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激揚高中作文的教學思考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居敏麗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作文經常千篇一律,內容不深刻,因為他們思考問題常常在表面,發現不了問題的本質,因此寫不出有思想性的文章。所以,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特異性了,有針對性訓練學生們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具有發散性、邏輯性和深刻性。優秀的作文不是模仿出來的,而是智慧火花碰撞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是教師必須一直堅持的思想理念。
高中生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靈比較脆弱,而且也比較敏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別讓他們受到傷害。興趣是一種有積極作用的好東西,達到有效教學,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采取多種方法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寫作活動中來。教師應讓學生建立自信,多鼓勵他們,告訴學生寫作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難,也沒有那么神秘,人人都可以寫出好作文,人人都可以成為寫作高手。言由心生,寫作其實就是表達內心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只要用心去表達,都會打動人的。多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寫隨筆,當自己對所見或所聞之事有感觸時,要記得將他們記錄下來。
比如,在作文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半命題作文:____,請你握住我的手。在這道半命題作文里,我想大部分同學想的都是一些比較形象的東西,可能會是媽媽或者別的朋友之類的,這種想法是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可是為了我們寫出來的作文能夠鶴立雞群,不千篇一律,我們就要換個方向考慮這個題目。比如我們還可以從剛才想法的對立面來思考問題,我們可以想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可以是智慧、善良、真實。我們以智慧為例,這樣作文就變成了《智慧,請你握住我的手》那么這篇文章就比較新穎,就能抓住別人的眼球,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不再是老掉牙。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的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多積累和應用各種素材,學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措施主要分為以下三點:第一,學會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儲存寫作情感。豐富多彩的生活永遠是創作的源頭,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關注家庭、學校和社會,使寫作與時代緊密相連,增強文章的現實意義。第二,博覽群書,廣泛積累寫作素材,讀大量的書不僅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拓寬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更深刻。第三,開挖教材,活用教材資源,因為高中生對教材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他們很不把教材放在心上,然而這是非常錯誤的。那些文章之所以會被放在教材上,是因為它們的確很經典。
比如在作文《遺忘教你灑脫》中,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時,首先可能想到的就是字面意思,遺忘可以讓人灑脫。當然這只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所以,大部分人的作文都很一般,而只有想法獨特的人,才會寫出獨一無二的文章。那么,學生怎樣做才可以讓思想閃光呢?這是需要思考的,寫作文前是需要學生列提綱的。所謂提綱,就是把作文的題目寫出來,再把中心內容和主題思想寫出來,最后把大體構思寫出來,也就是說每一段要寫什么都列個小標題出來。讓自己寫的文章有條理,有清晰度。就拿《難忘的一件事》作為例子來說,主題內容和中心思想是:上體育課我的腳扭傷,同學主動幫我,體現了深深的友情。結構安排自己想,但注意一定要結構清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經常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來進行討論。新時代要求的是全能型人才,在小組討論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培養適應社會型新人才。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讓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以生為本,就是強調“學大于教”,小組學習非常符合這一要求。而且,學生在討論中,思想在碰撞,也許會有很多奇思妙想閃現出來,這時,教師就不會再覺得學生寫的文章單一而乏味了。另外,教師評改要及時,并且遵循“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
比如在教學必修三微型小說篇目中,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前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小說的特點以及學生讀過的或者喜歡的小說。也可以讓學生借閱或者購買《小小說選刊》和《微型小說選刊》等刊物。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小說的常用寫作技法,如懸念法、抑揚法和伏筆法等等。在做了這一番工作后,可以讓學生嘗試寫微型小說了,有了這些準備,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寫出一篇優秀的作品出來。學生在寫完作文后,教師還應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讓學生對自己的文章反思、審讀,主動吸納別人正確的意見,提升作文的質量。
作文,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個性和情趣。如果學生能夠在作文里充分釋放他們的心靈、張揚他們的個性,那么他們一定會體會到創作的樂趣。那么激發的就不僅僅是對作文的興趣了,還有對文學的熱愛。總之,學生為本,教師教導,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望扭轉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