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梳理
子魚論戰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①將戰。大司馬②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备ヂ?。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螏煍】?。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③。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p>
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④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⑤,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⑥可也?!?/p>
(選自《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注釋】①宋公:宋襄公,名茲父。公元前638年,宋伐鄭,楚救鄭,這年冬天,宋楚兩軍交戰于泓。②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字子魚。③二毛:頭發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④勍敵:強敵,勁敵。勍,強而有力。⑤胡耇: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⑥儳: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譯文】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就是不可原諒的了。”宋襄公不聽。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彼蜗骞f:“不行?!背娙慷珊?,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禁衛官被全部殺死。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是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即使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p>
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強大的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斑白的敵人?明恥以鼓舞戰斗的勇氣,教戰以掌握戰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勢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p>
鑒賞空間
文章主要記敘的是戰爭經過及宋襄公慘敗的結局。當時楚強宋弱,但戰爭開始時,形勢對宋軍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謂君子“不乘人之?!钡扔馗虠l,拒絕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以致貽誤戰機,慘遭失敗。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寫戰爭的過程,因為宋襄公的迂腐而導致戰敗。第三段寫了國人責怪國君,宋襄公為自己辯護,提出了戰爭道德論。和《曹劌論戰》一樣,作者介紹史實也帶著感情傾向,對于宋襄公的做法,作者持否定態度。
[讀有所思]
聯系《曹劌論戰》,想想長勺之戰與泓水之戰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