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芬
(即墨市人民醫院,山東 即墨 266200)
?
綜合加強護理病房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死亡因素分析
孫淑芬
(即墨市人民醫院,山東即墨266200)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加強護理病房(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因素。方法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共70例,按照最終是否死亡,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分析其死亡危險因素。結果死亡組年齡、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使用抗菌藥物≥3種比率、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急性腎功能不全或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死亡組動脈氧分壓(PaO2)、pH和白蛋白水平顯著低于存活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使用抗菌藥物≥3種、使用抗菌藥物時間和低白蛋白血癥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綜合ICU入住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應在其抗菌藥物使用和機械通氣方面加強管理,糾正低蛋白血癥,同時控制ICU住院天數。
〔關鍵詞〕綜合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1〕。根據病情可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緩解期,加重期患者臨床癥狀為短期內加重的咳嗽、喘息,明顯加量的膿性或黏液性痰,也成為當前世界第四大致死性疾病,且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加強護理病房(ICU)老年COPD患者發病機制不明確,目前臨床治療尚無統一的治療措施〔2〕。本研究分析老年COPD加重期患者年齡、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使用抗菌藥物≥3種比率、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急性腎功能不全或消化道出血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綜合ICU收治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共70例均符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AECOPD 的診斷標準〔3〕。即具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的病史,桶狀胸,肺功能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氣容積(FVC)%<70%,胸片提示肺氣腫改變,同時在短期內急性加重。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結核、肺癌、間質性肺病等其他肺部疾病;②合并嚴重的心功能不全、肝腎衰竭、出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③機械通氣禁忌證。按照患者最終是否死亡,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
1.2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性別構成、年齡、COPD病程、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COPD分級0~1級例數、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例數、使用抗菌藥物≥3種例數、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急性腎功能不全或消化道出血例數、肺性腦病例數。測定入ICU時的動脈血氣酸堿度(pH)、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及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死亡組年齡、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使用抗菌藥物≥3種比率、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急性腎功能不全或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1。
2.2兩組輔助檢查對比死亡組PaO2、pH和白蛋白水平顯著低于存活組,PaCO2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2。
2.3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ICU入住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使用抗菌藥物≥3種、使用抗菌藥物時間和低白蛋白血癥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s)

表2 兩組輔助檢查對比

表3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討論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的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4〕。公認的COPD危險因素有環境因素及個體因素兩類,其中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污染,生活、工作環境高粉塵、化學物質,呼吸道感染等;個體因素則包括遺傳因素。COPD患者癥狀多表現為慢性咳嗽、氣促、咯痰、胸悶等,但如進入急性加重期,患者除上述癥狀外,還將出現肺炎、低氧血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癥狀〔5,6〕。
年齡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大因素,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器官系統功能儲備能力低于年輕人,在COPD急性加重期發病應激后極易造成器官系統功能不全,增加了其死亡率〔7〕。臨床相關研究〔8〕指出,ICU入住天數、感染、抗菌藥物的使用也是COPD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其原因可能為,隨著年齡增大、病程延長、伴發基礎疾病、機體的營養狀況的下降、身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當機體發生呼吸衰竭時就很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進一步加重疾病。肺部感染會導致嚴重低氧血癥和CO2潴留,供血不足,引發血管內皮損傷及組織因子釋放所形成高凝狀態,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容積增高,全血黏稠度增加,造成呼吸、心臟及其他臟器衰竭〔9〕。呼吸衰竭、基礎性疾病和肺部感染三者互相影響并形成惡性循環,住院時間長,一旦發生院內感染,因其感染的菌株大多為耐藥菌并且種類不一樣,就會給治療帶來困難,死亡率就會升高〔10〕。機械通氣時間也是COPD患者在ICU院內死亡的因素。臨床中為了糾正酸堿失衡,改善呼吸性酸中毒,常使用機械通氣。但長期通氣會造成患者肺部炎癥介質增多,并外溢于循環系統,加重全身炎癥,損害各臟器功能。長期機械通氣耽誤了最佳插管時機,降低機械通氣治療成功率,造成院內死亡〔11〕。白蛋白水平是患者機體營養狀態的直接反映,對機體結構與各器官系統功能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影響。COPD急性加重時呼出氣流受限更加明顯,呼氣時間內肺內氣體不能完全呼出,并且在每次吸氣開始時肺內的氣體未完全呼出,形成肺內過度充氣,引起呼吸耗能增加,呼吸機疲勞,從而造成動脈血氣pH值、PaO2降低,PaCO2水平升高〔12〕。針對綜合ICU入住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應在其抗菌藥物使用和機械通氣方面加強管理,糾正低蛋白血癥,同時控制ICU住院天數。
4參考文獻
1于連政,馮毅平,穆慧娟,等.遼寧省 1984-2010 年城鄉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4):399-403.
2喬中會,李俊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原因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7):1309-10.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4賴榮德.急診 COPD 死亡患者生物學特征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22):3408-11.
5劉輝國.非吸煙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相關因素〔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3;(23):20.
6史碧君,張濤,崔軍.寧波地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4;34(8):1260.
7Rabe KF,Hurd S,Anzueto A,et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5.
8陳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間病死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41(1):48-9.
9Celli BR,Locantore N,Yates J,etal.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mprove clinical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2;185(10):1065-72.
10姚建華,汪正光,程金霞,等.AECOPD 并機械通氣患者一年內死亡風險及其影響因素〔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4):4124-6.
11王巍偉,馬迎民,方秋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死因及合并癥分析〔J〕.北京醫學,2012;34(11):962-4.
12衛香,凌桂愛,方妙娟,等.COPD 急性加重并機械通氣患者 180 天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貴州醫藥,2013;37(11):1003-4.
〔2014-11-25修回〕
(編輯苑云杰)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139-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54
基金項目:山東省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基金項目(No.201002008)
第一作者:孫淑芬(1970-),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