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劍,蔣英麗,程 偉,高 鴻,羅愛民(.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食品工程系,四川成都60000;.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古藺646500)
?
醬香型白酒酒糟中耐酸產酯香細菌的篩選
陳劍1,蔣英麗2,程偉2,高鴻1,羅愛民1
(1.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食品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00;2.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古藺646500)
摘要:選取郎酒廠堆積后的酒糟,從中分離純種細菌。再以麩皮為培養基進行純種發酵,通過改變麩皮的酸度及培養溫度,以感官評定和酯化力為標準,從中篩選出耐酸耐高溫且產酯香好的細菌ZP-3和ZP-28。以期通過添加該細菌強化曲到酒糟中,對改善酒糟的堆積時間和堆積效果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酒糟;麩曲;細菌;酯香味;白酒
醬香型白酒屬大曲酒,主要以高粱為原料,酒質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柔和綿長、酒體醇厚、入杯香氣持久、空杯留香久等風格特點[1],其最顯著特點就是空杯留香。但其生產工藝周期長、糧耗多、產量低、資金周轉慢、成本高。為了減少環境對產品品質的影響,縮短發酵周期及降低成本,因此采用純種微生物制麩曲成為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2]。
蒸酒后的酒糟在入池發酵前都要經過一個堆積的過程,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酒糟的堆積是生成醬香型白酒的香味成分或香味前體的過程[3],對酒質的影響很大。與其他類型的白酒相比較,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周期較長,為8次發酵、7次取酒,以高粱為原料,經數次加曲、堆積、發酵、蒸酒,隨著輪次的增加,酒糟的酸度也是隨著增加的,所以篩選耐酸性細菌投入生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發酵。
目前釀酒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對產酯的研究集中在霉菌[4-6]和酵母菌[7-8],如黃丹等[4]從濃香型大曲中篩選出1株高產酯的黃曲霉,胡沂淮等[5]從洋河大曲中篩選出1株高酯化力紫紅曲霉菌株,原輕工業部發酵工業研究所分離的1312、1342、1343高產酯酵母菌,牛廣杰[8]從中高溫大曲中篩選出的BQC-1Y高產酯酵母等。關于大曲中產香細菌有一些基礎工作研究,如劉陽等[9]從中高溫大曲中篩選出高產酯10#細菌,然而有關酒糟中微生物的研究較少,實際應用的優良產香耐酸耐溫菌株也很少。本課題通過篩選出產香耐酸耐高溫的菌株,以酯化力為評定標準來篩選。利用純種培養技術,經擴大培養,再重新加入酒糟中使用,以期可用于改變酒糟中的菌落結構,從而可改善酒糟堆積時間或堆積效果,有利于改善酒質,生產優質酒。
1.1材料、試劑及儀器
樣品:郎酒廠的堆積成熟酒糟。
試劑:本試驗中應用的生化試劑均為分析純及以上級別,溶液由蒸餾水配制。
儀器設備:JA1203分析天平,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超凈工作臺,電熱干燥培養箱,真空干燥器,恒溫振蕩器,電熱鼓風干燥箱,高速粉碎機,HH-4數顯恒溫水浴鍋,蒸餾裝置,pHs-3c酸度計,78HW-1恒溫磁力攪拌器等。
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LB培養基,麩皮培養基。
1.2分析方法
水分測定:采用常壓烘干法。
酸度、氨基態氮測定:采用電位滴定法[10-12]。
酯化力測定:參照QB/T 4257—2011。
1.3試驗方法
