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茜 郭海娜
在公共危機中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的互動關系
□裴茜 郭海娜
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我國頻繁發生重大的社會事件或自然災害,從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都給國家帶來了人員和物質上的巨大損失,甚至關系到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問題。處理好公共危機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為地方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為地方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擔負著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職責。但是,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特殊性,政府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本文探討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如何在公共危機中進行良性互動。
公共危機;地方政府;地方媒體;良性互動
(一)公共危機定義及特征
公共危機即公共性公關危機,指在社會運行過程中,由于自然災害或者社會運行機制失靈而影響社會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突發性事件。可簡單分為天災和人禍。
公共危機一般具有四個特征:一是不確定性,主要是指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是無法準確預測的;二是威脅性,公共危機的發生不可避免地會給社會帶來心理、物質等方面的損害;三是時間有限性,指在危機發生后,管理部門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恰當的應對措施,這樣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四是危機的雙重效果,指危機發生后,一方面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危機處理得當,也會提高社會凝聚力和國家的國際地位。
(二)地方政府
在我國,地方政府是區別于中央政府而存在的,全稱為“地方人民政府”,通常被稱為基層政府。我國《辭海》認為,“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對稱,是設置在地方各級行政區域內負責行政工作的國家機關。”
在處理公共危機中,地方政府站在危機的第一線,其應對如何直接關系到危機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地方政府既是上級命令的執行者,也是本地區工作的領導者。這也就決定了地方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擔任著預見者、領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
(三)地方媒體
公共危機發生時,對地方媒體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地方媒體可以利用自身貼近性優勢,得到最新和最詳盡的新聞信息,但同時也存在著人力、物力等方面相對匱乏的劣勢。
當公共危機發生時,地方媒體作為配合地方政府處理危機的角色存在。首先地方媒體由于自身與公眾的接近性,能得到最貼近生活的信息,所以地方媒體是危機預判角色。其次,在危機發生時,地方媒體擔任著信息傳播者的角色,也起到連接政府和公眾的橋梁作用。
(四)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之間的關系
我國的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我國媒體堅持黨性原則為第一位,做好當黨和人民的喉舌,所以我國地方媒體既是新聞媒體單位,又是國家的宣傳機關。媒體與政府處于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政府大多數時間對媒體行使行政命令,缺乏公關意識,媒體無法很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
天津濱海區于2015年8月12日晚11點發生爆炸事件,短短一分鐘內發生了兩次爆炸,震感明顯。據市民反映,現場火光沖天,方圓十公里均有震感,造成輕軌東海路站建筑及周邊居民樓受損。此次爆炸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其中包括普通工人、消防隊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在這次危機事件中,以天津衛視為代表的地方媒體,在事件之初并未充分發揮自身職責,表現欠佳,后期在輿論壓力之下,有所改進,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關系存在的問題
地方政府對待地方媒體的問題有三點。其一,輿論管控。由于我國政治制度的限制,地方媒體一直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和限制。在爆炸事件發生之后,地方政府并未第一時間通過地方媒體公開重要信息,對于部分敏感問題,例如追責問題避而不談。截至23日,天津方面一共召開14次新聞發布會,前六次效果不佳。發布會期間,負責人大量使用“不清楚”之類的回答,引起公眾的不滿。其二,不善于利用地方媒體。地方媒體是地方輿情的觀察員,能夠安撫地方民眾的情緒,能促進地方的穩定發展。在爆炸發生之后,地方政府并未依靠地方媒體隨時傳達災情狀況,忽略了地方媒體的靠近性,降低了地方媒體的實用價值。其三,溝通失效。在這次爆炸事件中,地方政府并未第一時間通過地方媒體傳遞重要信息,而是依靠官方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又并未很正面地回答媒體問題,引起了大眾的不滿。
地方媒體在公共危機事件傳播中存在兩個問題。問題一是傳播角色的失效。在天津爆炸案發生后,天津媒體在第一時間并未對此事進行大規模報道,天津衛視在爆炸發生后,還是一如往常播放韓劇。問題二是競爭的失效。地方媒體雖然占據著接近新聞源的優勢,但是也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橫向而言,新媒體給地方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天津爆炸案發生后,第一手信息首先是從網絡上傳來的;縱向而言,來自央視媒體的擠壓,央視有著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先天優勢,這是地方媒體無法比擬的。
(二)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互動取得的成績
兩者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得到加強。在這次爆炸事件后期,地方政府改變了前期完全封鎖消息的做法,加強了與地方媒體的合作,隨時公開救援的最新進展以及傷亡狀況,隨時公開事故調查小組的調查結果。在事故前期,地方政府對于敏感問題,持有保留態度,這就導致了謠言的傳播;在后期,改變策略,正面回答媒體問題,與地方媒體緊密合作,保持信息暢通,使得謠言平息,安撫了公眾的情緒。
地方媒體的作用日益明顯。隨著地方媒體地位的提高,在處理公共危機事件中,其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提高。在爆炸事件發生后,地方媒體首先通報了這一消息,并隨時向公眾公開傷亡狀況,起到了橋梁溝通作用,并且不斷問責政府,追究爆炸原因,起到了輿論監督作用。
從“非典”事件的媒體集體失位,到現在各大媒體各司其職,地方媒體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地方政府也逐漸意識到了地方媒體的重要性,這推動了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一)地方政府需正視地方媒體信息傳播的角色
在我國,政治體制決定了我國的新聞媒體擔任的是“黨的喉舌”角色,這也決定了長期以來政府對媒體屬于管理方,媒體無法發揮其“第四權力”。地方政府“居高臨下”的態度嚴重影響了自身與地方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只有改變其固有觀念,正視媒體的地位,兩者才能在公共危機中更好地合作。
(二)通過立法保障地方媒體的合法權利
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地方政府與地方電視媒體良性互動的核心是地方媒體充分行使其新聞采訪權利,配合地方政府工作,保持信息暢通,維持社會穩定。所以兩者要想保持良好的互動,地方政府必須保障地方媒體的合法權利,首先得保證地方媒體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還需要監督地方媒體合法行使其自身權利。而立法是保障記者權利的有效方法。
(三)地方媒體提高自身職業修養
職業修養的提高對地方媒體發揮自身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持正確的新聞導向;其次,媒體記者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能夠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協助地方政府保持社會穩定;最后,堅持新聞職業操守。
近些年來,我國各類公共危機事件不斷發生,地方政府是處理危機的核心力量,地方媒體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協助地方政府,確保信息暢通,保持社會穩定。在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兩者平等協作,各自發揮自身功能,保持良性互動,才能促進危機的化解。地方政府需要正視地方媒體的作用,而地方媒體也需要找準自身定位,改變以往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平等合作,才能共贏。
1.Rosenthal Uriel.1989.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Riots and Terrorism.pringfield:Charles Thomas.
2.斯邁克爾·杰斯特著,陳向陽,陳寧譯.危機公關[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3.付鐸,洪小潞.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與媒體間關系[J].中國行政管理,2009(7).
4.胡梓南.公共危機管理中地方政府與地方電視媒體互動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3.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