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在《Heart》的一項研究稱,吃巧克力可以降低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心臟病風險。
該研究于1997年納入了67 640名45~83歲人群,在1998~2010年間隨訪。數據顯示,隨訪期間共發生了4 417例MI(男性3 057例,女性1 350例)。研究者觀察到吃巧克力可以降低MI風險。
根據參與者巧克力攝入量將其分為:從來不吃、每月1~3份、每周1~2份和每周≥3份。
數據顯示,每周攝入巧克力≥3份的參與者與從來不吃的相比,MI風險下降13%,校正BMI、糖尿病、高血壓等混雜因素后,這種關系仍存在。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巧克力攝入量最高的群體更多地含有了更多大學教育程度、合并癥(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少的人群,并且這群人中吸煙者更少,吃更多的加工肉。
研究者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涉及的問卷調查上只有一個關于巧克力攝入頻率的問題,并且沒有對巧克力進行分類。
不過研究者也指出,雖然吃巧克力可以降低MI和缺血性心臟病風險,但是考慮到巧克力是高糖、高能量食物,所以在攝入時還是需要權衡各方面,不能一味地因為其對心血管的好處就狂吃海吃。
夏天近了,美國專家提供超重兒童減肥的小絕招
世界范圍內,肥胖人群的比例很高,在過去30年里,美國肥胖的兒童人數幾乎翻了一倍多,而肥胖的青少年則增加至原來的3倍。來自美國石溪分校兒童醫院健康體重和健康中心的Rosa·Cataldo主任說道,兒童減肥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兒童的生活方式,這里需要父母的參與。
下面是Cataldo博士為父母和孩子變得健康而給出的4個小竅門:
1.去外面:到外面去是使運動感覺毫不費力的一個最好的方法。騎自行車、踢足球、在操場上玩,都是一個家庭可以一起運動的方式。孩子們應該穿戴計步器以跟蹤他們的體育活動,確保他們每天至少行走10 000步。
2.補水:每天都要注意飲水,補充水分,尤其是在運動時。但是不要給孩子飲用含糖飲料,包括果汁、蘇打水和運動飲料。
3.選擇新鮮的食物:現在是一年當中最容易獲得新鮮食物的時候。到當地的農夫市場,那里的水果和蔬菜都是當季的且十分便宜。多吃當季的蔬菜水果沙拉。
4.閱讀標簽:一年之中任何時候都應閱讀食物上的標簽,但是人們往往會遺忘檢查食物的成分。一定要注意的是配料的順序,如果糖位于成分列表的前三位,那么說明這種食物的含糖量很高。如果食物標簽上的成分很多,成分復雜,那么在選購或食用這種食物的時候就要三思了。
《Cell》證實:運動真能直接擊殺癌細胞
不可否認,的確有部分癌癥患者不適合運動,但是過去的大多數臨床研究結論認為,運動能提升患者的有氧適能—既提高心肺功能,也能加強患者的肌肉健康程度,由于許多癌癥患者都會因長期臥床有肌肉疲勞和肌肉無力的情況。同時,運動還能從精神心理上降低患者的焦慮感,有助于患者的心理調節和內分泌環境穩定。
總的來說,運動帶給健康人的好處,基本上也能同樣帶給癌癥患者。而最新的一個發現是運動還能直接縮小腫瘤!
連《Nature》都在最近幾天報道了這項發表在《Cell》上的成果,這項研究由丹麥、瑞典、德國、美國的團隊共同參與。在隨機對照實驗中,這群實驗者分別設計了肝癌、黑色素瘤、肺癌的不同研究模型。結果研究者發現,對抗實驗中的這多項腫瘤,運動有極強的殺傷力。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針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臨床實驗也發現,運動能改善患者的預后。當然,運動必須適度,到底怎樣的量比較適合腫瘤患者,還是需要主管醫生來考慮的。
飲食不健康又不運動的人,更容易老!
