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寧
遲到非小事
◎岳振寧
有這樣一些管理者,他們認真負責,關心員工,樂于和員工溝通,在員工出現問題時能夠換位思考,但他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可在了解了員工的難處后,我很容易因為認同他的做法而失去原則。”
理解不代表縱容,“我理解你”必須建立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之上。例如一名員工經常遲到,屢次被罰款依然沒有改善。主管通過了解情況得知這名員工的上班路程有十多公里,需要一個多小時。由于這名員工態度積極,業績優秀,他的主管對此很理解,所以大部分時間只是做一些善意的提醒,但是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如果你是他的領導,你會怎么辦?是表示同情和理解,還是繼續罰款?
也許主管會告誡這位員工說:“其實你每天只要早出門十分鐘就不用被罰款了,下次一定注意啊!”但這有效嗎?結果擺在面前,基本無效。因為你沒能讓對方認識到你真正的關切,也沒能讓對方認識到遲到不是罰款能夠解決的問題。
上面說的這個故事真實地發生過,那么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主管下班后開車載著這名員工回家,實地測量了一下距離,真實地體驗了一次員工需要克服的困難,開車途中還和這名員工做了深入的溝通。管理者的這種行為讓員工看到了真誠,建立了信任關系;路途上的溝通更讓員工真正理解了“遲到非小事”的含義,員工不再認為大家在小題大做。從此以后,這名員工再也沒有遲到過,目前身居要職。
(摘自《企業家日報》 圖/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