1.3.1菌種的分離純化
細菌的分離純化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先將酒糟制備成菌懸液,隨后進行濃度梯度稀釋,吸取0.1 mL的菌懸液涂布于平板上,于37℃下倒置培養1 d。通過平板劃線法將長勢良好的細菌進行分離純化,將純化后的菌種移入斜面保藏,備用。
1.3.2產酯香菌株篩選試驗
在超凈工作臺中操作,從斜面上挑取1環菌種接入LB液體培養基,進行菌種的活化富集,于37℃下振蕩培養15 h,培養結束后,按照3%接種量接種到三角瓶麩曲,在36~37℃下培養72 h,培養期間,每天至少搖動2次三角瓶,使麩曲松散,有利于菌種的生長繁殖和發酵。培養結束后,先進行感官評定[13],隨后于40℃干燥箱中通風干燥,粉碎保存備用,用于理化指標的測定。
麩皮培養基以麩皮為主,加入20%稻殼。稻殼先經過蒸煮去除雜味,攤晾冷卻干燥后與麩皮進行加水拌和,加水量70%。麩皮和稻殼拌和均勻后進行常壓蒸料1 h,隨后進行三角瓶的分裝,0.1 MPa壓力滅菌30 min。
1.3.3耐高溫產香菌株篩選試驗
麩皮培養基的制作方法同1.3.2,只改變三角瓶麩曲的培養條件,將培養溫度提高。在醬香型白酒生產中,高溫堆積階段溫度可達到50℃左右[14-16],所以本試驗選擇在49~50℃下培養72 h。培養結束后,放入干燥箱于40℃通風干燥,經粉碎保存備用,用于理化指標的測定,從中篩選出耐高溫的細菌。
1.3.4耐酸耐高溫產香菌株篩選試驗
麩曲的培養方法同1.3.3,但改變麩皮培養基的酸度,用乳酸[17-18]調節培養基酸度為0.4 mmolH/10 g干重、0.5 mmolH/10 g干重、0.6 mmolH/10 g干重。在49~50℃下培養72 h,40℃烘干備用,測其理化性質,從中篩選耐酸耐高溫的細菌。
2.1菌種的分離篩選結果
利用平板稀釋涂布法和平板劃線法,經反復分離純化,得到22株菌株,多數呈現白色菌落,部分為黃色菌落和紅色菌落,單菌落于4℃斜面保存。經顯微鑒定,這22株菌株為革蘭氏陽性菌,其中多數為桿菌,少部分為球菌。

圖1 ZP-3(左)和ZP-27(右)鏡檢圖片
2.2產酯香菌株的篩選結果
對篩選出來的22株菌株進行麩曲培養,每株菌株做3個平行樣,其中ZP-13菌株生長發酵不良,糧糟味濃,故舍棄。根據感官評定的結果,篩選出產酯香味的菌株,測定其麩曲的酯化力,每項理化指標做3個重復的測定,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常溫麩曲的感官和理化指標
酯化力測定結果表明,在常溫培養下,ZP-8、ZP-2、ZP-17等菌株接種的麩曲酯化力較高,表明這些菌株產酯能力較強,對麩曲的呈香呈味有一定的影響。在感官評價中ZP-2、ZP-17、ZP-36等菌株的產酯香較好,ZP-8、ZP-11、ZP-47等菌株的產氨味濃。氨味的存在雖對香味的評定有一定的影響,但酯化力的測定結果與感官評價結果基本一致,可以從感官評價結果選出產酯香的強弱來判斷酯化力的變化。進而從這些菌株中篩選出耐高溫耐酸的產香菌株。
2.3耐高溫菌株的篩選結果
醬香型白酒的堆積為高溫堆積,溫度約為50℃[14],篩選在此溫度下生長良好的菌株。根據36~37℃麩曲培養結果,選擇表1中的菌株,調整麩曲的培養溫度為49~50℃。根據感官評定的結果,結合麩曲的成團現象,可判定出菌株生長狀況。如麩曲培養結果松散,糧糟味較濃,表明菌種生長較差,發酵不良,即在該溫度下不適宜其生長。篩選生長良好的菌株,進行酯化力的測定,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麩曲的感官和理化指標
由表2可知,ZP-11、ZP-34、ZP-5等菌株酯化力較強,產酯香較好,ZP-17、ZP-18、ZP-35等菌株的酯化力較低,在感官評定時其產酯香較差。與常溫麩曲測定結果對比,多數菌株酯化力有所下降,表明在此條件下產酶較弱或酶活力不高。酯化酶受溫度影響較大,有研究表明與真菌相比較,一般細菌的酯化酶作用溫度較高[19],溫度對于菌株產酶能力的影響不同[20],不同菌株對于溫度的敏感性不同。
2.4耐酸耐高溫菌株的篩選結果
