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武,徐 鈺,吳勝勇
(1.佳縣氣象局,陜西佳縣 719299;2.漢中市氣象局,陜西漢中 723000)
?
榆林棗樹主要物候期三基點溫度分析
陳煥武1,徐鈺2,吳勝勇1
(1.佳縣氣象局,陜西佳縣719299;2.漢中市氣象局,陜西漢中723000)
摘要:根據榆林棗樹生態氣候監測資料,并結合適用技術和專項服務等的研究, 對棗樹主要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進行了研判,提出了適合本地區棗樹各物候期的氣象服務指標。結果表明:當春季溫度達13~15 ℃時,棗樹開始芽開放,≤-5 ℃時棗芽出現凍害;溫度≥17 ℃時開始抽枝展葉和花芽分化;溫度達≥19 ℃時開始現蕾,20 ℃時開始進入始花期,22~25 ℃進入盛花期,≤20 ℃或≥38 ℃則開花率顯著降低,形成生理落花;幼果膨大期溫度在25~30 ℃利于棗果的生長,溫度不足則果實發育不良,形成生理落果;果實成熟期的最適溫度為15~24 ℃,晝夜溫差在12 ℃以上糖分積累多,品質好。
關鍵詞:棗樹;物候期;溫度
堅持為農服務始終是氣象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 “兩個體系”建設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中致力于為發展農業、富裕農民和繁榮農村提供優質服務。開展生態觀測、農業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工作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是榆林市氣象局加強和提升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主要途徑。榆林市是我國紅棗主產區之一,現有掛果棗樹7.3萬hm2,是農業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十多年的棗樹生態氣候監測、適用技術的研究和專項服務,對棗樹主要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進行了研判,提出了適合本地區棗樹各物候期的氣象服務指標。從而有力地提升紅棗氣象服務質量,為培養廣大棗農的棗樹管理技能,降低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發揮了積極作用。
1三基點溫度
三基點溫度是植物生命活動過程的最適溫度、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的總稱[1-3]。在最適溫度下,植物生長發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溫度下,植物停止生長發育,但仍能維持生命。如果溫度繼續升高或降低,就會對植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換句話說植物生命活動的各個過程都須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1]。
2棗樹主要物候期三基點溫度分析
棗樹是喜溫樹種,溫度是影響樹體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因子,所有生理活動和生化反應都與溫度有關,溫度的變化還會導致其它環境因子,如濕度、空氣流動等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一般說來,棗樹對溫度有較寬的適應性,在年平均溫度為9.2~19.8 ℃的廣大范圍內,棗樹都可以正常生長結果。但是棗樹的每一個物候期都有它不同的三基點溫度,它也是影響紅棗產量、品質和樹體生長的重要因子。只有掌握了棗樹不同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才能按照它的生理要求,開展科學管理,減輕和降低溫度的直接影響,從而提高紅棗產量。
2.1芽開放期(芽膨大期)
棗樹萌芽早晚與溫度息息相關,還與樹齡、樹勢、芽體營養狀況等有關[1-3]。榆林棗樹以木棗為主,通過對它進行長期的觀測和研究,得出榆林棗芽開放一般出現在每年的4月,這一時期溫度變化大,強降溫天氣頻繁,出現棗芽凍害的可能性大,對棗樹的正常發芽形成不利影響,凍害出現對棗樹后期開花結果也能產生不利影響。根據多年來棗樹物候期的觀測,得出芽開放期的適宜溫度為13~15 ℃,這一溫度界限是促進棗芽大面積開放的最佳溫度。背陰坡種植的棗樹,最低溫度低于-3 ℃、陽坡種植的棗樹,最低溫度低于-6 ℃、其它4地方種植的棗樹,最低溫度低于-3~-6 ℃時,棗芽生長受阻,開始出現凍傷,開放后的棗芽凍死后,隨后形成二次萌芽。從理論上講溫度高棗芽開放既快又集中,但是溫度越高也利于越冬害蟲的集中出土,容易形成蟲災。
2.2展葉期(花序出現)
棗樹展葉與花序出現重疊發生。榆林棗樹展葉期出現在每年5月,這一時期溫度升高快,強降溫次數逐漸減少,一般不會發生低溫凍害。展葉期的適宜溫度為17~18 ℃,展葉迅速而集中,棗吊生長快而長,隨后花序出現數量也會增多。最高溫度≥35 ℃時,棗葉基本停止生長,幼葉缺少水分時出現卷曲現象。最低溫度為-2~0 ℃,棗葉生長受阻,-5 ℃以下將出現凍害,幼葉死亡,棗吊停止伸長,后期花蕾數量也會受到影響。
