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俊
(甘肅沁園春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甘肅定西 743000)
園林工程中自然災害預防辦法淺析
劉思俊
(甘肅沁園春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甘肅定西 743000)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非常復雜,樹木種類繁多,分布區域又廣,常會遇到各種自然災害,必須進行很好的防治,才能保證樹木健壯生長。我國北方地區遇到的自然災害有凍害、抽條、霜凍、日灼、風害、澇害和雨害、旱害、雪害與雨凇等,有些頻繁發生,危害嚴重,常給樹木生長造成很大的損失自然災害是不可抗拒的,只要及時采取相關預防措施是完全可以減少各種損失的。在園林工程中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進行災害前期預防和后期恢復工作顯得很有必要。
園林;自然災害;防治措施
在北方地區,低溫對園林樹木的危害通常是凍害、霜害。
1.1 凍害以及凍害的方式
溫度降到0℃以下造成的樹木傷害,常發生于樹木休眠期。低溫使樹木組織細胞間隙結冰甚至發生質壁分離、胞膜或胞壁破裂。一般是由于秋季新梢停長晚,樹體貯藏養分少,組織不充實,抗寒性弱,抵御不了冬季過度低溫的侵襲而受凍害。
1.1.1 花芽受凍:是在春季花芽開始活動或萌發時,遇到早春回寒而受凍。
1.1.2 凍拔:由于土壤含水量過高,土壤結凍膨脹連同根系一同帶起,翌春開化,土壤下沉造成根系裸露,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發育的現象。
1.1.3 凍裂:又稱破肚子,由于樹木內外受熱不均,當外部已開始冷卻收縮,卻正值內部高溫膨脹時,干體發生裂縫的現象。凍裂致使樹液外流或感染病蟲。常發生于多年生大徑木樹干部。
1.2 造成凍害的原因
1.2.1 內因: a、樹種與品種 b、 枝條成熟度 c、 枝條休眠與否
1.2.2 外因: a、 低溫 b、地勢與坡向 c、水體 d、 種植時間與養護管理水平
1.3 凍害防護措施
種植設計時,做到適地適溫適樹,或選擇小氣候好、不易發生凍害的地段栽植。在水肥管理上,促前控后,并采用摘心或噴布多效唑的方法控制秋梢生長,增加樹體貯藏養分,提高抗寒力。秋末根頸培土防寒。或全株埋土防寒。灌“凍水”、澆“春水”。適當深耕和地面覆蓋。
2.1 霜害以及霜害的方式
在生長季由于突然降溫,水汽凝結成霜而使枝條幼嫩部分受凍分為早霜與晚霜。北方地區,多屬大陸性氣候,冬、春溫度變幅很大,春季氣溫回升較快,但時有寒流襲擊。由于寒流入侵而劇烈降溫,水氣凝結成霜,使花芽、花蕾、花器或幼果受凍而形成災害,俗稱霜凍。
2.1.1 霜凍癥狀
花芽受到霜凍后,芽體變為褐色或黑色,鱗片松散或芽體暴裂,不能萌發,而后干枯脫落。花蕾和花器受到霜凍后,萼片變成深褐色,花瓣和柱頭萎蔫,進而脫落。幼果受到霜凍后,輕者畸形,重者干枯脫落。幼葉受到霜凍后,葉緣變色,葉片萎蔫,甚至干枯。
2.1.2 霜害預防措施
a、正確選擇園地,防止霜凍:選擇空氣暢通,地勢較高的丘陵、斜坡地和陽坡地,以防冷空氣沉積,造成霜害。
b、選擇抗寒品種,抵御霜凍:在品種選擇上,應選擇抗寒性能好,適應氣溫波動能力強、開花期晚的品種 。
c、創造良好的小氣候①噴水法②熏煙法③遮蓋法
d、 推遲萌動期:利用藥劑或激素處理、樹干涂白等。
凍旱是指冬春期間因土壤水分凍結,樹木根系不能吸收,而地上枝條的蒸騰作用卻持續進行,造成枝條失水過多,樹體水分平衡失衡,當枝條失水超過一定限度時,便逐漸干縮死亡,生產上把這種災害現象稱“抽條”。抽條在我國北方冬春寒冷干燥地區普遍發生,嚴重影響著園林樹木生產的發展。
低溫不是凍旱抽條的直接原因,因為發生抽條地區的冬季極端低溫遠沒有達到枝條嚴重受凍的溫度。低溫使土壤凍結,且凍層加厚(70-100cm以上),影響根系正常吸水,加劇枝條水分吸收少、失去多的生理平衡失調。所以抽條實際上是冬季的生理干旱,是凍害的結果。
幼樹在秋季因肥水過多,枝條往往貪青徒長,組織不充實,成熟度低。當干旱出現時,枝條受凍害后表現自上至下脫水、干縮、即發生抽條。成為凍旱抽條的主要內在因素。
2.1 防止抽條的措施
