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飲食干預效果評價
金玉玲邱昕光王可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干部病區,湖北武漢430064)
〔關鍵詞〕飲食管理;代謝綜合征
代謝綜合征(MS)是因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中心性肥胖等在體內共同作用,最終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并發癥的臨床癥候群。有研究表明,MS的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1〕,多種疾病的并存,給老年人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及心理負擔,他們往往依賴于多種藥物,卻忽視了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探討科學的飲食干預給老年MS患者帶來的臨床獲益。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MS患者共86例,年齡65~91歲,男62例,女24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3例,所有患者在試驗前均未進行過嚴格的飲食控制。MS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診斷標準〔2〕,符合以下3個或3個以上條件者診斷為MS,①肥胖:體重指數(BMI)≥25.0 kg/m2。②血脂紊亂:空腹甘油三酯(TG) ≥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0.9 mmol/L,女<1.0 mmol/L。③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糖耐量試驗2 h血糖≥7.8 mmol/L及已確診糖尿病并治療者。 ④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及已確診高血壓并治療者。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構成〔(78.5±9.7)vs(81.2±6.4)歲〕、BMI、生化指標值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飲食干預根據每位患者的飲食習慣、身高、體重及實際需要量等計算出每天所需的總熱量,3餐按早餐1/5、中晚餐各2/5分配。總熱量構成為碳水化合物占50%~60% ,蛋白質占12%~20%,脂肪占25%~30%。提倡低脂飲食,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至每天30~40 g。同時指導病人及家屬總熱量及日常食物的計算方法,并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監督。確診糖尿病的患者限定主食量≤250 g/d。
1.2.2試驗方法試驗前測定兩組患者的基本指標,均給予常規的口服藥物治療,試驗中據病情調整。對照組仍按以前的飲食習慣不加限制,干預組給予科學的飲食管理和指導。6個月后再次復測BMI、生化指標及口服藥日平均費用進行比較。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行t檢驗。
2結果
試驗中干預組因突發腦血管意外死亡而脫落1例,實際研究對象42例。試驗后干預組的各項指標均較前改善,尤其FPG最明顯。有部分患者在試驗中后期可達到減少或停用某些治療藥物,故口服藥費也隨之下降。試驗中對照組因突發腦血管意外死亡1例、心源性猝死1例,實際研究對象41例。因服用相應的治療藥物,對照組在生化指標上大部分較前有所改善(P<0.05)。但HDL-C、BMI及口服藥費改善不明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后兩組間比較,干預組比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更明顯,尤其在HDL-C及口服藥費方面(P<0.05)。見表1。

表1 試驗前后干預組及對照組各指標比較±s)
與試驗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3討論
MS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治療藥物,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預及治療與控制危險因素為主。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首先是飲食和運動,但老年人本身運動能力下降,合并冠心病者運動也相對受限,甚至有部分人群因某些疾病已喪失運動能力。故此,飲食干預在老年人群中顯得尤為重要,有相關調查提示,飲食干預可使老年人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便秘、肥胖、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效果尤為突出〔3〕。目前,我國已有老年人1.53億,并以3%的年增長率增長〔4〕,而隨之增長的是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及衛生資源的巨大消耗。有報道指出,我國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5〕。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的藥物治療也可使患者的糖脂代謝得到某些改善,但在減重及治療費用上沒有獲益。對照組HDL-C的改善也不明顯,考慮可能與部分老年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差有關。因老年患者的控制目標相對寬松,達標的可能性更大,在試驗中發現,干預組部分輕癥患者能減少服藥品種,甚至可做到停藥,從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費用。提示科學的飲食干預能更有效地推遲老年MS患者病情發展。藥物主要經肝腎代謝,老年人本身肝腎功能下降,長期服藥易致肝腎功能嚴重受損,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使藥效下降,藥品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更高。有文獻報道〔6〕,老年人藥品不良反應率高達36.99%,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藥聯用。故與單純用藥相比,飲食干預還有一些本研究未提及的潛在獲益如減少肝腎受損及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等。
因老年人群的認知能力及依從性較差,不能正確理解科學飲食對MS的影響,或雖有正確信念但行為上不能堅持,醫護人員應反復宣傳、引導老年患者控制飲食的重要性,糾正他們過度依賴藥物的錯誤觀念,并應取得家屬的配合,共同監督患者的科學飲食,有助于降低老年MS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生存質量。
4參考文獻
1張更法,黃國斌,盧春玲,等.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8;6(6):622-3.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61.
3袁愛娣. 老年人飲食與營養性疾病的關系〔J〕.中國校醫,2009;23(2):167-8.
4李玉翠,王茹玲,吳垠,等.1340例老年人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1;30(12):248-50.
5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學會對健康老年人標準的建議(修訂草案,1995年)〔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6;15(6):9.
6王雪梅,王思媛,沈芊. 老年人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2):1114-7.
〔2014-07-01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222-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93
第一作者:金玉玲(1975-),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