2.3開花期
棗樹是落花量大且坐果率低的樹種,雖然花期長、花量大,但受樹體營養及環境條件的影響,落蕾、落花、落果現象十分嚴重[4]。榆林棗樹開花期主要集中在6月,開花期每年長達40~50 d,有時長達60多天,這也是棗樹營養消耗量最集中的時段,是對光、熱、水、肥、濕度等環境要素要求最為嚴格的一個物候期。棗花開放需要有一定的溫度,開花的時間與每天的最高溫度有關[2]。最高溫度為21~25 ℃時,棗花發育正常,空氣濕度為60%~85 %時,有利于授粉坐果,坐果率達到最高。最高溫度≥35 ℃,空氣濕度小,出現干旱,棗花生長停止,形成大量“焦花”,無法授粉坐果。遇到連陰雨天氣,花粉正常發育受阻,棗花不能正常授粉,就會形成“泡花”。最低溫度在15 ℃以下,空氣濕度小,棗花開放困難,就會形成“落蕾”。不管是“焦花”、“泡花”還是“落蕾”,都屬于生理落花,坐果率明顯下降。
2.4幼果期、果實膨大期
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是棗果主要生長期,持續時間較長,出現在每年7—8月。棗果適宜在溫度高、空氣和土壤濕度大的環境下生長。它的適宜溫度為25~30 ℃,空氣濕度在40%以上,就能夠滿足棗果快速膨大的要求。最高溫度≥35 ℃,幼果生長出現水份不足,停止生長而且萎縮,形成生理落果。最低溫度<15 ℃且濕度小,棗果發育不良,生長減慢,最終不能長大,甚至也會形成生理落果。
2.5可采成熟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
可采成熟期出現在每年的9月到10月上旬,白熟期適宜溫度比較高,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大,無干旱的生態環境,最適宜溫度為22~26 ℃,有利于棗果的增大。脆熟期、完熟期要求天氣晴朗、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無連陰雨、大霧天氣。它的適宜溫度為15~24 ℃,晝夜溫差>12.0 ℃,棗果著色好、干物質積累多,品質優、味甜。白熟期、脆熟期最高溫度≥35 ℃,易出現縮果病、灼傷病。遇連陰雨、連續大霧等天氣,易形成裂果,降低棗果品質,甚至霉爛變質,不能食用,影響產量。最低溫度<12 ℃時,不利于棗果干物質積累,棗果著色差(呈黃紅色),制干后棗果個小、重量輕、糖分少、甜度差。
3結論
(1)當春季溫度達13~15 ℃時,棗樹開始芽開放,-5 ℃以下棗芽出現凍害;溫度在17 ℃以上棗樹開始抽枝展葉和花芽分化;溫度在19 ℃以上時現蕾, 20 ℃時開始進入始花期,22~25 ℃進入盛花期,低于20 ℃或高于38 ℃則開花率顯著降低;幼果膨大期最適溫度為25~30 ℃,利于棗果的生長,溫度太高或太低則果實發育不良;果實成熟期的最適溫為15~24 ℃,晝夜溫差在12 ℃以上時,糖分積累多,甜度高、色澤佳、品質好。
(2)每一個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的變化還與徐志新.天津地鐵3號線防雷檢測簡析[J].陜西氣象,2016(1):34-37.
災害性天氣有關,災害性天氣既影響紅棗的產量、品質,又能改變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的變化。如干旱、連陰雨、大風、冰雹、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
(3)棗樹病蟲害也是影響棗樹發育和紅棗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物候期的三基點溫度的變化對不同病蟲害的發生、繁殖、生存、種群規模、每代持續時間、影響程度等,帶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霍治國,王石立,郭建平,等.農業和生物氣象災害[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16-25.
[2]王景紅,李艷麗,劉璐,等.果樹氣象服務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15-221.
[3]甄文超,王秀英.氣象學與農業氣象學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53-55.
[4]郭曉成,李倩娥.棗樹栽培新技術[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42-91.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陳煥武(1960—),男,陜西佳縣人,高工,主要從事生態監測、應用氣象、氣象服務及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編號:1006-4354(2016)02-0032-03
陳煥武,徐鈺,吳勝勇.榆林棗樹主要物候期三基點溫度分析[J].陜西氣象,2016(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