根據上一步測定結果及麩曲發酵生長情況,從中篩選出10株耐高溫菌株,分別為ZP-2、ZP-3、ZP-5、ZP-7、ZP-11、ZP-22、ZP-27、ZP-28、ZP-34、ZP-47,進行下一步耐酸性試驗。先進行預試驗,調節麩曲酸度分別0.3mmolH/10g干重、0.5mmolH/10g干重、0.7mmolH/10g干重、0.9 mmolH/10 g干重、1.1 mmolH/10 g干重、1.3 mmolH/10 g干重、1.5 mmolH/10 g干重、1.7 mmolH/10 g干重、1.9 mmolH/10 g干重、2.1 mmolH/10 g干重,選擇2株菌株ZP-2和Y5進行接種培養,在49~50℃下培養72 h。酸度為0.7~2.1 mmolH/10 g干重時,麩曲松散,糧糟味很濃,表明在酸度大于0.7 mmolH/10 g干重的情況下,菌株生長不良。因此將篩選出的10株耐高溫細菌分別接種到0.4 mmolH/10 g干重、0.5 mmolH/10 g干重、0.6 mmolH/10 g干重3個酸度麩皮培養基中,用于測定不同菌種的耐酸性,最終篩選出耐酸且產香好的細菌。
2.4.1麩皮酸度為0.4 mmolH/10 g干重的測定結果
用乳酸調節麩皮培養基的酸度為0.4 mmolH/10 g干重,經分裝滅菌后接種,以49~50℃培養,其中ZP-7的麩曲松散,糧糟味較濃,為發酵不完全,表明該菌株不適宜在該條件下生長,為不耐酸菌株。其他9株菌株發酵良好,表明可耐酸,篩選出進行酯化力的測定,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麩曲的感官和理化指標
由表3可知,在該培養條件下,ZP-3、ZP-34、ZP-22、ZP-2等菌種,麩曲的酯化力較高,其產酯香較好。ZP-5、ZP-27等酯化力較差,感官評定結果表明,產酯香較差。與未添加乳酸的麩曲培養結果相比,不同菌株酯化力變化不同,如ZP-3、ZP-22、ZP-34等菌株酯化力增加,ZP-5、ZP-27等菌株酯化力降低。劉陽[9]的研究結果表明,酯化酶在不同pH值下其活性差別較大,不同來源的酯化酶其最適pH值差別也較大。因此在不同環境下不同菌株的酯化力不同,其變化規律不同。
2.4.2麩皮酸度為0.5 mmolH/10 g干重的測定結果
用乳酸調節麩皮培養基的酸度為0.5 mmolH/10 g干重,經分裝滅菌后接種,以49~50℃培養,其中ZP-5、ZP-7、ZP-22和ZP-47的麩曲松散,糧糟味較濃,為發酵不完全,表明這些菌株不適宜在該條件下生長,為不耐酸菌株。其他菌株生長良好,酯化力測定結果見表4。

表4 麩曲的感官和理化指標
酯化力測定結果表明,ZP-28、ZP-27、ZP-3的酯化力較強。但麩曲培養結果表明,ZP-27菌株生長發酵較慢,在72 h終止發酵時,麩曲顏色較淺,成團性較差。與麩皮酸度是0.4 mmolH/10 g干重的培養結果相比較,其中ZP-28、ZP-27菌株的酯化力增加,ZP-3菌株酯化力下降,ZP-2、ZP-34菌株酯化力下降較多。
2.4.3麩皮酸度為0.6 mmolH/10 g干重的測定結果
當麩皮的酸度調節為0.6 mmolH/10 g干重時,6株菌株的麩曲發酵結果均不良,糧糟味較濃,表明這些菌種無法在該酸度條件下生長。
耐酸性試驗結果表明,從酒糟中篩選出的細菌,最高可在酸度為0.5 mmolH/10 g干重條件下生長,其中ZP-3、ZP-28菌株培養的麩曲感官評定和理化指標測定結果好,可篩選后進行下一步試驗研究,即投入釀酒的生產試驗。
酒糟的堆積是生成醬香型白酒的香味前體或香味成分的過程,對酒質的影響很大。醬香型白酒的堆積為高溫堆積,溫度可達到50℃左右[15],所以從酒糟中分離出耐高溫耐酸產香好的細菌,經純種發酵,擴大培養制作成強化曲,投入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通過改變菌落結構,可獲得較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酒質,對釀造高質的醬香型白酒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目的在于篩選耐酸耐熱產酯香細菌,目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已從酒糟中篩選出ZP-3、ZP-28菌株,其中ZP-28菌株酯化力較強,為28.362 U。關于生產實踐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徐海榮.中國酒事大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921-922.
