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希
?
古代女人改嫁那些事兒
文/李希
在對婦女再嫁的問題上,秦漢時期也非常地寬容。在江陵張家山漢簡中關于秦代法律的記載中,就可以看到“夫死而妻自嫁,取者勿罪”的規定。雖然班昭在《女誡》中說:“男有再娶之意,女無再適之文?!彼坪醢雅硬荒茉偌抟暈榕缘滦幸幏?,但實際上,漢代婦女改嫁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多次改嫁。
就算重視名分的皇家,也并不太在意女子改嫁。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本來已經嫁給了一個叫金王孫的人,并生下一個女兒。后來其母臧兒為了求取富貴,強行將王娡從金家接走,送入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劉啟宮中。王娡為劉啟生下了三女一男,其中的兒子就是后來的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即位后,并不以母親曾嫁給別人為恥,還親自到同母異父的姐姐家中相認,令其與母親、已經貴為太后的王娡團聚,并給與封號與采邑。
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即蔡文姬,先嫁河東衛中道,被擄入匈奴后與左賢王成親,并生有子女,歸漢后又嫁與董祀,先后改嫁兩次。但這并沒有影響她在當時和歷史上的形象與地位,南朝人范曄在編寫《后漢書》時,因為蔡文姬的傳奇經歷和卓越文采,將其收入了《列女傳》,這與后世《列女傳》中多是些“忠貞烈女”的故事相比,價值取向截然不同。
古代男子想要拋棄自己的妻子,也并不是一封休書就能了事。有些女子在被丈夫無辜離婚時,不管“三綱五?!?,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反戈一擊,最終揚眉吐氣。
據《后漢書》記載,漢朝有一女子叫夏侯,是黃允的結發妻子。黃允是當時一位有名的才子。一次,當地太守袁隗看過黃允的詩文后說道:“如我能有像黃允這樣的女婿,此生足矣?!秉S允一聽覺得機會來了,回家后就給妻子夏侯寫了一紙“休書”。突然接到“休書”的夏侯如五雷轟頂,在多次懇請無效后,她痛定思痛,決定離開時好好懲治一下這個負心郎,也讓自己走得風光。
夏侯對婆婆說:“明兒個媳婦就要離開黃家了,心里還真有點舍不得,還是舉行個告別宴會吧。我也要當著客人的面,好好訴訴離情。”此時的婆婆也同情兒媳,見兒媳說得有情有義,便答應了。
宴會那天風和日麗,四方客人紛紛踏至,一共來了兩百多位。正在大伙舉杯的當口,夏侯袖子一挽便走上前去,把黃允平日干的那些見不得人的丑事,當眾數落了一遍,并且大罵黃允無情無義、道德淪喪,說完便跨步登車揚長而去。黃允被罵后不僅名譽掃地,太守礙于面子,決定不嫁女兒給他。這個崇尚權貴的負心郎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南宋一代才女李清照不僅在丈夫去世后改嫁,她擺脫“渣男”后夫是古代女子中罕見的主動離婚并成功的案例。李清照18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也許越是美好的開始,往往越會有著悲慘的結局。公元1129年,趙明誠死于湖州,一段將近30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當時,金兵南侵,北宋滅亡、戰亂不斷,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張汝舟之所以結婚,是因為看中李清照所攜帶的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將這些東西與他共享時,張汝舟馬上露出原形,不僅惱羞成怒,還對李清照拳腳相加。于是,李清照決心和張汝舟離婚,并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但宋朝有一條奇葩的法律,規定妻告夫者,即使所告為實,也要“徒二年”,就是有期徒刑二年的意思。所以雖然李清照雖然最終贏了離婚官司,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但李清照卻面臨牢獄之災。所幸友人出手相救,大才女只象征性的坐了九天大牢,總算得以擺脫被“家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