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黎城縣西頭村共產黨員、老軍屬馮米換"/>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劍力 王永芬
一輩子不給黨添麻煩
——記黎城縣西頭村共產黨員、老軍屬馮米換
■ 李劍力 王永芬
在黎城縣黃崖洞鎮西頭村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曾擔任過西頭村黨支部宣傳委員、村婦女主任、公安主任、副村長,她踏實能干,手巧腳快,大小事都跑在最前頭,帶領村民一起搞生產,她在丈夫退伍后又積極支持丈夫為村里搞生產,她就是共產黨員、老軍屬馮米換。如今馮米換已86歲,丈夫也去世15年了,年老體弱的她從沒向政府部門提過任何要求,只奉獻不索取,用她的話說就是:一輩子不給黨添麻煩。
盛夏時節,筆者慕名采訪了這位身材高大,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且受人尊敬的老黨員、老軍屬。說起當年擔任村干部的事,馮米換精神頭兒大增,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一宗宗、一件件地給我們娓娓道來。

馮米換與丈夫1947年結婚,次年丈夫參軍后,勤勞踏實、思想先進的她就被大隊干部安排當上了婦聯主任和黨支部宣傳委員。作為村干部,為使黨的政策家喻戶曉,馮米換首先武裝自己的頭腦,每次到縣里開會,她從不缺席。當時交通相當不便,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頭小毛驢,如果是兩人去開會,馮米換總是讓別人騎毛驢,自己步行往返200多里地,從不叫苦叫累,所以人人都愿意和她一起去開會。不識字的馮米換開會全憑腦袋記憶,開會回來她先是用喇叭廣播,然后就充分利用群眾集體勞動、吃飯、串門的機會,把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婚姻自由等會議精神傳達到家家戶戶。
當時西頭村有一對男女青年自由戀愛,準備登記結婚,但是女青年的母親極力反對,百般阻撓。當兩青年去登記結婚時,女青年的母親就在家懸梁上吊了,多虧鄰居及時發現,把她搶救過來。女青年在半道上聽說母親上吊的消息,哭著返了回來,再不敢在母親面前提起結婚的事。馮米換知道這個情況后,馬上召集全村人開會,把新婚姻法中倡導婚姻自主,反對父母包辦的新思想向大家重新宣傳了一遍。晚飯后,在地里勞累了一天的馮米換又到這位女青年家里做她父母親的工作,大到國家形勢,小到女兒今后的婚姻幸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反復復做工作,女青年的父母終于同意女兒去登記結婚。
這對青年結婚當天,馮米換和大隊干部都參加了婚禮,趁著年輕人多,她把這對青年作為貫徹新婚姻法的模范進行了宣傳,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1950年農歷六月初一,天剛朦朦亮,村供銷社的售貨員老張就慌慌張張地跑到大隊報案說,供銷社昨晚被盜了,布匹、日用品等一掃而光,連糊窗戶用的麻紙也被偷得一張不剩。震驚之余,馮米換馬上召集治安委員開會,到現場偵查。由于前一天晚上下雨,大家都早早歇息了,沒有人看到可疑人員進入供銷社,現場和外圍線索少之又少。
西頭村十年來從未發生過失竊案,村里一下子就炸開了鍋,村民們議論紛紛,晚上早早就關上大門,夜里多次起床查看財物,生怕自己家丟失東西。看到這種情景,作為公安主任的馮米換倍感壓力重大。她召集全體村民開會,采取“端相”的辦法,就是讓大家互相猜疑,對猜疑對象單獨詢問,通過觀察他的表情發現嫌疑人。其中有一個叫楊小路的村民在“端相”時,神色慌張,渾身打戰,說是自己偷了供銷社的東西,但是在他家卻沒有搜出贓物,這條線索中斷了。
時間過去了三四個月,案子又重新回到了零點,馮米換心里那個著急就甭提了,暗暗憋著一股勁,非要把這個盜賊給揪出來,給大家一個交代。她暗地里留心著與案件有關的一切蛛絲馬跡。一天,馮米換發現,住在供銷社對面的李二孩的妻子穿了一條新的線呢褲,布料與供銷社丟失的一模一樣!案件有線索了,她緊鎖著的眉頭舒展了,馬上去找李二孩的妻子核實,可那個女人卻說自己是在離西頭村15里地的左權縣桐峪買的。當時供銷社銷售東西都有一張發貨票,上面有顧客姓名、地址、貨物名稱,一半交給顧客,一半留作存根。馮米換即刻上路到桐峪核實情況,當時已是農歷十月,恰逢剛下的雪融化成了雪水,她穿的圓口單鞋被雪水浸透,自己卻一點沒察覺,只顧著趕路。到了桐峪那家供銷社,馮米換仔細查看發貨票的存根,沒有發現李二孩妻子的名字,心里便有了底。同時又有村民向她反映,李二孩在地里吸完煙還要把煙盒燒了,種種跡象指向李二孩,李二孩的嫌疑逐漸上升。在與李二孩談話時,他拒不承認自己偷了供銷社的東西,沒有搜查證又不能到他家里去搜。馮米換就利用民兵集訓人多沒地方睡的借口,安排民兵到李二孩家住宿,然后在搬屋子里的干草時發現了供銷社丟失的布匹、日用品等物品。在證據面前,李二孩不得不交代了他六月初一凌晨砸壞供銷社門上的鎖,用瓦片墊在大門下面悄無聲息地打開了門,分多次把供銷社的貨物搬到自己家藏匿起來的全部犯罪事實,至此案情真相大白。