近期,有研究指出飲食不健康和缺乏鍛煉會加速機體老化。美國梅奧診所通過對小鼠進行實驗,探究運動是否能預防快餐飲食導致的衰老細胞的產生和代謝產物的積累。實驗中將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小鼠攝入正常健康飲食;另一組小鼠攝入快餐飲食,食物中富含飽和脂肪酸,同時給予小鼠含糖飲料。結果表明,快餐攝入組的小鼠在4個月的時間里體重增加近3倍,且大部分的脂肪積累在小鼠上腹部的內臟器官,使得小鼠易出現與肥胖相關的疾病。若小鼠開始運動,則小鼠的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無論是否進食快餐食物,小鼠都能通過運動改善機體狀況。在快餐食物組,運動的小鼠較不運動的小鼠BMI和脂肪增長較少,且出現的衰老細胞較少,而不運動的小鼠出現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的風險較大。這表明健康飲食和合理鍛煉可以延緩機體衰老。
高強度沖刺訓練可能有害健康
近期發表在《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FASEB)》雜志的研究稱,積極的生活方式有益身體健康,但一些極端的鍛煉形式并不適合每個人。
只需要在健身房里通過2分半鐘的高強度“全力沖刺”鍛煉就可以額外消耗200 cal(1cal=4.186J)。想減肥或燃燒脂肪的人看著這個心動了嗎?并且,強烈的運動訓練能刺激線粒體的生長,增加機體用氧能力、增強心血管健康、增強體質、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肥胖。
但是,如果在進行高強度鍛煉之前不做好運動準備,那么就等著高強度運動損害身體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運動機能學的主任Robert·Boushel和來自加拿大、歐洲的研究人員對來自瑞典的12名志愿者的組織標本進行了分析。
所有參與者都是健康的人群,區別在于未經訓練還是適度活動。志愿者參加了超過2周的高強度訓練,運動方案包括30秒的全力沖刺,然后休息。
研究人員觀察到,參與者進行超高強度腿部和手臂運動后,肌肉組織出現了緊張的跡象。
檢測后發現,高強度訓練后,志愿者的線粒體能力只有先前的一半,消耗氧氣的能力下降了,對抗自由基損害的能力也下降了。自由基可以損傷DNA的分子,并對健康細胞造成傷害。高水平的自由基有害身體健康,包括過早老化、器官損傷和癌癥等。
研究結果表明,不應該鼓勵普通民眾參與沖刺訓練,或訓練前要對參與者進行評估,是否能勝任這種強度的鍛煉。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與普通民眾不同,他們的體內積累了相當多的抗氧化酶,為對抗自由基提供足夠的保障。所以對于初學者,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并且訓練也應該在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或運動學家的指導下進行。雖然高強度沖刺訓練可以更好、更快地燃燒脂肪,但是對你而言可能并不是健康的方式。
處在壓力下的男人和女人,抑郁更容易找上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女性會遭受更多的生活壓力,也有研究表明,長期反復的壓力可能會轉化為抑郁。所以女性就會比男性更容易變得抑郁嗎?當然不是那樣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男性壓力在25年后轉化為抑郁的可能性比女性高50%。
為什么遭受壓力的男性更容易抑郁呢?研究者認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男性與女性相比,不太可能討論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研究者認為:“當今社會中,如果一個男性到處傾訴吐槽,可能會被當作‘軟弱’。男性的‘霸權氣質’是他們尋求照顧和談論感情的障礙,所以無論是專業還是內部社交,我們都很難看到男性尋求幫助。但是,這可能會給男性的健康帶來影響?!?/p>
不僅如此,男女間不同的心理彈性、風險感知等也是導致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女性感受到壓力后,會更好地調動心理資源對自己進行保護。而很少講明自己處于壓力下的男性,在未來的生活中受抑郁影響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男性應該改善他們面對壓力的方式,面對壓力時應該調動自己的資源,應該向女性學習如何談論情感和利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