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老年大學 邵建忠
?
文化養老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陜西老年大學邵建忠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不久前就加強老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要“做到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此事要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十三五’期間要抓好部署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以時不我待的急迫精神,對老齡化拿出及時、科學、綜合的應對措施。而辦好老年大學,實現文化養老,則是“綜合應對”的有效措施之一。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重點要解決的就是養老問題。廣義的養老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物質養老就是要保證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基本的需求,而精神養老則是要保證老年人對知識、技能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學習的需求,滿足了這兩方面的需求,才算是在真正意義上解決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必須雙管齊下。當大量的老年人退出工作崗位出現在了社會上時,政府相關部門不僅要有相應的機構能夠接納他們,還要按照他們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要解決好老年人的生活、醫療等實際問題。如興辦老年福利中心、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人醫院等養老機構,以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由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老年人沒有了生活之憂之后,文化養老就成為迫切需求。為此,需要建立設施齊全的各類各級老年大學,切實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結合這個實際,有目的地去積極應對,才能在老齡化問題向我們逼來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活到老、學到老,是大多數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各級老年大學是接納老年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為此,大力發展老年事業,尤其是辦好老年教育,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更多的老年人在樂中學、學中樂,應該說是應對老齡化問題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較好的途徑。
現在,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正逐步進入到老年人的行列,十幾、二十年以后,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達到高峰,這樣的一個人口特點,決定了從現在起,我們的各級黨委、政府就必須要站在戰略的高度,有前瞻性、有預見、有目地地去積極應對老齡化高潮的到來,各地在制定和規劃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國民經濟發展藍圖時,就要充分地考慮到該地區未來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問題。從現在起,就必須要逐步加大對與老年事業有關的活動設施、教育設施等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重點是要辦好與之相適應的各級老年大學,并逐步改進和完善已有的各級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完善相應的體制建設,做到對老年教育設施的投入與老年人需求相同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做到有備無患,才能在老齡化高潮到來時應對自如。
應對老齡化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財政投入,當然,我們老年教育部門,更應積極地、責無旁貸地協助各級政府,承擔起這樣一個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