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英 李金秀 陳詩韻 吳冬瓊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
武陵山片區老年下肢慢性潰瘍患者社區衛生服務需求
陳正英李金秀陳詩韻吳冬瓊1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了解武陵山片區老年下肢慢性潰瘍(CLU)患者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護理需求。方法自行編制調查問卷,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湖南湘西、重慶秀山、湖北恩施、貴州銅仁4個地區中選擇CLU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結果社區醫療機構均可處理開放性傷口,均未開展專科門診;有28.0%的老年患者從未到社區醫院就診,老年患者希望從社區醫療機構得到的前3位服務項目依次是:日常生活指導、傷口換藥的技巧、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他們對社區醫院的前3位建議依次是:提高醫療水平和條件、改善服務質量和態度、代買傷口護理產品。 結論老年CLU患者從社區醫院獲得的幫助是相對有限的,需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護理,為老年人群提供便捷、經濟、有效的衛生服務。
〔關鍵詞〕武陵山片區;下肢慢性潰瘍;社區衛生
武陵山片區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是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下肢慢性潰瘍(CLU)是好發于足部和小腿的慢性遷延性潰瘍,本地區農村老年人中CLU患病率達1.8%〔1〕。武陵山片區農村群眾大多居于偏遠的山寨地區,老年CLU患者普遍存在缺乏健康保健知識和傷口護理知識,致使生活質量下降。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CLU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根據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水平及本研究的實際情況,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慶秀山縣、湖北恩施、貴州銅仁4個地區中選擇患有CLU的老年人25例,其中女11例,男14例;年齡60~93〔平均(71.5±10.3)〕歲,中位年齡為67.9歲;土家族11例,苗族9例,其他民族5例;職業分布,農民21例,其他4例;CLU患者自評心理狀況,悲觀者16例,一般狀態5例,無所謂3例,樂觀者1例。共涉及7家社區醫療機構,其中全部社區醫療機構均可處理開放性傷口,均未開展專科門診。調查對象的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各種非惡性腫瘤所致的CLU;②排除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③患者知情同意。
1.2調查工具參考相關文獻〔2~5〕,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廣泛征求相關專家意見,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反復修改而成。問卷內容包括6方面:①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伴隨慢性病情況、心理狀況、所在社區醫療機構等信息;②傷口狀況調查,包括:引起CLU傷口的基本原因及其類型、有無并發癥、治療場所、診治過程、社區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 在診治過程中的角色等;③相關健康知識,包括老年患者對疾病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社區醫院在相關知識及技能的來源中所占的比例等;④就診需求與就診意愿;⑤對目前社區衛生機構的意見或建議;⑥社會支持情況,包括患者聯誼會、社區衛生人員家庭訪視等。
1.3調查方法調查實施者為吉首大學醫學院師生和社區工作人員,調查者熟悉地區方言,無溝通困難,并按統一指導語進行調查,即行記錄。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9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86.21%)。
2結果
2.1傷口狀況及相關知識、技能獲得情況CLU傷口類型:糖尿病足所致的感染傷口10例(40.0%),下肢靜脈曲張所致潰瘍傷口6例(24.0%),蛇咬傷潰瘍傷口4例(16.0%),其他類型的慢性傷口5例(20.0%);CLU患者病程(9.5±2.7)個月。7例(28.0%) 在傷口治療護理的問題上從未就診于社區醫療機構,其他18例均因不同問題曾向社區醫院尋求過幫助,見表1。8例(32.0%)出現了傷口并發癥,6例曾就診于社區醫療機構,3例在社區醫院痊愈。
表1 18例老年患者向社區醫院尋求幫助情況(n=25)
2.2老年患者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現狀
2.2.1老年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老年患者希望從社區醫療機構得到的前3位服務項目依次是:日常生活指導17例(94.04%)、傷口換藥的技巧15例(83.3%)、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11例(61.1%),其余為傷口周圍護理產品的選擇7例(38.9%)、心理護理6例(33.3%)、其他需求4例(22.2%)。
2.2.2老年患者不愿意到社區醫院就診的原因老年患者不愿意到社區醫院就診的前3位原因依次是:社區醫療水平和條件有限17例(94.4%)、沒有專科治療師12例(66.7%)和服務質量及態度不及大醫院10例(55.6%)、其余為不能提供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等7例(38.9%)、其他3例(16.7%)。
2.2.3老年患者對社區醫院的建議老年患者對社區醫院的前3位建議依次是:提高醫療水平和條件17例(94.4%)、改善服務質量和態度10例(55.6%)、代買傷口護理產品9例(50.0%),其余為提供患者聯誼會的消息5例(27.8%),提供心理護理3例(16.7%),其他2例(11.1%)。
