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瑩 孫健斌 呂 游 劉 艷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社區護理教研室,吉林 長春 130031)
?
吸煙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
馬瑩孫健斌1呂游2劉艷2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社區護理教研室,吉林長春130031)
〔摘要〕目的探討吸煙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方法對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各組患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體重指數(BMI)、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標,應用多元逐步回歸法分析糖尿病腎病的影響因素。結果男性與女性上述指標無顯著差異;A組與B組的TC、TG、FPG和HbA1c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5)。D組的病程、血壓與C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多元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與患者病程、收縮壓、HbA1c呈正相關,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腎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吸煙、性別、TG、TC與糖尿病腎病未見相關性。結論吸煙可以導致糖代謝、脂代謝紊亂,與糖尿病腎病無相關性,需要大樣本量進一步探討吸煙是否為糖尿病腎病發展的獨立因素。
〔關鍵詞〕吸煙;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
近年研究發現,吸煙不僅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同時也可加速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1〕。有研究表明,吸煙可以使尿白蛋白排泄率明顯增高〔2〕。對于吸煙能否作為糖尿病腎病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尚在探討之中。本文擬進一步分析吸煙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6年10月至2012 年10月就診于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吸煙者(A組)74例,男65例,女9例,平均年齡51.76歲;不吸煙者(B組)76例,男33例,女43例,平均年齡54.59歲。150例患者中,單純糖尿病患者(C組)109例,男34例,女 75例,平均年齡52.29歲;糖尿病腎病患者(D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齡55.59歲。
1.2診斷標準
1.2.1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糖尿病癥狀+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200 mg/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血糖≥11.1 mmol/L(200 mg/L)。無癥狀者,需再測一次,予以證實,診斷才成立〔3〕。
1.2.2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方法〔4〕糖尿病早期腎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 mg/d。臨床腎病24 h尿蛋白定量>0.5 g/d;尿白蛋白排出量>300 mg/d;或在排出其他可能的腎臟疾病后,腎功能失代償,即尿素氮(BUN)>7.1 mmol/L,肌酐(CRE)>115.0 μmol/L。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經Kolmogorov-Smirnov Z方法,檢驗其是否滿足正態性分布,如不滿足,則進行對數轉換。數據處理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相關分析及分類資料的回歸法。
2結果
2.1男性與女性患者各指標比較TC、TG、FPG、HbA1c和 BMI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A組與B組的各指標比較如表2所示,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病程、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和BMI無明顯差異(P>0.05),A組的TG、TC、FPG及HbA1c水平與B組相比均有差異(P<0.05)。本組資料性別差異較大,吸煙組女性患者明顯少于非吸煙組。
2.3C組與D組的各指標比較如表3所示,D組的病程長,SBP高,與C組相比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5),DBP與C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血糖、TG、HbA1c、TC和BMI無差異(P>0.05)。

表1 男性與女性患者指標比較±s)

表2 A組與B組各指標比較
與B組比較:1)P<0.05,2)P<0.001

表3 C組與D組各指標比較
與C組比較:1)P<0.005,2)P<0.05
由表4可見,病程不同,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不同,病程≥10年的患者,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最高為45.83%,(48例),其中C組26例,D組22例;<5年發病率14.54%(55例),C組47例,D組8例;5~10年發病率23.40%(47例),C組36例,D組11例。