[2]趙希玉,王曉鳳.用麩曲法生產醬香型白酒工藝研究[J].釀酒,2003,30(4):29-30.
[3]馮雨.醬香型白酒的堆積發酵[J].釀酒科技,2013(2):80-81.
[4]黃丹,劉清斌,劉達玉,等.一株產己酸乙酯酯化酶霉菌的分離鑒定及產酶條件研究[J].釀酒科技,2008(2):27-29.
[5]胡沂淮,賈亞偉,戴源,等.酯化紅曲的篩選和酯化酶酶學性質研究[J].釀酒科技,2013(8):23-27.
[6]王曉丹,李付麗,胥思霞,等.一株產酯化酶菌株的分離鑒定及產酶[J].釀酒,2014 (5):42-47.
[7]沈怡方.白酒生產技術全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329-345.
[8]牛廣杰.優良產酯酵母菌的篩選及發酵性能研究[J].釀酒,2013(6):56-59.
[9]劉陽.中高溫大曲中產酯化酶細菌的選育[D].合肥:安徽工程大學,2013.
[10]陳安靜,周軍,徐德富,等.電位滴定法測定大曲酸度的研究[J].釀酒科技,2011( 8):112-113.
[11]潘祖亭.分析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12]杜亞飛,蔣英麗,何世興,等.大曲中總酸和氨基態氮的連續滴定[J].中國釀造,2014,33(6):132-134.
[13]明紅梅,郭志,周健,等.濃香型大曲中產香微生物的篩選及鑒定[J].現代食品科技,2015(4):186-191.
[14]唐玉明,任道群,姚萬春,等.醬香型酒酒糟堆積過程溫度和微生物區系變化及其規律性[J].釀酒科技,2007(5):54-58.
[15]莊名揚.再論美拉德反應產物與中國白酒的醬香味[J].釀酒科技,2005(5):34-39.
[16]劉婧瑋,蔣英麗,沈毅,等.醬香型白酒中風味物質的成因研究現狀[J].釀酒科技,2013(5):85-89.
[17]羅惠波,李光輝.耐酸酵母菌的篩選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4(12):151-154.
[18]鄧林.窖泥中梭狀菌的耐酸耐酒性能測試[J].釀酒科技,1993(59):39.
[19]Kademi A,A????t-Abdelkader N,Fakhreddine L,et al.Athermostable esterase activity from newly isolated moderate thermophilic bacterial strains[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1999,24(5):332-338.
[20]黃丹,張強,嚴芳,等.濃香型大曲中酯化酶細菌的分離鑒定及產酶條件研究[J].中國釀造,2009,28(8):57-59.
Screening of Acid-tolerant and Ester-aroma-producing Bacteria Strains From Jiangxiang Distiller’s Grains
CHEN Jian1,JIANG Yingli2,CHENG Wei2,GAO Hong1and LUOAimin1
(1.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Textile and Food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00;2.Sichuan Langjiu Group Co.Ltd.,Gulin,Sichuan 646500,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pure-species bacteria was isolated from distiller’s grains after the stacking in Langjiu Distillery.Then pure-species fermentation was done with bran as the culture mediums,and heat-tolerant,acid-tolerant and ester-aroma-producing strains (ZP-3 and ZP-28)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the change of bran acidity and culture temperature with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 and esterifying power as the judging indexes.The addition of the intensified starter of ZP-3 and ZP-28 in distiller’s grains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accumulation time and the accumulation effects of distiller’s grains.
Key words:distiller’s grains;bran starter;bacteria;ester aroma;Baijiu
通訊作者:羅愛民,E-mail:luoam@scu.edu.cn。
作者簡介:陳劍(1992-),女,河南人,在讀碩士,食品科學,E-mail:heartchenjian@sina.com。
收稿日期:2015-10-27
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廳基金項目(2015ZR0181)。
中圖分類號:TS262.3;TS261.1;TQ9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286(2016)02-0061-04
DOI:10.13746/j.njkj.2015413
優先數字出版時間:2015-12-30;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51230.090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