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相波,田 蓓,王新村,魏升華,趙長芳,曾令祥
(1.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2;2.貴陽中醫學院藥學系,貴州貴陽550002;3.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貴陽550006)
貴州苗藥紅禾麻的主要病蟲害種類調查及防治
楊相波1,田 蓓1,王新村1,魏升華2,趙長芳1,曾令祥3*
(1.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2;2.貴陽中醫學院藥學系,貴州貴陽550002;3.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貴陽550006)
為了解貴州苗藥紅禾麻的主要病蟲害種類及發生特點,為其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依據,采用踏查和普查的方法,對貴州龍里、修文等地的紅禾麻病蟲害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紅禾麻病蟲害共12種,包括病害4種、蟲害8種,為國內首次記錄。同時介紹了紅禾麻主要病蟲害紅禾麻根腐病、紅蜘蛛(朱砂葉螨、二斑葉螨)和白粉虱等的防治措施。
紅禾麻;病蟲害;危害;防治技術
紅禾麻又名野綠麻,為蕁麻科艾麻屬植物珠芽艾麻[Lapotreabulbifera(Sieb.et Zucc.)Wedd]的根及全草,是貴州苗族常用藥材,為《貴州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收載品種[1],其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勞傷乏力、腎炎水腫、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及月經不調等癥。紅禾麻多為野生,但野生紅禾麻資源已不能滿足制藥企業的需要。2012年至今,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開展了紅禾麻野生變家種及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研究,但野生變家種栽培中常受到多種病蟲危害,影響產量及質量。為此,筆者對紅禾麻病蟲害進行調查,為紅禾麻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 調查地點
以貴州紅禾麻種植區及野生分布地為普查區,以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設在貴州龍里縣(麻之鄉新民村)和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的紅禾麻種植基地為系統調查及防治試驗區。
1.2 調查方法
采用踏查、普查及系統調查法,調查中收集紅禾麻病蟲害標樣,于培養箱26℃培養鏡檢,描述病原形態,害蟲標樣直觀描述形態,參考相關資料確定病蟲分類屬及種名。調查中對各種病蟲危害度以目測記載重、輕、普遍及少等。收集過去我國紅禾麻病蟲害防治資料及經驗記載,整理比較種類記錄。
2.1 紅禾麻病蟲害
從表中看出,紅禾麻病害4種,蟲害8種。主要病蟲害包括紅禾麻根腐病、紅蜘蛛(朱砂葉螨、二斑葉螨)和白粉虱等。
2.2 紅禾麻主要病蟲害的癥狀及發生特點
2.2.1 根腐病
1)癥狀。染病根莖呈黑褐色病斑,干癟,嚴重者呈黑褐色下陷腐爛斑。后期根莖全部變海綿狀黑褐色腐爛,皮層和木質部脫離,僅殘留木質纖維及碎屑。根莖發病后,地上部枝葉初期萎蔫,嚴重者變黑枯死。

表 紅禾麻病蟲害名錄Table List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L.bulbifera
2)病原。經病原學檢測為鐮刀菌屬半知菌類真菌鐮刀菌(Fusariumsp.)。病菌分生孢子有2種類型:大型分生孢子多細胞,橢圓形至鐮刀型,有明顯突起的足胞;小型分生孢子單胞至雙胞,單生或串生,橢圓形至卵圓形,有時形成厚垣孢子。
3)發病特點。在龍里和修文,紅禾麻種植地6-7月為發病盛期。此病常與紅禾麻根腐線蟲病混合發生。
2.2.2 根腐線蟲病
1)癥狀。與紅禾麻根腐病癥狀相同。
2)病原。經病原學檢測為根腐線蟲(Pratylenchussp.),根腐線蟲又叫短體線蟲,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小型線蟲,雌雄異體,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雄成蟲線狀,尾端稍圓,無色透明,蟲體長1.0~1.5mm×0.03~0.04mm;雌成蟲梨形,多埋藏在寄主組織內,蟲體長(0.44~1.59)mm×(0.26~0.81)mm。此病可能由鐮刀菌和根腐線蟲復合侵染所致。
3)發病特點。在龍里、修文紅禾麻種植地6-7月為發病盛期,此病常與紅禾麻根腐病混合發生。
2.2.3 褐斑病
1)癥狀。危害葉片,染病葉初出現褐色近圓形的病斑,后擴展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深褐色,稍凹陷;后期病斑多穿孔。
2)病原。經病原學檢測為彎孢霉屬(Curvulariasp.),為半知菌類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直或彎曲,合軸式延伸;分生孢子常彎曲,棍棒形至倒卵形,多數3個隔膜,中間1~2個細胞常不成比例膨大,兩端細胞顏色較淺,常彎曲。
3)發病特點。在龍里和修文,紅禾麻種植地6-7月為發病期,但發生量小。
2.2.4 病毒病
1)癥狀。危害葉片呈黃綠相間的花葉癥狀,幼嫩葉斑駁增厚更明顯,植株矮化不厲害。
2)病原。由病毒感染引起。蚜蟲、葉蟬等是該病蟲媒。
3)發病特點。在龍里、修文紅禾麻種植地6-7月為發病期,但發生量小。
