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敏玉 山東省沂水縣第一中學
疾馳的汽車翻山越嶺,在蜿蜒的山路上掃起一片片落葉。山頭上,山凹間,總能細聽“鳥鳴山更幽”之樂,觀賞“天氣晚來秋”之采,盡得清歡。猶想起當年,那個純真無邪的少年,牽著夕陽,踩著秋木,嬉鬧在金紅相映,色彩明麗的“異度空間”。輕哼著曲調“蕩回外婆橋。”
時光飛逝,轉眼便是當下。沐浴在這綺麗山光中,總也想探出一片新天地。調皮的五指擋住西南天空上的陽光,原想同這歡快陽光翩翩起舞,可依稀仿佛一個黑色的身影跳入視線。泛著銀絲的頭發下,那個被陽光映照的面龐卻倍顯蒼老,深溝黑渠般的皺紋交錯縱橫。黢黑的皮膚上,只有那雙凹陷卻依然靈動的眼睛,才讓我感到一絲活著的氣息。老人穿得很厚實,孤單地坐在石磚上,沉默地看著夕陽,仿佛例行公事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
紛飛的思緒隨氤氳的空氣飄飄不知去往何方,記憶中的兒時小山村,村子里也總有幾個老人天天守望夕陽,一言不發。
“爺爺,為什么每天都要看夕陽呢?”我總好奇地問。
“年輕時忙里忙外,現在人老了,沒什么事做,可以閑下來好好看看天了。”
“這不是很無聊嗎?”
“不無聊,年輕時在地里干活時,總覺得太陽是個壞東西,把人烤得心煩,現在突然間閑下來了,經常看看它,還覺得是種快樂嘞!”
“這有什么好快樂的呢?還不如捉迷藏有趣。”
“嘿嘿,它讓我想起了過去和未來,年輕時為家里操勞,種地供孩子上學,現在孩子出息了,在城里買了房子,正趕上村里搬遷,要建農村小區,老房子也留不住了,就要接我過去。我這把老骨頭了,城里的好生活怕是也享受不了。”
“每天看看夕陽,也好留個念想,以后啊,我這老房子再也見不到嘍。”當時的自己卻是不懂這些話的,也就走開了。而此情此景想起這番話,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亙古不變的,可勞動的人們卻隨著年齡增長不能再去擁抱那片黑土地。或許他們的子孫會繼續重復著這樣的生活,抑或許會像小時候村里的那位老爺爺的孩子一樣,在城里成家立業,并將父母接到城里。當今時代瞬息萬變,高樓林立,城市崛起,當土生土長的老人再次回到故鄉時,他是否還會認出舊時居住的那片土地。又是否會記得住這樣的鄉愁,懷念著深入心坎的鄉土?
汽車依舊飛馳,那黑色的輪廓已消失在視線之內,耳畔響起一聲邈遠的鳥啼。
老編酷評:
對生活有細致的觀察,有獨到的思考,才會有精彩的文章,寫得很不錯啊!