3討論
CLU屬于一種難治性傷口創面,發病率較高、病程長、反復發作、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傳統的CLU治療方案缺乏多學科專業的傷口護理理念、先進的傷口護理技術及傷口護理材料,常導致傷口不愈合或延遲愈合〔6〕;另一方面,CLU治療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長期性并伴隨逐漸增高的醫療費用支出。在武陵山區的偏遠農村地區,因醫療覆蓋和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原因,老年CLU患者甚至可能開始即放棄治療,導致更高的截肢率,構成提高CLU傷口治療質量的重要障礙;隨著應用最優傷口治療理論,最優傷口護理材料,最優傷口護理技能,通過專業機構認證的治療師主導傷口的處理,顯著提高復雜性難治性傷口的處理能力,縮短傷口的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患者治療費用,極大地改善患者預后。陳正英等〔7〕通過對武陵山片區CLU患者進行社區干預,生活質量明顯高于社區干預前,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及總生活質量等方面均明顯提高,且患者的消費降低。Black〔8〕的研究顯示,家庭訪視能夠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導,減少造口并發癥,維持家庭的健康和家庭成員正常的社會功能。因此,對老年CLU患者,社區醫院應及時完善患者檔案,并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病情監測及健康指導。老年CLU患者的社區衛生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指導、傷口換藥、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傷口周圍護理產品的選擇、心理護理等方面,因此,需要社區醫護人員采取恰當的方式幫助老年CLU患者,以提高其生活質量。老年CLU患者的社區衛生需求和社區醫療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老年CLU患者不愿意到社區醫院就診的主要原因,患者或其家屬不得不舍近求遠,到診治能力更強的醫療機構去尋求就診。很多患者在調查問卷中表示,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的大醫院距離較遠,耗時、麻煩,醫療費用昂貴,醫保使用有限制。因此,在基層社區醫院建立具有傷口護理技能的門診,為傷口患者處理簡單的并發癥,讓患者不必要為了簡單的傷口處理而到大醫院浪費過多的財力和精力,落實好“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的指導方針。
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需要擔負起為老年CLU患者提供生理、心理指導,疏導家庭和社會關系的責任,切實落實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能。老年CLU患者是個特殊的群體,是醫療保健高需求人群,但同時又是最不具備支付能力的人群,目前的醫療服務模式尚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健康需求。隨著社會因素構成的變化,人口的高齡化,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的家庭功能逐漸弱化,家庭對老年人照料護理能力日見不足。今后對武陵山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重點是與當前不斷推廣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通過增加對西部山區的衛生宣教和健康指導,使老年CLU患者能夠獲得科學、合理、及時的護理和治療知識,有效地幫助他們應對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
4參考文獻
1陳正英,楚婷,薛桂娥.民族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生存質量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4-6.
2何國平.社區護理技能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352.
3Bradshaw E,Collins B.Managing a colostomy or ileostomy in community nursing practice 〔J〕.Br J Community Nurs,2008;13(11):514-8.
4王威,李淑迦,楊莘,等.我院傷口護理中心工作方式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71-2.
5路潛,周玉潔.結腸造口病人造口知識掌握情況和需求狀況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51-4.
6蔣琪霞,劉云,劉亞紅,等.傷口護理虛擬學組組織架構和工作模式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09;9(8):3-5.
7陳正英,楚婷,陳詩韻,等.社區護理干預對提高偏遠農村地區下肢慢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7):519-20.
8Black P.Stoma care nursing management:cost implications in community care 〔J〕.Br J Community Nurs,2009;14(8):350,352-5.
〔2015-03-10修回〕
(編輯苑云杰/杜娟)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18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75
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科科學基金項目(No.13JJ3094)
1湘西州人民醫院普外科
第一作者:陳正英(1963-),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區衛生和醫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