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廣法
讀書不是一件小事
屈廣法
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師孟莎美在一篇文章中稱,一次,他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到了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后,他躡手躡腳地起身去廁所。座位離廁所比較遠,他穿過很多排座位,吃驚地發現,他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很多中國人不睡覺在玩iPad,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在玩游戲或看電影,沒有人在讀書。而他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也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報紙、一本書,或者一部Kindle、一臺筆記本,安靜地閱讀或工作。
波蘭人熱愛讀書。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公交車和地鐵里,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波蘭人捧書閱讀,他們沉浸在故事里,平靜地到達各自的目的地后下車;在大小公園里,也常常能看到一些波蘭人坐在長椅上拿著書一邊閱讀,一邊曬著太陽;走在大街上,也經常看到波蘭人手拿書籍,邊走邊讀。隨著網絡新媒體大潮的到來,很多波蘭人在社交媒體網站上推廣書籍,波蘭文化部還專門創建了一個圖書推廣網站,鼓勵波蘭人多讀書。僅有不到4000萬人口的波蘭,迄今已有4位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匈牙利人酷愛讀書。匈牙利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平均每人每年購書20本。匈牙利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圓珠筆這樣的小物件,又有電話交換器、變壓器、汽化器、電視顯像管這樣的尖端產品。據說,20世紀80年代是匈牙利人發明的黃金時代,平均每年的發明專利都在四百件以上。一個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
俄羅斯被譽為世界上最愛讀書的國家之一。即使一些在商店甚至菜市場排隊買東西的人,也會如同變魔術一般,從裝食品的袋子里掏出本書來,一邊排隊,一邊閱讀。俄羅斯學者們認為不好好讀書,將對一個人的智力、性格、道德和修養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英國人的讀書習慣也令人感動。在公眾場所,特別是在汽車上、地鐵里,你根本聽不到英國人的高聲喧嘩,人們上車找到座位后,都會拿出隨身帶的書或者報紙安靜地閱讀。沒人號召,更沒人強求,讀書只是一種良好的習慣而已。
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要數猶太民族。猶太人有個習俗,孩子一出生,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圣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在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位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里藏著的是智慧,這比錢和鉆石貴重得多,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就連乞丐也離不開書,即使在乞討,他們總會帶著每天必讀的書。
蘇聯作家羅茨基曾經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由此看來,讀不讀書,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關乎民族未來、民族希望的大事。
讓我們立即拿起書本吧,讀書永遠都不晚。
(摘自《知識窗》201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