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讀雜志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雜志上出現的專家們可以讓裝修過程輕松舒暢,如同熱刀子插進黃油般順利,就像學霸做考試卷的狀態,一題接著一題。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親。裝修了,你就會感覺像手持兩柄橡皮錘,面對著半畝地的鼴鼠,錘啊錘,錘暈了大多數,還是跑掉了一些那般無助。好在有幾個鼴鼠在即將溜走前被你錘倒了,但依舊有一種無力感。
先跟大家分享幾個Bobo親身經歷過的場景吧。
場景一
某一次Bobo做個水電驗收。這支施工隊,Bobo半年前也是湊巧剛監理完成他們的一個工地。而這支施工隊所在的裝修公司,與Bobo所在的梓相監理,每年總有那么幾個工地會“狹路相逢”。真是爭論過堅持過不愉快過,說老相識也可以,不打不相識可能更確切一些。
待Bobo拖了萬用表、兆歐表之類到現場,電工說:“唉喲喂,你怎么每次都整得這么麻煩啊,我的手藝你還不相信么!?”
一般這種時候,Bobo可以有幾種回答方式:“少廢話,程序就這樣,配合一下”;“看起來沒用是吧,可我每年還是會碰到幾起線路有問題的,比如,扒拉扒拉扒拉(以下省略一千字)”;“抓緊時間,有功夫耍嘴皮,活也干完了……”
由于這個電工和Bobo打過交道,我也知道他性格比較詼諧,這次我回答說:“那就不查了,等你走了我掐斷一根網線,讓你回來慢慢查!”
“我靠,你太損了。你說怎么查就怎么查……”
場景二
這還是一支幾年前打過交道的隊伍,專做混凝土現澆的。鋼筋綁扎完成,Bobo例行檢查。
然后我就奇了怪了。這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樓梯,甚至相比之前的案例,這個樓梯的走向清晰簡單得多,而且由于駕輕就熟,以前合作過,事前預告傳達照例由書面、微信和口頭幾種途徑同時完成,層層累加,Bobo以為這是萬無一失的——結果還是有問題,具體來說,樓梯上端能勾連而沒有勾,中間被無端截斷,下端莫名奇妙懸空,沒有植入地面……這是逗我玩么?!
看著負責人一臉愧疚的樣子,Bobo頗為郁悶地隨口問了一句:“這是你扎的鋼筋么?”
這位老兄隨即回答:“是的,不過不是上次那同一個師傅……”Bobo真是一腦袋黑線。
場景三
油漆工批嵌打磨階段,Bobo發現配電箱沒有加個臨時的蓋子,導致墻灰進入整齊摞了起來。這事的處理方法很簡單,清理干凈,找塊硬板紙蓋上。
但是Bobo覺得,這類問題應該早就注意過。打開過往的記錄,果然在水電驗收之后,提到過一句:請將線盒、配電箱等作臨時遮蔽,以防進灰。之后的記錄中,也有過硬板紙遮蓋的場景——然并卵,不知誰又將其摘下或只是無意為之撞開了,關鍵的墻面打磨階段,居然沒蓋上,配電箱就成了鮮奶油小方盒子。
場景四
講今天的最后一個故事吧。
某一天,一個眼看著順利收尾的工地,傳來一個消息——水管被打斷了!Bobo馬上打電話給隊長:“怎么回事?你們不作標記的么!”隊長也很委屈:“你看到的呀,我們不是都標記過的么?”
咦?Bobo照例查找之前的備案照片——確實做標記了!有標記!揉揉眼睛看,還真是有標記!巴嘎!這是為什么?
