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欣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
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一站一城”建設規劃探討
俞 欣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介紹了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建設與設站的基本情況,論述了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對加快沿線城鎮發展的重要意義,并針對城際鐵路沿線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市圈,城際鐵路,小城鎮
1.1 規劃建設情況
根據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網規劃(2008年—2030年)》,城市圈內將以武漢為中心,建設“4 條放射線+3條環線+若干支線”的城際鐵路網,規劃線路總長度1 050 km,開行時速200 km以上,城際鐵路建成后,周邊城市與武漢之間,均可在30 min以內到達。
1.2 站點設置情況
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以下簡稱“武漢城鐵”)4條放射線目前共設置站點33個,其中武漢市14個,孝感4個,黃石2個,鄂州6個,黃岡3個,咸寧4個。在這些站點中,有12個位于城市中心城區,19個位于小城鎮(其中有4個小城鎮分別設了2個站點),1個作為廊道控制(湯遜湖),1個位于天河機場范圍。
2.1 分布情況
武漢城鐵沿線設站小城鎮共有15個,其中武漢市5個:花山鎮、天河街、廟山鎮、烏龍泉鎮、山坡鄉;孝感市2個:閔集鎮、毛陳鎮;鄂州市5個:花湖鎮、葛店鎮、段店鎮、蒲團鄉、燕磯鎮;黃岡市1個:路口鎮;咸寧市2個:賀勝橋鎮、橫溝橋鎮。這些小城鎮范圍內特色資源以農、林、水產品為主,大多已建有或規劃了工業園、產業園或開發區,毗鄰鐵路、高速公路,有的還具備航運條件,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資源,總體上發展條件較好。
2.2 規劃情況
按照15個小城鎮目前執行的總體規劃,至2020年,規劃人口達到10萬人以上的有花山鎮、廟山鎮、閔集鎮、花湖鎮、葛店鎮、賀勝橋鎮、路口鎮、段店鎮等8個鎮;規劃人口在6萬~10萬之間的有毛陳鎮、橫溝橋鎮等2個鎮;規劃人口在3萬人以下的有天河街、烏龍泉鎮、山坡鄉、蒲團鄉、燕磯鎮等5個鎮。
3.1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價值認同感得到提升
城際鐵路的建設,密切了各城鎮之間的聯系,便于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體系,促進經濟聯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相對平衡發展,這樣就極大地增強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創業、投資的吸引力,為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帶來了加速發展的歷史機遇。
3.2 生態、宜居的理性選擇變得容易實現
“半小時鐵路網”加速了人流、物流、資金、信息的流動,“同城化”的城市圈內居民工作和生活的范圍逐步擴大,使大城市上班、到中小城市或小城鎮居住成為可能,交通擁擠、物價過高的大城市將不再具備獨一無二的選擇優勢,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將得到人們青睞,異地就業、異地置業等現象將日益增多,隨之帶來的是沿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土地的增值和房產業的興旺。
3.3 有利于構筑新型城鄉關系
通過城際鐵路的聯通,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溝通更加密切和通暢,大城市的輻射作用將會更強,其建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由蔓延式向沿城際鐵路發展轉變;城市生活方式將會對農村地區產生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工作和生活,對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1 小城鎮規劃不適應發展要求
絕大多數小城鎮總體規劃中沒有考慮武漢城鐵建設的要求,且建設標準不夠,需要進行修編。一些小城鎮如路口鎮的建設被納入中心城區總體規劃或開發區規劃,不允許小城鎮單獨編制總體規劃,但在中心城區總體規劃中對小城鎮建設發展考慮、研究得太少。
4.2 建設用地指標不足
用地手續辦理難,審批程序繁瑣,時間跨度長,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難度大,是小城鎮建設發展中反映最多的問題。每年建設用地指標不足,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成為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地方上對于建設用地指標的安排,一般優先保證小城鎮內省、市、區各級開發區的用地,小城鎮自己的項目往往被作為非重點地區用地,得不到保障。
4.3 建設資金缺乏
小城鎮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非常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建設發展需要。小城鎮的土地進入了市、區的土地儲備,但土地出讓金返退比例偏低。有的城市在鎮里開征了配套費,但市、區要截留一部分。
4.4 管理自主性較差
小城鎮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建設管理等方面權限受到限制,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很多小城鎮只有規劃編制的責任,卻沒有規劃管理的權限,有的甚至連規劃編制的責任都落實不了。此外,在小城鎮土地出讓收益、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方面的權益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管理自主性較差。
5.1 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
選擇基礎較好的設站小城鎮開展鎮級市試點,實施擴權強鎮,在招標投標、土地儲備、財政支配、行政審批、社會事務、城鎮規劃管理等方面賦予小城鎮自主管理權限,夯實小城鎮發展基礎。強化相關部門和城市政府責任,在資金、項目支持上予以傾斜,集中力量支持設站小城鎮發展,形成“省市支持、部門幫扶、項目拉動、自主管理”的發展格局。
5.2 科學編制城鎮總體規劃
結合武漢城鐵帶來的新的交通條件,認真分析發展現狀,按照“因站設城”的指導思想和小城市的建設標準修編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編制要統籌考慮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科學確定城鎮性質、發展定位、建設規模、產業發展方向與功能分區布局。設站小城鎮總體規劃報批前,應征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查同意。對2020年規劃人口達到6萬人以上的設站小城鎮列為重點發展小城鎮。
5.3 突出城鐵沿線城鎮特色
突出特色,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集聚型、鄉鎮工業主導型、商貿流通集散型、生態旅游觀光型、歷史文化保護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武黃線宜發展工業旅游,在大冶湖站探索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項目;武孝線宜發展生態居住區,重點發展閔集作為臨空工業區,結合機場綜合體發展空港物流與中轉中心;武岡線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武咸線宜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依托咸寧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提高人居環境。
5.4 突破建設用地指標瓶頸
為支持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用地需求,國家國土資源部門將對中部地區實行用地計劃指標傾斜政策,統籌安排跨區域基礎設施用地,有序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并重點指導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土地管理專項改革。對設站小城鎮發展應以此為契機,建立適度寬松和傾斜的土地政策,并實行重點發展小城鎮建設用地計劃單列,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優先保障建設用地供給。
5.5 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各設站小城鎮應高度重視并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堅持“區域協調,共建共享”的原則,統籌安排和合理布局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設施利用和資金使用效率。
5.6 引導土地開發有序開展
武漢城鐵的建設,使沿線設站小城鎮土地得到升值,居住、辦公、商業、公共空間、高新技術產業等用地需求增加,要認真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土地開發和產業布局的引導,禁止不按規劃零星建房,引導住房建設和產業相對集中,嚴格控制環境容量。
[1] 余 斌,李星明,曾菊新.武漢城市圈產業發展的空間優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7(5):79.
[2] 陳 磊,夏 剛.軌道交通對中國城市化的意義[J].城市問題,2008(2):118.
[3] 田 莉.快速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研究[J].城市研究,1999(3):71.
Inquiry on “one city-one station”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rcity railway of Wuhan city circle
Yu Xin
(SouthChinaBuildingDesignInstituteCo.,Ltd,Wuhan4300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basic conditions of intercity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station setting of Wuhan city cir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Wuhan city circle intercity railway for speeding up urban development along the railway line. In light of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small town development along the intercity railway line, it puts forward solving measures, which will be good for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l development.
city circle, intercity railway, small town
1009-6825(2016)05-0024-03
2015-12-08
俞 欣(1982- ),男,工程師,城市規劃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
TU984.1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