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士的“時光之旅”穿越機最近研發了新的功能,能實現瞬間的空間轉換。也就是說,在古代中國可以直接穿梭東西南北了。得知這個消息,我迫不及待地來親自體驗一番。
“時光之旅”,出發!
高小白的穿越筆記:劍州驛站見聞
時空坐標顯示“唐代天寶年間劍州驛站”。驛站里面人來人往,牽馬套韁,一派忙碌景象。
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見身后的馬蹄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急促。幾名差官飛馳而來。劍州驛站的驛將大人已經沖出來迎接。眼看剛剛收住韁繩,差官立刻翻身下馬,與驛丁嫻熟地交接。來人馬背上的兩筐貨物,也迅速換到了劍州驛馬背上,中間幾乎沒有停頓。只見劍州驛站的差官又向下一站疾馳而去。大路上留下一陣飛揚的塵土。
驛將大人忙完之后才看到我,徑直走來寒暄。聽他說,這批荔枝昨天剛采摘下來,必須趕在明天中午送到長安的宮中,獻給貴妃享用。難道眼前所見所聞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嗎?據說,楊貴妃一人貪圖享受新鮮荔枝的美味,以致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在通往長安的驛路上。

驛將大人說,按照朝廷制度,全國的七大驛路每三十里設一個驛站,根據驛站等級不同,每個驛站配備的驛丁人數也不相同。每個驛站都有驛產,包括驛舍、驛田、驛馬等等,以保證人力、物力和財力及時運送。在寬敞的驛路上,“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唐代國家的郵傳物流效率非常之高,據推算,政令從長安一經發出,兩個月內便可推行全國。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驚人的傳播速度了。
第二天清晨,我又按下了“時光之旅”的空間轉換鍵,時空坐標顯示“唐朝天寶年間長安城內”。只聽見急促的馬蹄聲在城內回響,普通百姓還以為是邊關緊急軍情,可誰知道送來的只是幾筐荔枝呢?
周博士的歷史小課堂

早在上古的夏商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專門傳遞信物的人。實物傳遞根據交通方式的不同,西周時又分為“步傳”和“車傳”,到春秋時期則出現了“馬傳”。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秦代公文則分出“急字文書”和“普通文書”,即有了快遞、非快遞之分。到了漢代,快遞均采用騎馬傳送。南北朝時期,緊急公文傳遞每天400里。隋唐時期,凡是送達赦書等快遞,則要求日行500里。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唐朝的那些郵傳物流方式吧。
快馬驛傳
唐王朝的郵驛系統相當完備。這一套系統,管理著全國兩萬多名差官、驛丁,以及總計約5萬里的驛程。按當時的規定,各地郵驛機構各有驛產,以保證郵驛傳遞的正常開支費用。這些驛產,包括驛舍、驛田、驛馬、驛船等等。各站配備8至75匹驛馬不等,而驛田就用來種植苜蓿,解決馬飼料問題。
此外,為了保證全國驛馬數量充足,唐朝中央政府還在六部之中的“兵部”下設專門機構,統一管理駕輿、驛傳、馬政等事務,這樣可以方便全國郵驛中馬匹的統一使用。

飛鴿傳書
信鴿傳書在唐朝就已經很普遍了。其中,張九齡的信鴿送書最為有名。張九齡是唐玄宗開元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相傳,張九齡少年時代就在家中養著一大群鴿子,每當與親朋好友書信往來的時候,就把書信系在鴿子腿上,指令它飛往固定的地點,以此和親友互通信息。張九齡把這些信鴿稱為“飛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各朝,飛鴿傳書一直在通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在南宋時,飛鴿傳書已經應用于軍事通信系統。

明駝使
所謂“明駝使”,據明代人楊慎考證,就是一種用駱駝快行來傳遞公文書信的傳遞方式。據說這種駱駝,腹下有毛,夜里可以照亮行路,日夜能夠馳行千里,所以叫作“明駝”。據說唐玄宗時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哥舒翰就使用過這種“明駝使”,經常派使者乘這種駱駝進京奏事,往往日行500里。
據記載,唐朝以前往來內地的駱駝,主要產自西域各地,而內地駱駝的大量繁殖是在唐朝以后。唐朝不僅用駱駝進行大量運輸,而且還有固定的站口。近年來,在今天甘肅境內絲綢之路的許多地段,出土了很多唐三彩,其中就有數量眾多的牽駝俑。
烽火狼煙
烽火,是古代用來軍情報警的一種東西,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夜間來犯就點火,通過可見的煙氣和光亮來報警。烽火臺,在漢代稱作“烽候”,唐宋時稱為“烽臺”,明代稱作“煙墩”或“墩臺”。
古代烽火臺一般相距10里左右,兩兩相鄰。一旦守臺士兵發現敵情,就立即燃起烽火或燃煙,相鄰烽火臺看到也立即點燃,依次向遠方傳遞,一直報告給軍事指揮機關。這種用來警報敵情的燃煙,也被稱作“狼煙”。相傳西周末年,周幽王曾“烽火戲諸侯”,以致敵情報警系統失靈,國都最終被敵人攻破。
下面,到了我考考大家的時間啦!唐代的國家郵傳系統十分發達,唐代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都與當時的驛路傳遞和域外交通有關。請問下面四幅圖畫及其詩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中,哪一個不是唐代的呢?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
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
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鑒真東渡》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懷古》
青海和親日,潢星出降時。
戎王子婿寵,漢國舅家慈。
春野開離宴,云天起別詞。
空彈馬上曲,詎減鳳樓思。
——張說《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責任編輯:馬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