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有一個溫暖的節日——父親節。這期“美文誦讀”,我們開辟了親子誦讀通道,特別邀請“誦讀小明星”李楚越和她的爸爸李劍共同誦讀。掃一掃二維碼,聽一聽,你更喜歡誰的誦讀呢?
門前的兩棵棗樹,是父親去年從老家溪灘上替我們挖來的,細不過兩枝,高不過兩尺。在雜草和綠樹叢中,它們纖弱得就像兩片蜂蝶的翅膀,任何的一抹風,都會將它們的葉子吹皺;任何的一滴雨,都會將它們的枝干打歪。它們常常會在晨露和夕陽里無聲搖擺,那細伶伶青澀澀的模樣,總讓人對它們生出無端的憐憫。
可當滿目春花無限春紅被時光啄下枝頭時,我們門前的這兩棵棗樹,居然含苞吐蕊,把透明如青玉的花瓣,把玲瓏似燕舌的花盞,悄悄地、悄悄地送上了亮綠亮綠的樹梢!
哦,誰能想到那么小的棗樹,還會開花呢?誰能想到那么小的棗花,竟會像初夏風中教堂里的鐘聲,那么奇妙地撞擊與震撼著人的心靈呢?棗花,你這萬綠叢中渺小到幾乎難覓蹤影又宏大到振聾發聵的鐘啊!
當我初次與你面對時,我的身和心都不禁為你戰栗了。
其實,我的戰栗也是一種鐘呢,為平凡又美好的事物而敲響的禮贊的鐘,為普通又虔誠的生命敲響的愛憐的鐘,為短暫又不朽的靈魂敲響的歌唱的鐘!
棗花,在這初夏時節,當我肩扛著三十七年的生之塵埃,與你驟然面對,我突然,突然,在你的鐘聲中,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清洗。
原來,活著,竟可以像你這樣樸素、簡單、靜悄而又洪亮啊!
棗花,你這初夏的鐘!
誦讀點評
“可愛多”(李楚越)和“愛爸”都是派派網上的名人。
“愛爸”注冊名叫水天一色,聲如其名,當真是天般渾然,水樣溫情,給每一個聽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最初,他在自己的“地盤”上發女兒的作品。到了2015年4月,他讓女兒也入駐派派。很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可愛多”的天籟童聲迅速俘獲了大量“粉絲”。
“可愛多”的聲音清脆明麗,讓人想起三月的江南。她的語感非常好,沒有初學者通常有的調值不平衡、節奏不穩定等毛病。聽她的聲音,最大的感覺就是“舒服”。能讓人舒服,就是一種很好的分寸感的拿捏。
這一次聽《初夏的鐘》,忽然覺得她長大了,“童聲”正被“少女音”取代。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但也因為這樣,誦讀就要跟童聲時期有明顯區別,要漸漸找到成人讀書的感覺,這尤其體現在節奏上。
一篇文章,要有整體的節奏處理,段與段之間,要有節奏上的對比。比如本文,第二、三兩段的節奏要加快,情感要熾熱。假如跟前后文沒有明顯區別的話,在情感表達上就“松”了。
再說句子,句中停頓不宜過長,否則就有“讀字”的感覺,不是讀句、讀文了。比如第一段,“雜草和綠樹”之間就不必停頓了;“它們纖弱得”后面必須有適當的停頓,但要做到聲斷氣連,讓人感覺這是一句話;“就像兩片蜂蝶的翅膀”這句,“兩片”后面也可以不作明顯的停頓。再如第二段“把透明如青玉的花瓣,把玲瓏似燕舌的花盞”兩句,“透明”和“玲瓏”的后面都不應該停頓,否則這一句就有點破碎了。“可愛多”可以聽聽爸爸的處理,他讀得就很連貫。
“愛爸”在培養女兒方面值得很多家長學習,不僅自己愛好朗誦,還開發了孩子的特長。“可愛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相信她在以后的有聲藝術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輝煌!
點評人:月下泛舟(派派網著名播主)
(責任編輯:馬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