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
幾天幾夜看不完
一段在泰國拍攝的視頻在YouTube及臉譜網上走紅:
一家書店的老板每天開門營業時,總會發現門前躺著一個臟兮兮的流浪漢。由于擔心他妨礙自己做生意,書店老板對他又是潑水又是打罵,想將他趕走,可第二天流浪漢還是會來。
終于有一天,流浪漢沒有出現。書店老板大為不解,他想到店門前安裝有監控攝像頭,于是調來視頻查看究竟,結果發現,這個流浪漢在書店門前過夜時,會打掃門前的垃圾,趕走欲往門上小便的醉漢……后來,兩個賊想撬開書店的門偷東西,流浪漢上前制止,被這兩個惱羞成怒的家伙用刀捅死。
看到這里,書店老板淚流滿面。這時畫面上打出字幕:“有些事實,是你的眼睛看不到的。”接著畫面一轉,出現了幾款監控攝像頭。
不要覺得結尾太“違和”。這段時長5分25秒的視頻并非為了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實際上,它是一則監控攝像頭的廣告。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自8月27日上傳后短短一個星期,該廣告已在臉譜網上吸引了540萬次的點擊,在YouTube上也有300多萬次。
名為“Miri F.2”的網友在YouTube上留言道:“我看了這段視頻后哭得稀里嘩啦,這真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陰暗面。看到我這段話的朋友,請記住,當有人被惡劣對待時,一定要向他們伸出援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壞人,但好人更多。讓我們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這只是泰國讓人印象深刻的廣告之一。“只要愿意,你可以在網上搜出一大堆非常棒的(泰國)廣告來,幾天幾夜也看不完!”網友“Joooe”在臉譜網上寫道。
香港《信報》稱:“論催淚電視劇,首推韓國;但說到催淚廣告,最厲害的一定是泰國。泰國廣告的厲害之處是,幽默的令人發出會心微笑,搞笑的讓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感人的能讓人感動至不能自控的地步……”
《大西洋月刊》同樣對泰國廣告的創意水平贊不絕口。該雜志認為,泰國正悄悄成為廣告市場的“全球領袖”,它的秘密武器就是“講述催人淚下的故事”。雖然谷歌、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都制作了非常出色的廣告,但泰國的廣告產業“正向另一個層次進軍”。
靈魂零距離
單純從經濟上講,泰國只能算發展中國家。其城市基礎設施落后,街道擁堵而嘈雜,攤販隨處可見……但這無礙于它成為亞太地區廣告創意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全球五大廣告獎(英國倫敦國際獎、克里奧廣告獎、戛納廣告獎、紐約國際廣告獎和莫比斯廣告獎)的獲選作品中不乏泰國廣告的身影。正如臺灣《天下》雜志所說:泰國在全球廣告創意的競賽中,是一匹逐漸嶄露頭角的黑馬。
全球知名的廣告創意評估報告“耿氏報告”稱,2005年,亞洲前十大廣告公司中,曼谷擁有4個,超越了東京。當時,泰國廣告業的產值僅為日本的1/15。近年來,由于政治動蕩、經濟不景氣,泰國廣告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但人才猶在,他們是泰國廣告重返巔峰的希望。
泰國廣告界的很多人才都在西方接受過教育與培訓,但與西方不同,他們拍的廣告甚少使用明星,喜歡用平凡人物演繹平民生活。據《曼谷郵報》報道,該國的調查顯示,本土廣告使用平民的比例達85.25%,使用明星與社會知名人士的僅占3.12%,其余廣告以動植物、神話和科幻人物為主角。這種接地氣的平民化路線拉近了廣告與普通百姓的距離,輔以引人入勝的劇情,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奧美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傳播機構之一,該集團曼谷分公司的首席創意總監科恩表示,泰國廣告更關注人文關懷、社會大愛和親情友情等。廣告人很看重廣告的靈魂以及能給予社會何種啟發,“這也是我們的廣告從來不選用俊男美女和酷炫舞臺的原因”。
“如果在美國拍快樂家庭的廣告,必須有明星長相的父母、各種名犬、SUV。但在泰國,長相平凡的祖父母對著孫子微笑,再加上流浪狗和二手車,就是一個美滿的家庭。”泰國最大的廣告制片公司匹配工作室的導演塔諾猜輕松地說。他相信,成功的廣告必須對社會付出關懷:“如果你對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一點都不關心,是不可能成功地賣出東西的。”
已經上市的匹配工作室表示,泰國廣告走出了一條創意強、成本低的路,從而避開了歐美大的廣告制作公司的鋒芒。
“我們不在制片上競爭,只在點子上競爭。”匹配工作室執行制片人布拉莉的言語中有泰國人一貫的樂觀。她表示,即使只有1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7.6萬元),也可以拍出讓觀眾叫好的廣告。
靠幽默活下來
當然,泰國廣告人的點子并不局限于流浪漢被刺身亡等“悲情廣告”,若真幽默夸張起來,足以讓人笑出眼淚。《天下》雜志稱,看過泰國廣告,就像喝了一碗酸辣蝦湯,讓你一邊蹙眉咂舌,一邊大呼過癮。
比如,在塔諾猜拍的一則輪胎廣告中,一只小狗看到女友與別的狗偷情,不禁悲從中來,狂奔到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準備殉情。眼看它就要被一輛疾馳的大貨車撞飛時,大貨車卻猛然停了下來。原來,大貨車的輪胎抓地力超強,可隨時急停。
還有一款攝像機的廣告:父親坐在沙發上觀看女兒小時候“萌萌”的影像,看至動情處流下了眼淚。這時,一只手從旁邊遞過紙巾。鏡頭隨之移動,轉向一位穿著暴露的胖女子。一頭金發的她畫著“熊貓眼”、打著鼻釘、戴著夸張的項鏈,正是這位父親的女兒。接著,畫外音點出了產品的賣點:記錄美好時光。
同歐美內斂低調的幽默比起來,泰式幽默極盡夸張,以戲謔看待人生。這種幽默讓“泰式廣告”火遍全球。
今年51歲的科恩回憶道,當年他告別開雜貨店的父親、南下曼谷求學時,搭乘的是一種電扇轟鳴、司機咆哮的巴士。如今30年過去了,這種巴士仍穿梭在泰國的城鄉之間,沒有絲毫改進。說到這里,科恩清秀的圓臉上浮現出自嘲的微笑:“許多年前,我們自認為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在街上跌倒了不會埋怨政府沒把路修平,只是笑一下,爬起來……先有苦難,然后我們靠幽默活下來。”
泰國素有“千佛之國”之稱,95%的居民信仰佛教。受到宗教影響,泰國人注重及時行樂,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也為廣告創意提供了空間,讓創意源源不斷。
或許是地理條件使然,在熱帶陽光的擁抱下,泰國人樂觀通達,對各種意外和困難都能一笑而過,可以全盤接受各種或夸張或悲情或幽默的廣告。正如泰國東方大學傳播藝術學院的崇彭納什教授所說:“這個國家‘sabai-sabai(隨和)的性格,讓觀眾對從保守到瘋狂的幾乎所有廣告風格都能接受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