2.2.5 紅蜘蛛 鏡檢有2種,為朱砂葉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葉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
1)危害特點。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葉背吸汁液,使葉面產生退色或白色點狀。盛發期在莖、葉上形成一層薄絲網,使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
2)發生特點。在龍里、修文紅禾麻種植地6-7月發生。
2.2.6 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
1)危害特點。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寄主嫩葉背面或嫩莖上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2)發生特點。在龍里紅禾麻種植地6-7月發生。
2.3 病蟲害防治
紅禾麻病蟲害防治以農業措施為主,施藥防治為輔原則進行,若必須施藥防治,應采取早治早預防原則。對紅禾麻根腐病的防治措施: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加植株抗病能力;發病期勤勘查,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一般不必施藥防治。對紅蜘蛛(朱砂葉螨和二斑葉螨)的防治措施:冬春季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源;保護長毛鈍綏螨、德氏鈍綏螨和深點食螨瓢蟲等天敵;在發生期勤勘查,及早挑治點片發生即蟲口密度較高區,用40%速撲殺700~1 500倍液噴施防治。對白粉虱的防治措施:6月初及時收割地上莖葉,避開白粉虱發生期;在發生期勤勘查,點片發生及早挑治,對蟲口密度較高區用40%的菊殺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施防治。
首次報道國內紅禾麻病蟲害12種,其中病害4種,蟲害8種。貴州紅禾麻主要病蟲害有紅禾麻根腐病、紅蜘蛛(朱砂葉螨、二斑葉螨)和白粉虱等,紅禾麻病蟲害防治應以農業措施為主,施藥防治為輔原則進行,若必須施藥防治,應采取早治早預防原則。本研究在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紅禾麻示范基地的建設基礎上開展,研究結果對我國紅禾麻人工種植技術推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聶克艷)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Main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Species inLapotreabulbiferain Guizhou
YANG Xiangbo1,TIAN Bei1,WANG Xincun1,WEI Shenghua2,ZHAO Changhua1,ZENG Lingxiang3*
(1.Tongjitang(Guizhou)PharmaceuticalCo.Ltd.,Sinopharm,Guiyang,Guizhou550002;2.Departmentof Pharmacy,Guiyang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yang,Guizhou550002,3.GuizhouInstituteof 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Guiyang,Guizhou550006,China)
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L.bulbiferawere investigated by on-the-spot and general survey methods to understand species and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L.bulbifera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Results:There are 12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L.bulbiferaincluding 4diseases and 8insect pests(recorded firstly in China).The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Fusariumsp,Tetranychuscinnabarinus,TetranychusurticaeandTrialeurodesvaporarioruminL.bulbiferaare introduced.
Lapotreabulbifera;disease and pest;damage;control technology
S435.672
A
2016-06-23;2016-08-30修回
貴州省教育廳“125”重大科技專項“苗藥紅禾麻野生變家種及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黔教重大專項字(2012)010]
楊相波(1981-),男,副研究員,在讀碩士,從事中藥栽培、中藥鑒定及中藥資源研究。E-mail:88yxb@sina.com
*通訊作者:曾令祥(1953-),男,研究員,從事中藥植物病蟲害研究。E-mail:zenglingxiang@sohu.com
1001-3601(2016)09-0386-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