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
醫生和護士也絕對不應該成為大家對治療結果不滿意的發泄口。如果醫護人員和患者真成了“不共戴天”的關系,笑出聲來的只會是邪惡的病魔。
——東方網評論,暴力傷醫只會讓病魔偷笑。
患者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和患者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越是無法改變大環境的困難時刻,越是要努力。我們的努力,是為了不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關于極端傷醫事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楊震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醫史微鑒”上勸慰醫生群體,不要把極端傷醫認同為醫患決裂。
跨省就醫結算究竟“卡”在哪里?以前主要“卡”在各地政府和醫療機構的“心”里,現在主要“卡”在高層推進醫保結算改革的決心上,“卡”在建設全國統一醫保結算平臺的能力(包括技術)上。
——針對異地就醫結算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人社部提出“三步走”的思路,一是市級統籌,60%以上異地就醫問題得到解決;二是省內異地就醫,再解決30%的異地就醫問題。剩下10%的問題,是解決跨省異地就醫的問題。北京青年報評論。
重視廁所問題當然是對的,但公廁主要用途就是用來如廁的,先解決好公廁數量少、維護不到位、衛生狀況不佳、男女廁比例不協調、缺少母嬰設施等短板,再來談WiFi、取款等錦上添花的功能,可能更加符合實際。
——近日,北京市相關規劃稱,將在房山、通州建設100座“第五空間”,除可如廁外,還可存取款、繳費等,并覆蓋WiFi網絡。廣州日報評論。
和普通人一樣循規蹈矩,和職工一樣排隊打飯,這不僅體現出對秩序的遵守,對文明的維護,更是一個人素養的體現。
——近日,有微博網友曝出了任正非和華為普通員工一樣,在華為食堂中排隊打飯。他的食物也很簡單,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北京晨報評論。
在一個浮躁的時代,“專念”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概念,每天專念一兩個小時,會令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多的精神聚合與知識精進。
——日前,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呼吁“專念”。
現代化的電子器物,也遠遠沒有人的交流與情感珍貴。年邁的老教授的呼吁,不知道有沒有讓某些父母感到一絲難堪?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教授錢幼瓊發現,由于家長忙于玩手機,一些幼兒因缺乏有效溝通而患上語言發育障礙,她希望家長不要再當低頭族。京華時報評論。
只有把閑言碎語咽到肚子里不予理睬,才能成就一個真正的自己,就算賣豬肉做到極致也光榮!
——日前,在第三屆北京國際優質農產品展示交易會上,當年從北大畢業賣豬肉引發爭議的陸步軒被觀眾圍了個嚴實。四川在線評論。
日本設立了“放學后兒童教室”和“放學后兒童俱樂部”,為孩子課后提供活動場所和交流環境;美國有無數個課后服務的公益性社會機構。我們的孩子放學了可以去哪兒?
——因為孩子放學與父母下班存在時間差,放學后的真空時段,孩子們應該去哪兒一直是個難題,尤其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有些就去學校附近的托管班。廣州日報評論。
一個人能否發揚“工匠精神”,沒有預設前提條件,根本之處在于個人內心對職業的敬重與工作的專注度,在于我們是否具備“把事情做好的強烈愿望”。
——在供給側成為改革主攻方向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回歸似乎再正常不過。長江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