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論證意識,加強議論文寫作實效
江蘇省邗江中學 陳 俊
羅伯特曾指出:論證是你提出觀點,給出你接受它的理由,并在此基礎上也說明別人能接受它的理由。這句話闡述了論證的本質,同時也啟示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論點是肢體,而論證才是文章的靈魂。因此,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我們應當將論證意識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心,緊緊抓住其本質,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學習寫作,進而提升其寫作技能。
高中作文 議論文 論證意識
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寫議論文的幾種不良傾向:不惜筆墨地引用名人名言或警句,或者過分敘述事例,而缺乏對事例與論點之間的論證;能提出觀點,卻不能夠理解論點的內涵;局部段落與文章整體脫節,難以形成合理的邏輯。這些傾向的目的無非是自作聰明地堆砌文字,即使文章的語言再怎么華麗,也難能稱得上一篇好文章,而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對論點的論證。基于此,本文就從培養學生的論證意識出發,探討如何更好地實現對議論文寫作的教學。
議論文寫作的論據非常豐富,只要平時注重積累和觀察,任何一個事件都能提取出你應用于說明論點的論據,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必須在論證分析中去發掘這些論據,倘若不加思考的取用,往往會給人堆砌論據的印象,讓文章的整體失色。因此,我們在拓展論據時要著重于論證分析,讓論據與論點之間契合得更加貼切,從而使論點更加鮮明有力。
例如在“虛榮是______”為命題的作文訓練中,我發現有個學生寫了一篇名為《虛榮是一朵花》的作文,他的開篇很精到:“虛榮只會開花,卻永遠都結不了果實。”一句話傳達除了虛榮華而不實的特質,讓人稱贊,但是這個學生對于“虛榮開花”的解釋卻沒有加以闡述,這不免給人以有頭無尾的感覺,使文章的精美的開頭打了折扣。因此,我在這篇文章進行了一些點評,首先對他的寫作給予了肯定和贊揚,然后對這篇文章的開頭加上了自己的建議。我想到了用詞典中的解釋,漢語詞典中如是解釋“虛榮”一詞:虛榮只是表面的光彩。隨后我又對這句話加以拓展:“古往今來,太多的人物將眼睛盯在了只屬于塵世的浮華當中,他們甚至為此不擇手段,但是,這些人是否真的幸福?能得到表面的光彩,卻喪失了內心的平安,這樣的人生是缺乏厚度和重量的,是不值得過的。”于是,通過字典中對“虛榮”一詞的解釋,我結合歷史加以抒發和拓展,巧妙地將“虛榮的花”與“表面的光彩”連接了起來,這便是論證,就是對論點進行的解釋和說明,而隨之進行闡述的“能得到表面的光彩,卻喪失了內心的平安”就很快能與下文產生銜接,不僅使得文章飽滿充實,而且更有邏輯性。
可以看出,通過巧妙利用某一論據進行對論點的論證闡述,可以極大地豐富文章的內容,也使得論點更加鮮明。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當時常提醒學生這一點,讓他們的寫作不再只著眼于堆砌字數,而是真實地豐富文章的內涵。
精煉是議論文的一大特點,在議論文寫作中,倘若能夠精煉地進行概括,就要盡量避免繁瑣的平鋪直敘,因為議論文中的論據主要是為了渲染論點,所以越是精煉就越是有力度。尤其對于那些我們平日經常見到的聽到的論據,如果再大肆陳述,就顯得很累贅,因此我們可以用概括的手法將論據精煉出來,使文章看上去爽朗有力。
還是以虛榮為命題的作文為例,有個學生在論述時選取了一些反面的歷史人物,比如紂王為妲己、唐明皇為楊貴妃等,但是他在論述中卻過分闡述紂王和唐明皇的事例,以至于讓讀者感覺是記敘文而非議論文,其實這個學生便是犯了將重心安置不當的錯誤,只關注到了論據,卻忽視了論點,缺乏精煉概括的意識。于是在評改的時候我寫下了這樣的修改方案:“虛榮開花雖然美,倘若缺乏克制就會致命。以古為鏡,楊貴妃和妲己都是傾國傾城的美人,她們本可以成為輔佐帝王的一國之母,卻因為虛榮葬送了整個國家:楊貴妃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讓唐明皇派士兵士兵千里迢迢運來荔枝,為日后的安祿山之變埋下了隱患;妲己為了自己的喜好,竟然由著紂王修筑鹿臺,以至于人神共憤,最終國破家亡。”由于唐明皇寵愛楊貴妃、紂王寵愛妲己的事例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不需要過多敘述,倘若合并一處,幾筆帶過,就能化腐朽為神奇,精煉傳神地襯托出論點。論據經過概括,雖然少了故事性的描述,卻更加有了說服力,讓論證更具力度了。
由此可知,通過精煉概括論據,將描述性的故事轉化為了極具氣勢和力度的論述語,使文章顯得更加緊湊、更加有邏輯性了,雖然字數上有所減少,取得的效果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魯迅先生曾說到寫文章要刪減兩遍,這樣可以避免文中出現不必要的廢話。事實確實如此,文章一遍寫完,往往會因為缺乏考慮等原因使得文章不夠清晰精煉,所以,教師在培訓學生議論文寫作時一定要強調“減法”的原則。
依然以虛榮為命題的作文為例,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了魏忠賢,他舉了很多關于魏忠賢的例子,雖然涉及的與虛榮有關的字眼不少,但其大部分論據與論點無關,可以說是避實就虛了,讓人讀起來既缺乏力度又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是文章中的一大敗筆。于是,我將刪減的理念傳達給了這個學生,并讓他重新修改,最終,他將原文改成了如下的句子:虛榮的花朵結不出果實,最終只是凋謝于泥土之中。魏忠賢為了追求一時的名利,勾結死黨,禍害朝綱,雖然取得了一時的榮華,其結果卻在一片聲討聲中迅速敗落,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株連九族的下場。而他的成功也只是一場虛假的繁華,一時榮耀,死不足惜。經過修改,這個學生刪去了關于魏忠賢的一些故事,而專注于他的一生,是一時的虛假繁榮與永恒的身敗名裂,這樣就達到了剪枝去蔓的效果,使論證更有力,論據更貼近論點。
由于議論文寫作很少有現成的論據,因此需要我們從事例中去挖掘,并進行進一步的刪減,使之成為我們需要的論據,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論證。
總而言之,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論證意識,引導其將講故事同論據分析區別開來,使論據成為論證的一部分,要大膽取舍,將善于拓展與精煉概括相結合,使議論文的寫作更專業、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