事后復盤,大概是這么一回事。第一撥,泥工貼磚之后,認真地給所有藏了管線的部位貼了標記;第二撥,裝櫥柜的朋友安裝時上躥下跳,大概是把膠帶標記給蹭掉了;第三撥,安裝熱水器的兄弟,一看其它地方有標記,他眼前是一片開闊地,掄起沖擊鉆就上……
裝修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四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場景,就是Bobo日常的那些工作中的平常片斷。好吧,我并不是說,打破水管是平常的事,但是不論發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編輯向Bobo約稿的時候,說是聽說過監理的作用是“事前預告,事中控制,事后驗證”的說法,想聽聽Bobo關于事中和事后如何控制及驗證的看法。Bobo一開始找了一些如何進行事中控制,如何做事后驗證的例子、法規或者行業的常見做法,羅列開,捏合起來的篇幅足夠掙一期稿費了。
但是自己腹稿一遍,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裝修情報》發行這么多年了,這些門道很難說是否還存有一絲新鮮感,總體上也無非是很久以來翻炒過多次的素材,換了一個語境,由施工方說“我們會控制好過程的”,變為了監理說“我們會協助業主,督促施工方管理好整個過程的”。這個感覺,就像你學生時代在語文課本上看到過《捕蛇者說》,長大了某天又在一本集子上看到同一篇,不會有很高漲的閱讀興趣——如果一定想看,Bobo建議大家去看一本叫做《裝修一本通》的集子,比較全面,屬于扎基礎從頭練內功的路數。
當然這絕不是說,監理在混日子,連總結性的文字都碼不出來。恰恰相反,每一個案例完成,那些盤旋在你腦子里的,敲打你的記憶的,喚起你的敬畏感的,有時候閉上眼睛會突然引起一陣心悸的,就是類似上面這些讓你頭疼的片斷,就是這些或大或小的現場問題。因為如絲般順滑的那些裝修過程中的正常流程,是監理在追求的狀態,平穩過去,存于照片或視頻,而不需要另外擠占神經末稍的記憶庫存。不是裝修出了問題才要找監理
寫一篇文字,總要對讀者朋友們有點作用,紙張油墨發行渠道都是很貴的,浪費就是犯罪啊。其實大家讀一遍這十二個字:“事前預告,事中控制,事后驗證”,你是不是已經望文生義理解這個過程了?它還會有一些名稱,類似:動態控制,全過程控制。
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例如你學交通法規,這叫事前預告;開車出去發現路邊有黃色牌子說,此處停車一旦被拍,罰款扣分,這叫事中控制;等你吃了罰單內牛滿面,官方一定會有你違規的圖像證據,這叫事后驗證。只是這個過程中,我們成了被管理的對象。
另外呢,其實你也在不自覺地實踐,例如你跟隊長說:“你要認真負責地做啊!”這叫事先預告。施工過程中你少不了來現場看看,監督一下質量進度,提出點想法,這叫事中控制。最后竣工驗收,這叫事后驗證。當然你感覺到了,業主與施工方的口頭約定往往無保障,沒有足夠的專業度談不上控制,更難辦的是,即便有問題,事后也看不出頭緒,這就是監理的價值所在。
監理能做的,就是把一句“認真做”,細化為類似“地板與墻面之間應留8-12mm伸縮縫”這樣的數據化具體化的,可驗證可操作的,落實在書面的約定。約定后的控制與驗證,理想狀態下只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流程。
全程控制 就是監理的價值所在
如果你看得夠仔細,你應該注意到了“理想狀態”這四個字。問題是,沒有一個現場是在理想狀態下的。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四個小故事。自信心爆棚的電工認為事后驗證沒有必要;合作過的現澆負責人,沒有將監理的預告傳達到施工的終端;不經意被破壞的成品保護就在那里,無人想起再把板子蓋回去;做柜子的朋友只管做柜子,柜子以外的問題,反正也尋不到他們頭上。
Bobo總結一句,這就是全過程控制的價值,我沒有說反話,就是“事前預告,事中控制,事后驗證”體現出來的價值,因為一般來說你不會再遭遇到“地板與墻面之間應留8-12mm伸縮縫”這個級別的問題了。在監理的介入下,你首先可以告別那些低級的問題,然后才談得上追求更接近完美的裝修過程與效果。Bobo很有信心地判斷,你若已經耐著性子看完我講的那四個場景,就說明,它們是法規上找不到的新奇事物。為什么有可讀性?因為這問題本身比較不可捉摸,相對得高級一些,而控制它們,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手段。
好,我知道,你一定關心,監理是如何去控制這些“更高級的問題”的。實話實說,目前還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狀態。
例如給暗盒和配電箱做遮蓋這個小事,起源于何時未知,流行的時間不超過7-8年,而各個公司給蓋板印上logo,當然出現得更晚一些,與現在相去沒有太遠。這個動作在法規上應該找不到,依賴裝修公司自我的規章、監理要求、業主的意愿執行。本來就接近“約定俗成”,監理要預告,也僅止于“水電完成后必須對暗盒配電箱進行遮蓋”這樣一個約定。碰掉了誰負責再蓋回去,有必要在文字里寫明白么?
這類追求更優化的做法,是那些有心的從業者,年復一年,日拱一卒,層層壘加在法規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業主們可以留意,不論施工或監理,積累了多少法規上查不到的優化方案,是否書面化預告,有沒有執行控制的可操作性,就是真實反映其能力的重要參考。好了,這是這篇文字的干貨。
最后,跟大家說一個Bobo昨天剛碰到的事情。
還是現澆,設計師現場交底,Bobo發現有一根構造柱,在施工圖上沒有標明。柱子高3.5米,大冬天的,戶外爬高扎鋼筋頗不容易。其間Bobo與現澆負責人討論如何振搗的問題時,發現師傅只預備了一根1.5米長的振動棒。開玩笑,柱子的底下不準備振搗了?
于是晚上Bobo給預告單現澆部分的文字加了一條:結構柱現澆,必須有與高度匹配的振動棒,或在柱體中段預留振搗開口。
[編輯留言]
其實大部分的業主對監理在裝修中所起到的作用還不是很明了,一般都是家里出了問題之后,才想到要找有經驗的人來看一看。但其實,一個好監理的作用是貫穿整個裝修過程的,如果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歡迎隨時聯系我們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