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
面對性早熟的孩子,真正最需要關心的根本不是生理問題,反而是心理上的調適。
我已經不止一次受邀在媒體上聊“性早熟”這個話題。
話題越來越熱,家長也越來越緊張,隔三岔五就摸摸女兒的胸部,看看是否提早發(fā)育。然而,問父母為什么緊張性早熟,大部分人卻答不上來;最常聽到的答案是“怕長不高”。但這跟性早熟似乎沒有直接的關聯。
總而言之,我們是被媒體嚇傻了,卻始終沒有搞清楚問題的重點在哪里。
幾乎所有性早熟最后都變正常了
首先,家長要知道一般性早熟的定義是:女孩未滿八歲,男孩未滿九歲之前,提早出現第二性征。
所以,如果您的女兒剛好小學三年級,或兒子已經升四年級,開始出現第二性征,包括長出陰毛、腋毛、腋下有異味,或是臉上開始出現青春痘等等,不要懷疑,他們并沒有“早熟”,而是正常的發(fā)育!
真正性早熟的孩子,是比上述的年齡更早出現第二性征。
在最新一期的《兒科學》期刊中,剛好有一篇文章探討性早熟的問題,結論出乎家長的意料。研究發(fā)現:雖然現代兒童的第二性征,確實比古時候的人提早,但是長期追蹤下來,幾乎所有的孩子最后都正常長大,不但沒有任何生理上的問題,也沒有特別比別人高、矮、胖、瘦,只是在身體發(fā)育的馬拉松比賽當中,稍微提前起跑而已。
既然未來發(fā)育會正常,因此除了在特殊的情形之下(后述),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把這些無辜的孩子抓來抽血、打針,或是緊張兮兮地開始吃轉骨方,強迫孩子每天跳繩一百下等等。這些庸人自擾的舉動,根本就是劃錯了重點!
心理影響更勝于生理問題
事實上,面對性早熟的孩子,真正最需要關心的根本不是生理問題,反而是心理上的調適。
當提早發(fā)育的孩子,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產生變化,開始無法掌控自己的肢體動作、相貌與聲音,心理上的擔心與恐懼其實是非常大的。當鼓起勇氣告訴父母之后,家長卻以驚恐、苦惱的表情來回應,大家可以想像他們是多么尷尬與難受。
到了學校后,一些調皮的同學還會有意無意地嘲笑他們的胸部,指著他們臉上的痘痘說三道四,或是因為體味的改變遭別人排擠,這些人際關系的困境,對性早熟的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在八九歲前后,開始出現第二性征,請務必按捺情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加深他們的困擾。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否也比當時的同學來得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表示那就是遺傳基因在作怪,沒什么好擔心的。
另外,如果發(fā)現孩子因為身體的改變導致自卑,開始不想上學,成績退步,或時常躲在房間里,趕緊找個時間和他們聊聊,給予家人的支持與溫暖。可以告訴他們這只是個過渡期,因為不久之后,班上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這段尷尬的歲月。如果家長勸說失敗,請盡速找兒童心智科醫(yī)師進行專業(yè)咨詢。
三個危險跡象需要就醫(yī)
如果孩子性早熟的速度來得太快,有下列三個危險跡象出現,才真正需要趕快就醫(yī):
1.半年之內,女孩胸部突然極速成長,或是男孩生殖器快速長大,若加上身高也在半年內突然猛長,更是要小心。
2.有合并腦部病變征兆,比如說頭痛、莫名嘔吐、看東西變模糊等等。
3.發(fā)現性早熟后,開始懷疑孩子長期吃的藥品可能含有雌激素,或是誤食過避孕藥。
列出以上三個危險跡象,是因為有少數的性早熟案例,是源于腦部腫瘤、卵巢腹腔腫瘤或是誤食雌激素所造成的,必須接受積極的治療。
若孩子已經給醫(yī)師檢查過,排除了一些可能的疾病,那么就表示孩子完全正常,只需要每半年追蹤一次身高和骨齡。剩下的時間,維持原來的作息就好,什么事情都不用做。
針劑藥物乃治療心病而非身體疾病
除非真的有病理性的性早熟,否則一般性早熟的孩子,并不會因此而長不高。有些家長可能聽過醫(yī)生使用一種GnRH針劑藥物來延緩生長,其最主要目的還是治療“心病”,比如說怕女孩月經來得太早造成困擾,或是男孩性征來得太早等等,此藥物對于成年后的最終身高,根本沒有任何幫助(疾病造成的性早熟除外)。
也有些家長會在這段時間強迫孩子跳繩,拼命吃補品,但實質效果有限,反而易造成親子關系緊張,以及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萬一孩子的基因真的就是長不高,那么豈不是讓他從停止發(fā)育的那一天,就開始感到自卑嗎?別忘了,愉快的心情也是長高所需要的因子!
所以,家長還是讓孩子睡飽一點,加上適量的運動,均衡的營養(yǎng),以及心理上的支持,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