表4 糖尿病腎病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2.4糖尿病腎病與各觀察指標相關性分析病程、SBP和DBP與腎病的發展呈正相關(r=0.296,0.340,0.174,P<0.05)。年齡與腎病有正相關趨勢(r=0.130,P=0.012),BMI與腎病呈負相關趨勢,但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r=-0.126,P=0.125)。吸煙、性別、TG、TC、HbA1c及FPG未見相關性(r=0.097,0.119,-0.056,0.048,0.086,0.048,均P>0.05)。
2.5糖尿病腎病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腎病作為應變量(分類變量,有腎病計1,無腎病計2),吸煙、年齡、性別、病程、SBP、DBP、TC、TG、BMI、FPG和HbA1c作為自變量,用逐步法回歸篩選變量,按α=0.05水準,變量病程、SBP及HbA1c與腎病呈正相關(P<0.05)逐個被選入模型,其余變量與腎病無明顯相關性,見表4。根據模型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6.707+0.141×病程+0.025×SBP+0.253×HbA1c。
3討論
糖尿病患病人數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診斷技術的進步而迅速增加。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目前尚沒有根本的有效措施,所以預防腎病的發生發展尤為重要。多種環境因素都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吸煙是其中最重要的,但是,關于吸煙對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退的影響缺乏足夠的數據〔5〕。
Kong等〔6〕認為吸煙者肝酯酶活性增強,使脂肪組織釋放TG及FFA增多,同時吸煙導致胰島素抵抗而引起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使TG分解減少,結果使血漿TG和游離脂肪酸水平增加。長期吸煙可造成脂肪重新分布,腰圍及腰臀比(WHR)增加,造成體內脂肪聚集,引起脂代謝紊亂。本研究提示吸煙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又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吸煙導致胰島素抵抗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吸煙可導致脂代謝紊亂,導致脂毒性,造成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7,8〕;慢性吸煙能引起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利用降低〔9〕;吸煙可引起兒茶酚胺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增加。吸煙能使氧自由基產生增加,一氧化氮滅活增強,從而影響動脈彈性功能和結構。但煙草中的尼古丁具有雙重作用,低濃度時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增加;但高濃度尼古丁能使神經節受到阻滯和迷走興奮〔10〕。吸煙和血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探討。上述研究表明,吸煙可以導致糖代謝、脂代謝紊亂。
高血糖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PKC),而PKC活化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及細胞增殖,從而改變腎小球基底膜的濾過功能〔11〕。高血糖致血容量擴張,從而影響腎血流增加,GFR增高〔12〕。本研究提示FPG僅是一點的即時血糖。可見,嚴格的控制血糖,有利于延緩腎病的發展。脂代謝紊亂影響糖尿病腎病的發展,糖尿病腎病患者大多數有脂代謝紊亂,血脂導致腎臟損傷表現為腎小球硬化。據文獻報道,一般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時,平均糖尿病病程已達5年,糖尿病臨床腎病大多發生在糖尿病發病后10~15年,隨著病程的進展,若血糖得不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發病25~30年后,有部分病人將會發展成尿毒癥〔13〕。本組資料顯示,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從5年后就逐漸增加,病程更短,考慮在確診糖尿病之前存在隱匿病史。本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與收縮壓顯著相關。近年來大量研究顯示,高血壓可以促進蛋白尿的發生,主要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以及影響腎小球血流動力學改變。控制血壓,可以延緩腎病的發展。
吸煙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加速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但對于吸煙與微血管病變的關系,報道較少。Futoshi等〔2〕對日本絕經前2型糖尿病婦女進行調查研究,20個吸煙患者,35個與其相匹配的不吸煙患者,結果發現與不吸煙女性患者相比,吸煙患者中血清TG水平明顯增高,HDL-C明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明顯增高,表明吸煙可以使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又是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理由推斷,吸煙不僅增加大血管并發癥的危險,而且吸煙可能會導致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可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
4參考文獻
1胡圓圓,葉山東.吸煙與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1;31(1):64-7.
2Futoshi A,Takayuki M,Naohiko T,etal.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an evaluation of pre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2007;56(20):179-84.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4-7.
4廖二元,超楚生.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48.
5陳國昌,袁繼梅,詹志偉.吸煙對糖尿病進程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1;17(18):2802-5.
6Kong C,Nimmo L,Elatrozy T,etal.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patic lipase activity,insulin resistance,dyslipidaemia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J〕.Atherosclerosis,2001;156(2):373-8.
7Ronnemaa T,Ronnemaa EM,Puukka P,etal.Smoking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 plasma insulin levels in nondiabetic men〔J〕.Diabetes Care,1996;19(2):1129-32.
8Shimokata H,Maller DC,Andres R.Stud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t:effects of cigarrette smoking〔J〕.JAMA,1989;261(1):1169-73.
9Targher G,Alberiche M,Zenere MB,etal.Cigarette smoking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7;82(3):3619-24.
10周曉梅,齊保申,徐成麗,等.長期吸煙對心血管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4;6(5):422-4.
11茅彩萍,顧振綸.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2;12(2):148-52.
12王戰建,劉珊.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06;26(5):639-6.
13陳敏章.中華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214-6.
〔2015-07-26修回〕
(編輯李相軍)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080-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26
通訊作者:孫健斌(1981-),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的臨床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委基金項目(No.200813938)
1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代謝內分泌科
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第一作者:馬瑩(1980-),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護理教學與糖尿病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