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俠 薛 鵬 王 燕 鮑曉雪 王 娜 李玉坤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
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壓與骨質疏松的關系
馬劍俠薛鵬王燕鮑曉雪王娜李玉坤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二科,河北石家莊050051)
〔摘要〕目的探討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壓與骨質疏松(OP)的關系。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該院治療的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128例(T2DM組),使用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所有患者的骨密度,按其T值再分為OP組(60例)和非OP組(68例),另選56例無糖代謝異常的絕經后女性為對照組。應用OLYMPUS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所有研究對象的血糖、血脂及血壓相關生化指標,比較不同組別之間的差異,分析OP的影響因素。結果T2DM組血糖、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收縮壓高于對照組(均P<0.05),OP組的年齡、TC、LDL-C及收縮壓比非OP組高,而體質量指數(BMI)、雙股骨骨密度及腰椎1~4骨密度較非OP組低(均P<0.05);對照組年齡與雙股骨及腰椎1~4骨密度呈負相關(均P<0.05),T2DM組雙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分別和年齡、TC、LDL-C及收縮壓呈負相關(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年齡、TC、LDL-C、收縮壓是OP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P<0.05)。結論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改變及OP的發生與年齡、TC、LDL-C、收縮壓密切相關,臨床應密切關注以上指標防止患者發生OP。
〔關鍵詞〕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骨密度;血脂;血壓
骨質疏松(OP)是一種絕經后、老年代謝性常見病。糖尿病OP是由糖尿病及并發癥等導致繼發骨質代謝異常,其患病率在9.8%~66.1%之間〔1〕。發病機制為人體營養物質代謝異常,主要由胰島素分泌異常導致,糖利用不足,蛋白質合成下降,脂肪分解增加,導致骨質合成下降,骨礦化不良。臨床表現為骨密度下降,易發骨折等〔2〕。有研究表明〔3〕,絕經后女性的骨密度與血脂相關,而與血壓的關系研究報道不一。張曦旭等〔4〕在2型糖尿病(T2DM)與OP的相關研究中已提出T2DM并發OP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討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血脂、血壓與OP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或門診就診的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128例(T2DM組),并選取同期體檢的無糖代謝異常的絕經后女性56例作為對照組,年齡50~75歲。按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5〕入選T2DM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排除其他代謝性骨病、腎病、高尿酸血癥者,所有研究對象均未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體格檢查與實驗檢查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病史詳細咨詢,記錄年齡和糖尿病病程。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2);研究對象靜坐10 min后用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右上肢血壓3次取平均值;應用OLYMPUS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血糖相關生化指標。
1.2.2骨密度測量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掃描雙股骨骨密度及腰椎1~4骨密度,計算T值=(測量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根據T是否≤-2.5分為OP組(60例)和非OP組(68例)。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Pearson分析和Logistics回歸分析。
2結果
2.1各組的骨密度、生化指標和基本情況T2DM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TC、LDL-C及收縮壓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OP組和非OP組年齡、BMI、TC、LDL-C、雙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及收縮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各組的骨密度、生化指標和基本情況比較±s)
與非OP組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T2DM組患者OP發生的危險因素表2可見,以有無OP(1為有,0為無)為應變量,將以上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和有可能與糖尿病骨密度異常相關的因素代入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模型采用Enter 法,以P≤0.05為進入標準,P>0.10 為剔除標準,結果顯示:年齡、TC、LDL-C、收縮壓是OP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
表2 T2DM組患者OP發生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2.3各組的骨密度與基本情況、血糖、血壓、血脂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現,對照組年齡與雙股骨及腰椎1~4骨密度負相關(r=-0.273、-0.263,均P<0.05),而血糖、血脂、血壓與骨密度無關;T2DM組雙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與年齡、TC、LDL-C及收縮壓呈負相關(r雙股骨=-0.281、-0.315、-0.282、-0.256;r腰椎骨=-0.232、-0.312、-0.245、-2.743,均P<0.05)。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全球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之引起的急慢性并發癥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老年T2DM患者體內血脂、血壓常出現異常,特別是絕經女性,因其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體內血壓、血脂水平變化更為明顯,同時增大了OP發生率〔6〕。唐卓等〔7〕報道證實,年齡和血脂是絕經后女性T2DM并發OP的主要影響因素。Vujosevic等〔8〕研究結果提出,絕經后LDL-C越高,髖部骨密度越低,而TG越高骨密度越高。也有研究表明〔9〕,絕經后女性常并發高膽固醇血癥,且對細胞因子不依賴,導致基本骨量的加速流失。本研究提示收縮壓、TC與LDL-C可能與絕經后女性T2DM并發OP有關。經相關性分析進一步說明對于血糖正常者和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年齡都可能影響其OP的發生,血糖正常者血糖、血脂、血壓對其骨密度無影響,但血脂和血壓對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會有影響。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的原因主要有:①血脂方面:中年女性(40歲以上)體內TC水平開始下降,而在絕經后又急劇上升,其水平改變起伏明顯,骨組織中骨密度明顯降低,骨丟失明顯,這可能與絕經后女性雌激素分泌改變有關〔10〕。②血壓方面:有研究統計發現,主動脈鈣化和高血壓與老年患者OP性脊柱骨折密切相關,證實高血壓可能與體內骨量丟失有關,兩者具有相似的代謝途徑〔11〕。③年齡方面:絕經后女性T2DM并發OP發病率高,可能與絕經后女性運動量及骨形成不足有關,也可能是其食欲下降,營養成分攝入不均衡,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維生素D3分泌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致使骨總量及密度雙雙下降。
4參考文獻
1Adami S,Idolazzi L,Fracassi E,etal.Osteoporosis treatment:when to discontinue and when to re-start〔J〕.Bone Res,2013;1(4):323-35.
2李曉宇,馮正平.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5):580-3.
3馮正平,鄧華聰.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3):281-5.
4張曦旭,王鎂,于世家,等.2型糖尿病患者伴發骨質疏松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8):40-1.
5張峰.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與骨密度的相關性〔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2):170-2.
6田勇.2型糖尿病并發骨質疏松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70-1.
7唐卓,秦愛平,趙新蘭,等.絕經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與骨質疏松癥關系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5):2955-8.
8Vujosevic S,Borozan S,Radojevic N,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25-hydroxyvitamin D and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Med Princ Pract,2014;23(3):229-33.
9王庭俊,王中心,嚴孫杰,等.不同性別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壓與骨質疏松的關系〔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2(12):1152-6.
10孫曉紅.不同病程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2):100-1.
11劉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癥發生率與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4.
〔2015-10-22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074-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23
通訊作者:李玉坤(1962-),男,博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與代謝病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省2010年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No.20100100)
第一作者:馬劍俠(1977-),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與代謝病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