個,新簽合同額591.1億美元;另據發改委公布,2015年1-9月,發改委共審核批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8個,總投資金額為18131億元。交通設施、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改造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隨著信息化技術和水平的提升,建筑行業發展有以下三種趨勢:
方向一:“互聯網+”催生智能化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技術、云計算等,都可以打破傳統發展模式,進而作用于建筑行業,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我國智慧建筑市場產值已超過千億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未來市場可達數萬億元。
方向二:現代化建筑工業轉型3D打印是絕對不能缺席的角色。事實上,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打印實體房屋已被證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實體房屋也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在3D打印技術的引領下,建筑產業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轉變已成趨勢方向
方向三:無人機、機器人開啟建筑自動化。這種新型建筑防護施工機器人不僅性能優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簡單,每層提升兩個人就可以搞定,節省了大量人力。
適應行業發展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要求:
毫無疑問,建筑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對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戰。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能力特點以及建筑工程行業對其從業人員的相關要求,我們將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加以總結如下:
專業能力包括1.正確識圖,用圖的能力,并掌握計算機繪圖的能力 2.正確使用、檢測和管理建筑材料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構件計算( 設計和驗算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施工現場組織和管理能力 5.具有工程項目招投標和經營管理的基本能力 6.認識和了解自動化設備,掌握與建筑行業相關的信息技術 6.了解最新國內外建筑行情,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
關鍵能力概括為六方面的內容:責任意識、承受能力、誠信意識、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1.責任意識。在工作中能夠獨擋一面,關鍵時刻不等不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思是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的必備潛質。2.承受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屬于高考分數偏低的考生,許多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自信心不足,不肯鼓足勇氣面對生活。稍遇打擊就會心灰意泠。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承受能力,提高自信心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有著重要的意義 3.誠信意識。誠信度是職業操守的重要組成部分。4.合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是任何工作崗位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能力。5.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敢于創新,善于創新。6.適應能力。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對員工的適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快速適應環境并勝任工作的人才普遍受到企業的青睞。
總之,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的評價工作,不同專業的學生因為工作性質的不同,因而對其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也應該體現出不同來。
[1]鄂甜.德國職業教育考試新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2]藍欣.美國職業能力評價制度研究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66-69.
[3]郭揚、黃芳.上海建設行業職業教育發展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8(10),29:26-30.
G322
B
1007-6344(2016)10-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