a、合理應用肥水管理措施,使枝條組織充實:即前期加肥肥水,促進枝條生長,后期控制肥水,防止后期徒長,促進枝條成熟,即“促前控后”的措施。
b、對幼樹埋土防寒,即把苗木地上部分向北臥倒,然后培土防寒。
c、植株較大不易臥倒的幼樹,可在樹干西北面培一個半月形土梗(60cm高),使南面充分接受陽光。
d、在秋季對幼樹枝干纏紙、纏塑料薄膜、涂白等。
又稱日燒,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夏季,由于溫度高、水分不足,蒸騰作用減弱,致使樹體溫度難以調節,造成枝干的皮層或果實的表面局部溫度過高而灼傷,嚴重者引起局部組織死亡。幼樹修枝過重,主干暴露,因皮層薄很易在夏季受高溫傷害發生日灼,受傷后不能愈合,極易再感染真菌病害。對此類樹木修剪時,應注意向陽面保留枝條,有葉遮陰,則降低日曬程度,可以避免日灼發生。
在多風地區,樹木會出現偏冠和偏心現象。偏冠會給樹木整形修剪帶來困難,偏心的樹木易遭受凍害和日灼。北方冬季和早春的大風,易使樹木枝梢抽干枯死。春季旱風,常將新梢嫩葉吹焦,吹干柱頭,不利于授粉受精,并縮短花期。
4.1 導致風害的原因
4.1.1 生物學特性
a樹種特性
①淺根、高大、冠大、葉密的樹種抗風力弱:如刺槐、懸鈴木、加楊等
②深根、低矮、枝葉稀疏、堅韌的樹種抗風力則強:如垂柳,烏桕等
b樹枝組織結構
髓心大、機械組織不發達、生長迅速而枝葉茂密的樹種,受風害較重。
4.1.2 環境條件
a、行道樹:風向與街道平行,風害較重
b、地勢:低洼、排水不暢,雨后積水,風害顯著增加。
c、土壤質地:沙質、礫質、土壤層薄、風害較重;壤土、偏粘土風害較輕。
4.1.3 栽培養護措施
a、苗木質量:大樹移植,根盤小起的則抗風力差
b、栽植方式:栽植株行距合適,密度適中則抗風力強
c、栽植技術:小坑栽植則抗風力弱
d、不合理的修剪:只對樹冠下部修剪,對中上部不修剪,則使樹木高度、冠幅與根系分布不相均衡適應,很容易遭受風害。
4.2 預防和減輕風害
4.2.1 種植設計時在風口風道易遭風害地區選擇深根性、耐水濕、抗風力強樹種,如楓楊、無患子、柳樹、香樟等。株行距要適度,采用低干矮冠整形。
4.2.2 改良栽植地(土質偏沙)土壤質地,大穴換土,適當深栽。
4.2.3 培育壯根良苗,大樹移栽時,根盤不能起挖過小,栽后立即立支柱。
4.2.4 合理疏枝,控制樹形
4.2.5 對幼樹、名貴樹種可設置風障。
降雪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天氣現象,它既能給冬春干旱寒冷的大地帶來可貴的水分和褥被,也能給樹體及其生長發育造成危害。樹體越冬期間,雪量較大的地區,常因樹冠上積雪過多而使大枝被壓裂或壓斷。
5.1 雪害防護措施
5.1.1 在積雪易成災地區,應在雪前給樹木大枝設立支柱。
5.1.2 枝條過密者應進行適當修剪。
5.1.3 在雪后及時振落積雪。
樹木被水淹后,輕者出現黃葉、落葉、落果、裂果,有的發生二次枝、二次花,細根因窒息而死亡,并逐漸涉及大根,出現朽根現象。如果水淹時間過長,則皮層易脫落,木質變色,樹冠出現枯枝或葉片失綠等現象,嚴重時樹勢下降,甚至全株枯死。
6.1 澇害和雨害防護措施
6.1.1 規劃設計時,盡量利用地形:地勢低的地方挖湖或建水池,或者填土,耙平,或者做微地形。
6.1.2 選用抗澇性強和耐水濕的樹種、品種,在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段適當少種常綠樹。
6.1.3 在低洼易積水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段,栽植樹木前必須修好排水措施。
6.2 澇害發生后的養護管理
6.2.1 及時、及早地排除積水,及早使樹木恢復原狀。
6.2.2 翻土晾曬:使土壤中水分很快散發,同時施用有機肥。
6.2.3 遮陰:減少地上部分水分蒸騰作用。
6.2.4 修剪:對地上部分進行短截或疏剪,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
6.2.5 加強樹體保護:噴藥、消毒、防寒等
6.2.6 綜合管養:根部培土、施肥、除草松土等
G322
B
1007-6344(2016)10-0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