馮米換機智勇敢、吃苦耐勞的表現讓村民們刮目相看,也震懾到了不安分守己的破壞分子,西頭村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
在農業合作化時期,現在的黃崖洞鎮是第六分區,分區的人都知道西頭村有一個不要命的婦女干部馮米換,作為副村長的她,從不擺虛架子,支前、生產、學習各項工作都搶在頭里。
在支前工作中,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針線的她帶領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做軍鞋,縫裝茶缸的袋子,做得既好看又結實耐用,西頭村的支前物品做得又多又好,得到分區的嘉獎。在地里,她帶頭轉糞、擔糞、耙坡、下種、收割,專揀臟活重活干,村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西頭村的糧食生產在全區年年是第一。親身體會到知識重要性的她,不但注重生產勞動,而且關心大家的文化學習。在掃盲班她帶頭學習,不管在哪里看見筆畫簡單的字就記在手上,回來再問識字的人,或者根據別人的名字認字,在村里帶起一股你幫我趕的學習熱潮,大家都爭著搶著學識字,每次區里比賽都是第一。
馮米換丈夫1953年退伍后,先后在村上擔任農業社保管、小隊長。當時正逢國家統購統銷時期,群眾的糧食全部上交給國家,國家再統一供應。再加上地里“不出糧食”,一畝地能產120斤小麥就是最好的了。馮米換和丈夫倆人一個月只供應20斤玉米,根本不夠吃,地里挖野菜的人比野菜還多,野菜都被挖得一干二凈,人們形象地比喻說,比蝗蟲吃了還干凈。
在這樣的困難時期,馮米換又陸續生育了六個孩子,生活上就更加緊張了。按說丈夫是大隊保管,保管全村的糧食,多少拿點,讓孩子們能吃飽,那是不成問題的,但馮米換說:“絕對不能打村集體的主意。”她硬是從自己嘴里往出摳,一天兩頓飯,還是吃糠、吃榆樹葉。為了讓孩子有奶吃,她硬是稀湯灌大肚,多喝野菜湯,1米7的身材瘦得只剩下80斤重,多次暈倒。但她硬是拖著虛弱的身體,紡花、織布,晚上點著煤油燈做衣服,做鞋,把大人的舊衣服改成小孩的新衣服,孩子們的衣服更是大的穿不上了小的再接著穿,一件衣服光補丁就補滿了,那真是新三年舊三年補補納納又三年。
憑著勤儉節約,吃苦耐勞,馮米換度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從沒拿過村集體一粒糧、一尺布,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馮米換的丈夫1948年當兵,1953年退伍,1951年曾在川東彭水八區隊任班長,當時擔任司令員的賀龍和擔任政治委員的鄧小平給他發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革命軍人家屬優待證明書,請黎城縣人民政府根據優待軍屬條例及其家庭情況予以適當照顧。
現在丈夫已去世15年,馮米換也86歲了,還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腦血栓等多種疾病,但她始終沒有向黨向政府要過一分錢。筆者給她提議向民政部門反映一下,爭取點撫恤金,她擺擺手說:“咱們國家這么多人口,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不能打著丈夫的幌子為自己討生活,我一輩子不給黨添麻煩!”
說起丈夫去世后這十幾年的生活,馮米換說:“我們是經過苦日子的人,節儉慣了,一年花不了幾個錢,家里還有幾畝地,國家每個月還給發養老金,子女們也孝順,這比什么都好!”陪同我們采訪的西頭村婦聯主任告訴我們:“別看老人家現在老了,可她還有當年當干部的那么一股子勁,把黨和國家看得比什么都重。”
俗話說,金錢是檢驗人們行為高下品德潔疵的試金石。當今社會,物欲橫流,有些人對金錢追求個沒夠,只要能獲取金錢,可謂不擇手段。馮米換作為一位共產黨員、老軍屬、樸實的農村干部,年輕時為西頭村的建設作出很大貢獻,現在86歲高齡又身患多種疾病,卻從沒向國家要過一分錢。她生活本來可以過得更好一點,她卻稱這樣很好,很知足,不想給黨和國家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