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佩宜
奔跑吧耐克
◎柯佩宜
一身黑色的襯衫、牛仔褲、球鞋,這是耐克CEO馬克·帕克的“個人款”。人們常把耐克比作“科技界的蘋果”:除了在經營上成績斐然,帕克跟喬布斯都是在設計上造詣深厚的領導者,連兩人的著裝都自成一格。
“我喜歡你處理這雙鞋的方式。”剛坐下來訪談,帕克指著我穿的黑色Air Max評價道。這雙鞋的不同之處在于我添加了一些個性化元素,用漸變的藍色鞋帶替換原來的純黑色鞋帶,并選擇了橙色的扣子。
每次被問及耐克的創新之道,帕克都會說到公司創始人比爾·鮑爾曼當年發明橡膠鞋底的例子:鮑爾曼把橡膠倒進做華夫餅的模具,冷卻后形成的格紋就是球鞋鞋底的靈感來源。帕克說:“我們是一家產品公司,耐克擅長圍繞產品功能去做創新。”
以FlyKnit為例,在耐克的研發實驗室里,帕克看到編織材料從而得到靈感,由此開發出了FlyKnit。“看到它我就能快進到未來的場景,我能感知到這種材料的市場潛力,當機立斷決定將它納入我們的產品開發議程。”帕克說。
這一切都是一種設計——超越圖紙,提供創造性的商業運作視角。
談及耐克的未來,帕克的話語中流露出些許興奮。帕克多次提及“數字化”和“個性化”。這不管是“我帶上你、你帶上錢”的美好噱頭,還是耐克在挖掘新消費人群,試圖打動90后、00后的鋪墊,回歸其創新之路,其實還是當初把橡膠倒進華夫餅模具里的“思維復刻”。
展示個性已是用戶體驗中的必備內容,除了耐克,其競爭對手及其他行業的企業也在陸續推出個性化產品,定制時代已悄然到來。
采訪完,我坐在從香港前往廣州的候車室里,發現30分鐘內出現了13雙耐克、3雙阿迪達斯、3雙New Balance……好吧,耐克的優勢依然明顯。
(摘自《快公司》2016年第5期 圖/千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